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零售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

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苏宁营收增速连续两个季度突破30%。在国内消费景气下行时期,其强势的业绩表明苏宁智慧零售优势正集中爆发,也让行业内外企业家对张近东的苏宁模式产生浓郁兴趣。9月6日至7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20多位企业家理事造访苏宁,就其发展转型以及智慧零售如何引领行业变革进行切磋讨论。

"趋势取代优势是每个企业难逃的宿命,近东是很久以前就看到了趋势,开创了'沃尔玛+亚马逊'的模式,后来带领苏宁完成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型。"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马蔚华眼中,张近东是一个高瞻远瞩,能预测零售未来不断创新的实干家。"在参观交流中,近东说的最多的就是数据,数据互联,数据共享,这几年,苏宁实现了数据云、物流云和金融云等服务产品的互联网化,转型成为中国最大的O2O企业。很多人问苏宁为什么赢,今天参观了苏宁之后,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顾苏宁28年的发展历史,苏宁先后经历2次重大转型,从传统家电零售商到综合连锁,再到"智慧零售"的先行者,每一次华丽转型都为苏宁迎来跨越式发展,而这背后要归功于张近东如鹰般敏锐的目光。

张近东:零售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

以科技谋篇布局 顺势而生智慧零售

零售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这是张近东创立苏宁伊始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技术涌入中国,催生电子商务的兴起。入网和连锁化经营成为张近东向左向右的决择。面对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和不完善的社会网络、物流等不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张近东果断选择连锁化经营模式。因为,张近东已经意识到零售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于打造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而打造供应链体系需要技术支撑。

同时,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这种看似与"趋势"逆行的行为曾被大多数人不看好,而通过此次转型,苏宁一跃成为千亿级的发展规模,印证了张近东当时的抉择是正确的。

也正是由于第一次转型在自营物流、店面运营、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积累,张近东又开始走出舒适区。在2009年,苏宁开始线上线下相结合地转型,又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出"科技苏宁 智慧发展"的战略,布局整个苏宁的发展。经过六、七年的时间,苏宁完成"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过程,"+互联网"就是将原有线下的资源和能力拓展到线上,开展数字化运营;而"互联网+"则是让融合后的互联网技术再反哺线下,推动线下实体的业务流程和零售资源的升级,就是智慧零售的雏形。

2017年,张近东明确提出"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智慧零售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商品、物流、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成为智慧零售的基础和支撑。而在第一次转型升级时,张近东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和"科技苏宁 智慧服务"战略为智慧零售夯实基础。

张近东:零售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

以智慧零售赋能实体 缔造合作共赢开放生态圈

"当前时代在快速的变化,企业总是处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今天的优势终究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我们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立足行业与时俱进,要把握趋势迎接挑战。"张近东一直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成为社会共享的资源。但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的数据资源仍缺乏整合与联通,社会价值无法得到充分挖掘,数据的共享、开放和应用程度还远远不够。

在去年大开发战略发布会上,张近东说,苏宁希望和万达、恒大等地产服务商的合作是苏宁全产业资源的集合开放。融合苏宁8大产业,多种业态的生态圈中的6亿用户向合作伙伴开放,实现全产业用户的打通,构建起了全产业融合的大数据生态系统。

作为四六线市场零售新物种的苏宁零售云,是张近东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中的"尖刀部队",也是苏宁响应国家造血式扶贫政策的创新举措。低线市场的零售云创业老板是活跃市场经济的主要力量,如何让县镇创业者获益,是张近东主要思考的。通过智慧零售全面赋能县镇店铺,为其提供品牌、营销、技术等方面支持,减轻创业者重资产负担,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零售云在全国范围内新开1000多家,覆盖全国27个省198个城市,近1000个县镇,在最新的年度目标中,零售云的落地计划被提高到5000家,2019年更是剑指8000家、300亿销售规模。

在张近东看来,智慧零售模式不是一家所有。通过智慧零售赋能实体经济,实现行业复苏以及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是苏宁智慧零售真正的价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