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張鼓峯事件」,日本戰敗,中國徹底失去日本海的出海口

一說起中國的領土問題,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清朝時期,晚清時期簽訂的那大量的條約,最後的結果便是割地賠款。但是有一地方除外,那便是日本海的出海口。中國徹底失去中國地方是在清朝已經滅亡之後。就是說在1938年,當時在中國的圖們江地區發生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張鼓峰事件”,交戰的雙方是日本與當時的蘇聯。從1938年8月之後,這個地方就不再屬於中國了。

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日本戰敗,中國徹底失去日本海的出海口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佔領中國東北地區,在當時的日本政府看來,中國已經是囊中之物,所以日本當時的野心,其實早已經不在中國,而是盯上了蘇聯地區。要知道日本是個島國,本身物產資源是比較匱乏的,特別是石油資源。位於蘇聯境內的西伯利亞地區,石油儲備極為豐富,日本若是能將這個地區控制在手中,那麼就犯不著去招惹當時的美國了。

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日本戰敗,中國徹底失去日本海的出海口

其實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製定的作戰計劃中,蘇聯的優先級要高於中國。正是因為這樣,導致蘇聯與日本雙方在中國的東北地區發生了很多戰爭。日本先是小打小鬧,試探蘇聯的態度,但是在蘇聯的眼裡,日本人的那點小心思早已被看穿了,所以當時蘇軍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將日本一舉打趴下,以便消除其準備進攻蘇聯的想法。

雙方在1938年7月末,在張鼓峰以及沙高峰等地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日本人錯誤地估計了蘇聯的戰鬥力,在日本眼中對蘇聯的認識還停留在“第零次世界大戰”時候的沙俄政府,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的蘇聯已經比當時強大的不止一星半點。

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日本戰敗,中國徹底失去日本海的出海口

在整個“張鼓峰事件”當中,因為蘇聯的目的是要徹底打消日本對蘇聯實施進攻計劃的念頭,所以當時蘇聯政府下達的是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日本,這也造成了此次戰役中,蘇聯軍隊的傷亡要比日本大的很多,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打敗了日本,贏得了這場戰爭,佔領當時日軍的據點張鼓峰的全部地區,直接一股氣將日軍趕出了圖們江地區的出海口。

也正是在此次戰爭中的失利,蘇聯的目的達到了,日軍此時意識到,必定是不能先進攻蘇聯的 ,不然會損失慘重,日本也徹底打消了全面進攻蘇聯的計劃。還有一點是在戰爭結束之後,蘇聯方面直接不顧一切強行將張鼓峰地區劃為所謂的“蘇滿(中)界山”,中國失去了這塊土地。

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日本戰敗,中國徹底失去日本海的出海口

換句話講,若是沒有這場戰爭,或者是日本當時沒有戰敗,那麼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是會將這些地區一併歸還的,也不至於到現在,中國在整個日本海,沒有一塊陸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