同樣是首富,比爾蓋茨和貝索斯的投資策略差在哪?

除了獲得財富,投資管理財富也是一門學問。投資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比爾·蓋茨和貝索斯作為全球最富有的兩個人,卻選擇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投資策略。

同樣是首富,比爾蓋茨和貝索斯的投資策略差在哪?

根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比爾·蓋茨以922億美元的財富,位於富豪榜第二位,僅次於傑夫·貝索斯。

關於蓋茨的財富來源,有這樣一種說法:

“比爾·蓋茨身價900億美金,創了歷史新高……話說1994年,蓋茨聘請了投資高手拉爾森來管理資產,當時他身價只有50億美元,現在900億身家大都是這些年投資高手拉爾森通過投資賺來的。

那拉爾森是如何投資的呢?他減持了蓋茨的微軟股份,將其轉變為多元化投資組合,使蓋茨持有微軟的股份由45%直降為3%,然後通過投資賺取了數百億美金!

如果當年蓋茨不請投資高手做投資現在會是什麼結果呢?45%的微軟股票市值約為2900億美元。”

這段評論旨在嘲諷專業投資經理們所謂的資產配置理論,試圖證明,給世界級富豪管理財富的專業人士也不過如此,找專業人士管理財富,還不如自己管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千金難買早知道

所謂投資,就是今天投入資金,未來得到回報。所以,投資是面向未來的。但是,未來是不確定的。俗話說,千金難買早知道,說明預測未來是很難的。

站在1994年,即使是比爾蓋茨——微軟的創立者,也未必能知道微軟未來的前途如何。

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是高科技公司發展的黃金時代,眾多在Nasdaq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公司的股價和市值都飛速上升。微軟公司的前景也一片大好,1995年,微軟公司首次登上財富500排行榜,股票市值達413億美元。

同樣是首富,比爾蓋茨和貝索斯的投資策略差在哪?

但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許多世界級大公司都在這兩場災難中一蹶不振。很多大名鼎鼎的科技公司,比如雅虎、戴爾、IBM、諾基亞、通用電器,要麼股價低迷,要麼退市,甚至倒閉。

因此,比爾蓋茨又怎麼能知道20年後自己創立的公司會變成巨無霸,還是會煙消雲散。

可以舉一個所有中國人都更有感觸的例子。站在現在回過頭看,過去20年裡中國普通人就能接觸到的暴富機會就是閉著眼睛儘可能多地買房,但是這麼多年裡真正靠買房發財的人有幾個?說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未來是不確定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事後諸葛亮。

收益的背後是風險

其次,專業的資產管理,首先考慮的是投資者對資產流動性、投資期限的要求,以及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在這些約束下,儘量實現收益最大化。

通常情況下,高收益會伴隨高風險。

不考慮投資風險,只追求投資收益的思維,是不全面的。

投資過程重要的一部分是風險控制,風控成功時,損失不會發生,導致人們很難注意到它的正向作用。

‍多元化投資降低了風險

比爾·蓋茨通過家族辦公室——瀑布投資來管理其家族財富,負責管理這一家族信託的人是邁克爾·拉爾森。

人們在評價拉爾森的投資業績時,只提及其管理的資產達到每年11%複合增長率,卻沒有談及他在多大的風險敞口下獲得這樣的業績。

其實,拉爾森一直以保守的價值投資者形象出現,因此,他管理的資產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損失低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跌幅。

由於蓋茨個人資產中相當大比例投資於微軟公司的股票,為避免蓋茨的財富過度集中於微軟,拉爾森將財富分散投資於科技行業以外的資產,

每季度減持微軟股票所獲得的現金,大部分被轉移到瀑布投資,避免對家族主業(科技行業)過高的風險敞口。

瀑布投資的投資組合中包括美國短期國債、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美國常規公司債券、少部分的垃圾債券、外國國債以及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新興國家債券、PE基金、與科技股反週期的股票組成(能源、食品等)、實物資產組成(石油、房地產等)。

此外,拉爾森還將資金分配給多家外部基金。

那麼,拉爾森管理蓋茨資產的風險控制效果如何呢?

對比蓋茨的淨值曲線和微軟公司市值曲線,不難發現,在2000 年和2008 年遭遇兩場災難重創時,拉爾森管理的蓋茨個人財富受到的衝擊,比微軟市值受到的衝擊小,微軟的市值一度跌去頂峰2/3,而蓋茨的回撤只在1/2 多。

特別是,由於拉爾森逐步出售蓋茨持有的微軟股票,後者淨資產與微軟市值的相關性逐步降低,正是“資產多元化投資”

的理念,幫助蓋茨大大降低了資產波動。

同樣是首富,比爾蓋茨和貝索斯的投資策略差在哪?

集中投資導致破產的例子並不鮮見‍

的確,如果蓋茨孤注一擲,將全部身家壓在微軟股票上,現有財富將遠遠超過900億。但是,還有一種未真實發生的可能——微軟股價表現不佳,甚至倒閉,那麼富豪榜上再不會出現蓋茨這個人。

事實上,將個人財富全部集中,投資於一類資產導致傾家蕩產的案例並不鮮見。

20世紀初,許多曾經紅極一時的互聯網公司都曾吸引數以千萬計的風險投資,如億唐、尚陽科技、PPG等,最終都因經營不善而破產,導致投資人血本無歸。

可見,風險永遠與收益成正比,多元化的投資才是財富穩健增長的必選項。孤注一擲的投資方式,可能一夜暴富,但也可能傾家蕩產。

失去財富導致的痛苦 大於獲得財富得到的快樂

心理學研究發現,失去財富所帶來的痛苦比獲得財富帶來的快樂程度要大得多。

如果蓋茨的財富從900億上漲到1800億,依然不過如此,若是其財富從900億下降到0,會是什麼結果?他會很快被遺忘。

同樣是首富,比爾蓋茨和貝索斯的投資策略差在哪?

華爾街有句俗語,叫“窮人炒股,富人持債”。人擁有的財富越多,越害怕失去財富,理財理念越保守,他們知道創業的艱辛,獲取財富很難,好不容易獲得了財富,一定要守住,不會為獲得高收益而去冒險。

相反,手中財富不多的人更喜歡冒險,因為即使將僅有的財富虧掉,絕對值也不大,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此外,富人對金融市場的瞭解往往更深,組合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意識更強,知道“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其資產往往委託專業投資者管理。

通常來講,專業投資者並不一定取得比大盤更好的收益,但往往能避免低級錯誤和災難性的損失。

‍個人投資者應相信多元化投資‍

一直以來,個人投資者都是中國股市的主要參與者,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佔比超七成,個人投資者一般資金不多,因此持股較集中(調查顯示,超半數投資者持有股票低於3支),而專業投資者彙集大量個人投資者的資產,可充分進行多元化配置。

即使不考慮專業投資者是否有更高的投資能力,將資金交由他們管理,至少可低成本獲得多元化投資降低風險的好處,更不用說個人投資者通常處於信息劣勢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多元化的投資策略,蓋茨蟬聯了20餘年的全球首富,財富數額一直相對穩定,將其趕超的貝索斯採用的恰是集中策略,公開資料顯示,其1400億美金的財富中,超過90%來自於亞馬遜公司的股票。

假如貝索斯不調整其資產組合,蓋茨和他兩人的財富消長和位次變化,將是對比兩種投資策略最生動的案例。

作者 | 歐陽輝 長江商學院傑出院長講席教授

吳偎立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助理教授

來源 | 《21世紀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