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透納風景油畫《退役的鐵梅雷爾號戰艦》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是英國19世紀最富有創新精神的風景畫家之一。他出生於倫敦的一個理髮師之家,早年師從水彩畫家托馬斯·馬爾頓學畫。14歲時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1802年成為皇家美術學院正式院士,之後便自設陳列室,並不斷展出新作。除了在繪畫上獲得很高的名望,透納還注重對於傳統的吸收,同雷諾茲一樣,對於理論的研究念念不忘。

他一生創作頗豐,去世後留下了近20000幅作品,包括365幅油畫、135幅水彩畫和1700多幅色彩速寫。其中著名的代表作有《渡船遇難》、《退役的鐵梅雷爾號戰艦》、《暴風雪》、《國會大廈失火》等。

透納的風景畫尤其是表現海上景色的海景畫十分生動。在他的作品中,自然總是為反映人的感情而服務的。面對大自然無法控制的力量,會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大自然的偉大,這使得透納成為開創一代畫風的風景畫大師。創作於1838年的《退役的鐵梅雷爾號戰艦》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畫面描繪了一艘屢建戰功的帆船——夕陽下,平靜的海面上,戰艦鐵梅雷爾號正被一艘使用蒸汽機的輪船拖回碼頭拆卸的情景。歷經戰火的戰艦和小輪船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當時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趨勢,然而,畫家所要表現的主要內容並不在此,而是夕陽西下時海上那迷人的光色變化。海面上奇妙的景色,夕照的餘暉,使畫面產生了燦爛奪目的光感,令觀者感到一種雄渾磅礴的氣勢。

透納具有過硬的寫實技巧,在表現手法上卻充滿浪漫主義的激情。他的風景畫多表現大海、雲霧、大氣等,同時也非常注重作品的光色效果和畫面的表現。畫面中的事物沐浴著光線,閃耀著美麗,然而卻不是安寧的而是運動的,不是單純和諧的而是壯麗炫目的。他對大自然光色變化的觀察研究和熟練的繪畫技巧,極大地捉高了油畫色彩的表現力,給後來的法國印象主義繪畫以啟示,並把歐洲的油畫藝術從古典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米勒風景油畫作品《巴比松的春天》

這是雨後一座法國北部農場的風光。暴雨過後煙消雲散,天空的背景上溫煦的陽光正穿過雲間灑落大地,被雨水打溼的樹葉閃著綠色的光芒。畫中五顏六色的光彩使自然的構圖鮮豔而明亮,一道彩虹懸掛在農場左側的天空,春天季節的草木彷彿剛剛從睡夢中甦醒過來,大地一片生機勃勃。一條小路穿過農場中間的土地,小路左邊有三棵果樹,兩棵小的和一棵大的,樹下生長著蔥綠的蔬菜,小路的右側是一顆李子樹嗎?它的樹冠上掛滿了鮮紅的果實,正在誘惑著那些遠方自由飛翔的雀鳥。從村子裡走來的這條小路通向遠處的樹林,使天空中游弋的雲層正在漸漸散去,此刻,大地的農場鮮豔在一種詩意之中,讓那些春天樹木上的葉子幸福的也陶醉了。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梵高風景油畫作品《烏雲密佈的天空下的麥田》

梵高 烏雲密佈的天空下的麥田 1890年

這一幅與"麥田群鴉"、"多比尼花園"是梵高在奧維爾所作的最後三大作品。梵高在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信中提到這幅畫時說:"我正埋頭作一幅以像海那樣廣大的丘陵作背景, 有黃色與綠色微妙色彩的廣漠麥田的畫。這一切存在於青色、白色、粉紅色、紫色等色調的微妙天空之下。我現在非常的安寧、肅靜, 可以說很適合於作這幅畫。"

同"麥田群鴉"比較起來, 這幅畫含有深深的冥寂, 好像要呑沒梵高的一切。在地平線那一端所表現, 不再是德倫特時期作品中可以看到的靈魂的憧憬, 而是要將他的身心召回的悽病態而恐怖的壓迫感。

似乎是要突出表現奧維爾得天獨厚的富饒的自然條件, 這些橫長形畫面上的構圖一般都是側邊敞開並且延伸的餘地。除了多比尼家花園那個隱蔽處, 其他作品的的場景基本上都沒有圍欄之類的東西。田野是自然的存在——它們不屬於任何人, 大地看起來廣袤無垠。

暮色蒼茫的氛圍顯得頗有浪漫色彩, 這蒼茫的暮色籠罩著奧維爾莊園的田野。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梵高油畫作品《麥田群鴉》

通常的解釋是,這幅畫是以黑暗,嚴酷的天空顯示了梵高的精神狀態的困擾,與徘徊不決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種途徑,與黑色烏鴉架空的預示死亡跡象。 畫家寫道,他曾在三幅畫裡畫過瓦茲河畔奧維爾大片的麥田與多事之秋的天空。 很常見的錯誤認為,這是梵高的最後一幅畫,甚至說,他在繪製該畫時飲彈自殺。其原因是在《情慾終身》這部影片中是這麼描寫的。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可以支持這個觀點,胡爾斯克博士的梵高年表中,有七幅畫晚於該畫。當然,梵高的確是自殺,是在畫這幅畫的同一個月裡。人們普遍認為,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用左輪手槍朝自己開槍後回家。他躺在床上兩天後死去,當時他的弟弟提奧在他的身邊。

這幅畫運用了大量的短線條,並主要用了藍、黃、紅、綠四種顏色來描繪景物。用深藍色和黑色來表現天空,與一群從遠處飛來的烏鴉相襯,給人壓抑的感覺,並有不祥之兆。天空下麥田的黃色與藍色形成對比,田間的小路也以紅色與綠色形成對比,有強烈的矛盾衝突的感覺。大量短線條表現出了躁亂激烈的內心。作者在這幅作品中傾注了大量感情,在相當程度上表現出了自己掙扎的內心世界。

『這幅畫充滿著恐怖、不祥的感覺, 梵高似乎已經超越了靈魂上的生死境界, 置身於異世界的試煉, 並試圖將此世界置於筆下。其信寫道:"我的生活, 從根基上被破壞, 我的腳只能顛跛著走。"這正說明當時他畫下這幅悲慘的畫的心境。"我擔心, 我是否變成你們沉重負擔……那時候——回到這裡再開始工作——畫筆幾乎從手中滑落下來……可是, 從那時起我畫了三張大的作品。"畫上的線條很生硬, 失去了秩序, 不但天地鳴動, 所有悽切、悲哀、絕望, 都似乎從地平線的那一端習撲過來……。』

在瓦茲河上奧維爾周圍的鄉下,農田一望無邊,起伏不平,每逢收穫時節,便誘來大群烏鴉。這片農田迷住了梵高,他的精神狀況儘管日益惡化,可是他仍然奮不顧身地工作,描繪寬曠的田野景色。

他已不再是那個勤奮的藝術家,精心描摹草堆、茅草屋、樹木,精心刻畫前景至地平線的每個細節。在梵高的作品中造型已十分簡化,畫面上只流動著色彩和韻律。

似乎是要突出表現奧維爾得天獨厚的富饒的自然條件,這些橫長形畫面上的構圖一般都是側邊敞開並且延伸的餘地。除了多比尼家花園那個隱蔽處,其他作品的的場景基本上都沒有圍欄之類的東西。田野是自然的存在——它們不屬於任何人,大地看起來廣袤無垠。

本幅畫的構圖由三條岔路展開寬廣的麥田。畫中幾乎沒有中心視點,而分散的烏鴉,使畫面更顯遼闊。梵高使用三原色和綠色來呈現單純而簡明的意象。他試圖表達所謂的"悲傷與極度的寂寞",所以這幅畫被視為梵高自殺的預告。

梵高在繪製風格奔放的作品時,不再使用畫筆設色,而是用刮刀上色,從而使形象更加粗獷,奔放不馴。這裡,他的刮刀橫掃畫布,繪出烏雲翻卷的天空和一任狂風撼動的麥田,看上去就像一塊發紅的瘡疤,急促而蒼勁的黑色線條,畫出在波浪起伏的麥田上低掠而過的烏鴉。

這幅作品充滿了劇烈的運動。麥田裡空曠無物,三條小路穿越在顛簸中的麥田,最後沒入地平線,消失畫外。天空中,兩片烏雲翻卷湧動,似乎在暴風雨的到來。一群烏鴉低掠著斜飛過畫面,倉皇逃離這騷動不安的土地。空無一人的田野騷動不安,天地之間,如同旋風驟起,波浪洶湧。畫面上沒有一絲安寧,確切地表露了他的精神狀態。梵高完成這幅作品後,感到的只是疲倦和極度空虛。絕望吞噬了他。數星期後,他走進他描繪的這片麥田,開槍打傷了自己,雖然沒有立即死去,但他受了致使重創。他掙扎著回到住所,兩天後,告別了人世。

"不安的天空下面大片延伸的麥田,我不需要故意表達器量與極端孤獨的心情。我希望你能馬上看到這些畫——我認為這些畫會把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話告訴你,把我在鄉下見到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告訴你。"(梵高)

"在觀者面前是一片不平靜的景象,無垠的地平線使人疑惑,面前三條路的任何一條都無法到達地平線,三條路隱沒在畫中或通向畫外。梵高的無常在此體現為運動的無常和方向的無常"。

《麥田群鴉》是梵高臨死前的幾幅作品之一,描繪的是法國瓦茲河上奧維爾鎮周圍鄉下麥田的情景。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鬱感,烏雲密佈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盪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也許這幅畫是作者在極力表達內心的孤獨與壓抑,就如畫面上的麥田別烏鴉壓住的感覺,金黃色的麥田表現出勃勃的生機,亦如作者內心生的慾望。看到這幅畫給人以震撼的感受,它在表達著一種思想,也在宣洩著這種悲劇的情感。

如果冷靜觀看梵高的繪畫,我們會發現,或許我們過分誇張了梵高激情的一面。我們承認梵高非常富於激情,但是還應該看到,這位天才同樣有著非常理性的一面。儘管或者說這種理性極其短暫而且不那麼穩定。

這幅繪畫是梵高於1890年畫的。這幅繪畫有著梵高一貫的特色,強烈的色彩對比,線條造型的手法等。但是,這位天才在色彩上的處理極為理性:畫面中心處是黃色的麥田與紅色的土地的對比,而綠色的加入增強了這種對比從而構成畫面的中心;對於天空的處理也是非常講究,近乎黑色的天空暗示了近處,加了白色的湖藍色則表達了遠處的天空,如我們注意一下其色彩變化以及天空和地平線的邊緣線的交代的話,我們會發現畫家是很用心的;再讓我們關注一下天空上兩塊白雲的處理,看似隨意的兩塊白色,其大小不一,明度不一,其原因明顯是因為一塊處於近處和畫面中心,另一塊則是遠處之故;同時,添加這兩塊白色,不僅使畫面平增了許多生動,也減弱了由於過分利用對比色帶來的衝突,使畫面趨向和諧;另外,畫面中烏鴉的處理,群鴉連結了上下畫面,如我們瞭解一點構成原理的話,我們知道在兩塊顏色中加入相同色彩是取得和諧的一種方式。

接下來讓我們分析一下梵高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筆觸。描繪天空的筆觸是從左上向右下,而土地上的筆觸則是從左下向右上,二者從橫向看都是從左向右,這保證了畫面的統一,而從上下看則是相反,這是為了形成畫面的中心;而在前景中,左下的綠色植物是從左上向右下行與天空筆觸方向一致的,而當其走到底部時,其筆觸轉而向上,看到這裡我們會明白,左邊的筆觸與下部土地總的方向的不一致,實質是為了在形狀上與中心形成對比,可謂煞費苦心。或許有人會說,梵高在此畫中對中部土地的筆觸十分不講究,因為中間的筆觸細小且瑣碎,而前景筆觸卻長而整體。實際上,我們只要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是畫家刻意為之。因為這幅繪畫的中心就在畫布中心,梵高本來的意圖就是讓我們注意遠處,所以,他利用中間細小的筆觸再一次強調了畫面中心;如我們注意一下畫面中烏鴉飛行的方向與畫面中心的小路消失的方向,就會更加明白,藝術家在畫這張畫時是在一種理性的控制下完成的。

一樣的麥田,不一樣的心境《麥田雲雀》。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梵高風景油畫《收穫景象》

梵高於1888年2月離開巴黎來到阿爾勒,並很快愛上了這兒。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 “瘋狂”。創作進入了高峰。雖受法國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繪影響。但他的作品已極具個性,這源自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他不滿足於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藉助繪畫 “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特的風格”。這幅畫採用較傳統的寫實風格,整個畫面籠罩在暖色調中。遠景的處理,使得畫面產生平遠的效果。

梵高在巴黎同他弟弟提奧一起住的兩年裡,他在費爾南德·科爾蒙畫室刻苦學習了四個月。科爾蒙是著名的法國學院派畫家。在學習期間,他開始接觸到印象派繪畫技法,於是開始使用更多的顏色,而不是慘淡的荷蘭油畫。

『畫完《白色的果園》之後,梵高又將阿爾近郊的田園風光和收割情景搬上畫布。生長於北國昏暗陰鬱的天氣下的梵高,面對明朗活潑的南法,內心不覺歡喜若狂,他在497信上說:"在純淨的碧藍天空中,映現著赤金色、青銅色和黃銅色,這些就是所謂甘美而德拉克洛瓦色調吧"除去濃郁的色彩外,放眼望去,盡是一片平坦無垠的田園。"這種風景使他懷念荷蘭(呂斯達爾時代的荷蘭)。這幅畫有強烈色彩的對比和正確的遠近法,畫得非常堅穩。向遠方伸展過去的風景,將梵高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後,安詳自信的心情完全表達了出來。這種寧靜安詳的風景畫,梵高此後再也沒有畫過』

在阿爾勒,梵高畫了一系列收穫景象。並且他一個星期就畫了10件!毋庸置疑,如果不是因為6月20日的那一毀了一年收成的大暴雨,他會畫出更多的收穫景象。

在畫了一系列的收穫景象後,梵高寫信給他的弟弟提奧:“收穫時節的景象相比它在春天的時候,變得非常不同;不過,我不喜歡自然風景太少,到處都變乾枯了。現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銅,甚至是銅,泛著藍綠色的天空瀰漫著奇妙的芳香,特別和諧,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斷音一樣......”

"我正在描繪一個新題材——極目遠望,到處是黃綠相間的田野。我已畫了兩稿,現在開始畫油畫。它簡直像柯寧克的作品,你知道,就是那個描繪廣闊田野的倫勃朗的學生。" 梵高如此向提奧描繪他筆下的風景畫。 一望無邊的遼闊景色令梵高心馳神往。面對原野,他不僅想起故鄉荷蘭,而且往昔流連於畫廊,飽覽風景大師傑作的日子,重又浮現在眼前。

梵高以精確的用色和幾何圖形似的構圖,賦予畫面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縱深感,把我們的視線從前景一步步引遙遠的天際。

這幅作品再次顯示了色彩的和諧——前景呈赭石和橘黃色,中景穿插著幾簇綠色矮樹叢和一片金黃色的田野,遠處露出青山藍天。黃色田野中,藍色的手推車和紅色的鏵犁格外醍目。

梵高為創作這幅油畫,共畫了四張習作,它們的構圖大致相似,手推車始終位於畫面中央。

為了使作品產生縱深感,給人以從高視點遠望景色的印象,梵高讓天空只佔畫幅的六分之一。藍色手推車構成畫面的焦點,位於畫面正中央。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莫奈風景油畫《聖·阿德列塞花園》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莫奈風景油畫作品《從沼澤地觀望厄普特河岸邊的白楊樹》

莫奈視線中的情景是純真而自然的,表達的是內心真實的感受;他筆下的物象的交融,體現了萬物皆有靈氣,即使一樹一石亦不乏生氣,一點一線皆可貫注人之生命運動。總之,畫為心跡,莫奈追求的是一種本色美、自然美的藝術意境,是一種從欣賞美到認識美、最後超越美的境界。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法國畫家艾爾弗雷德·西斯萊風景油畫《塞夫勒道路一景》

普通的鄉村道路在西斯萊筆下呈現出一片溫暖的詩意。畫家用透明的色調來描繪天空、道路及兩旁的樹林、房 屋,以精湛的寫實筆法,來展示他所感受到的陽光反射的效果。紫灰調子映襯著明黃和土黃的色塊,使深秋季節顯 出溫馨的暖意。道路的描繪則採用碎而有序的筆觸來表現光與影的變化。

艾爾弗雷德·西斯萊(1839~1899),法國印象派風景畫家。原籍英國,生於巴黎。青年時在倫敦某商店當學徒, 抽空學畫,受康斯太勃爾、波寧頓和透納的影響,1862 年回到巴黎,在巴黎美術學院和莫奈及雷諾阿相識。受雷諾 阿的影響,他運用明亮的色調、迅速的筆觸來表現空氣的流動和瞬間的水光波影的變化。1870年的戰爭使西斯萊退 居到巴黎附近的馬利,在那裡創作了大量風景畫。1880 年畫家遷到巴黎以南的洛安河上莫雷附近居住。

著名油畫作品鑑賞

英國約翰·康斯太勃爾(John Constable)風景油畫《麥田》

此畫描繪了田園豐收的金秋美景。在收割的季節裡,一位農夫正在田間忙碌著。燦爛的陽光穿過厚厚的雲層照 射在富饒的土地上,微風掠過,老橡樹的枝葉颯颯作響,樹下一位年幼的牧童正在啜飲清洌的河水。畫面細節精緻 逼真,色彩濃郁厚重,畫家在用筆方面別具一格,很少在畫布上塗底色,而是將顏色用刮刀直接鋪在畫布上,從而 使得畫面出現無數閃爍的飛白。它以絢麗的色彩和恬靜的農村景色,再現了鄉間自然美。

約翰·康斯太勃爾(John Constable,1776~1837)是19 世紀英國風景畫家。早期在皇家美術學院學畫,後認為與其臨摹古典風 景畫不如向大自然學習,他長期在家鄉研究農村景色。作品真實生動地表現瞬息萬變的大自然景色,與學院派的 虛構呆板成了對照。其畫風對後來法國風景畫的革新,有很大的啟發作用。他的作品在英國不太相容,相反在法 國則大受歡迎。康斯太勃爾晚年從事教學工作,他講授的風景畫史,生動而有獨創見地。康斯太勃爾在英國真正 享有聲譽,是在他過世之後,作品有《乾草車》、《麥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