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價4年跌6成,將低於鉛酸價,國家治理,鉛酸面臨被取代!

新浪財經訊: 隨著2018年中報披露期的結束,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等幾家國內動力鋰電池頭部企業也已全部交出了2018上半年的成績單。從幾家龍頭企業的情況來看,行業內的許多公司在過去的半年中,都呈現出了“增收減利”的共同特徵。

鋰電池價4年跌6成,將低於鉛酸價,國家治理,鉛酸面臨被取代!

一方面,新能源電動車正處於大發展時期。

按國家2020年新增200萬輛、保有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規劃,每年新的增量可以帶來行業約30%-40%的增長速度,如果再考慮存量替換,實際增速更高,從而使得各家公司收入跟隨行業的不斷擴容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兩輪電動車、低速四輪車“”新國標“”相繼出臺,工信部要求必須使用鋰電池作為動力源,明確了淘汰鉛酸,必須發展鋰電!

再一方面,行業也處在慘烈洗牌的時刻。不僅頭部企業的座次不斷變化,掉隊出局的企業和新晉的黑馬也層出不窮,伴隨行業格局的劇烈變動,集中度顯著提升、寡頭局面日益明顯。

產能三倍於需求 行業出清勢在必行

受政策和需求雙重刺激,2017年以來,各大動力鋰電池生產企業開始爭相融資、不斷加大新廠房和新產線的投資力度,擴充產能搶佔市場。各家電池企業由此很快便陷入了“囚徒困境”,進入產能競賽的狀態,總體產能嚴重過剩。

於此帶來鋰電池行業價格戰已經打響!


鋰電池價4年跌6成,將低於鉛酸價,國家治理,鉛酸面臨被取代!


而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相關“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國內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目標,產能是需求量的3倍之多,過剩嚴重。

由於已出現供大於求,特別是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尤其嚴重,包括三元和磷酸鐵鋰在內的動力電池價格從2014年初超過2.8元/wh,暴跌到2018年中的約1.2元/wh,4年跌去6成,行業出清勢在必行。

兩極分化嚴重 、鉛鋰水火兩重天!

資料顯示,鋰電池2018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5.6Gwh,同比2017年的增速高達168%,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客車由於補貼退坡帶來的搶裝效應,裝機量增長幅度達到了1366.8%。發展迅猛!


鋰電池價4年跌6成,將低於鉛酸價,國家治理,鉛酸面臨被取代!


鉛酸電池進入2018年以來,國家大力打擊廢舊回收,嚴查電池汙染,增加稅收,電動車出臺新國標,禁止使用鉛電池,推廣鋰電池,一系列政策,鉛酸電池倍感壓力,相繼倒閉、停產,拍賣,以每秒200碼的速度消失!只剩幾家寡頭苦苦支撐!

由於激烈的行業競爭和洗牌,

可以看到,2018年上半年鉛酸、鋰電、行業格局呈現出非常顯著的兩級分化特點。


鋰電池價4年跌6成,將低於鉛酸價,國家治理,鉛酸面臨被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