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在北京方莊有一家餐廳叫“一碗居”,是一家在地下室裡經營的餐廳。就是這樣一個餐廳,日營業額最高達到8 萬元。翻開一碗居的菜譜,你會發現這裡有很多北京特色美食,包括北京名菜、老北京炸醬麵及各種經典小吃,儼然成為北京美食的一個縮影。近日,筆者採訪了一碗居的顧問馮懷申大師,請馮大師聊聊做燒餅的傳奇經歷。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一天4袋面,練就一個“快手馮”

馮大師早年在曾在白魁老號和隆福寺小吃店工作,學了一手做燒餅的絕技,目前是我國唯一一位老北京燒餅技藝非遺傳承人,曾經創造2秒鐘做一個燒餅的紀錄,江湖人稱“快手馮”。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在餐飲江湖上要想揚名,沒有硬功夫是不行的。馮大師當年做燒餅的時候,全部人工製作,餐廳規定,每人每天做完4袋面的燒餅就可以下班,4袋面就是200斤,一斤面當時做13個燒餅,4袋面就是2600個燒餅。馮大師硬是憑著自己的刻苦和好學,練就了一個做燒餅的絕活——2秒鐘做一個燒餅。那時候,他都是第一個完成任務回家睡覺,往往一覺醒來,他的同事還沒把200斤面的燒餅做完。

燒餅申遺不是夢

馮大師做燒餅不光快,還好吃。他通過認真鑽研和學習,掌握了老北京燒餅的技藝,但他還不滿足,希望把老北京的燒餅做得更香更酥更脆。一次,領導給了馮大師幾個燒餅讓他嚐嚐。馮大師嘗後讚不絕口,確實比自己現在做好吃。領導問他:“你能做出這樣的燒餅嗎?”馮大師毫不猶豫地回答:“沒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馮大師硬是靠著自己的鑽勁,把燒餅的配方研發了出來,與先前領導給他的燒餅一模一樣。至此,馮大師有一個申遺的夢想。經過多方努力,馮大師成為中國首位老北京燒餅技藝非遺傳承人。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馮懷申大師就是一碗居的一寶。除了做燒餅,馮大師對北京菜、炸醬麵和各種小吃都有很深的研究。一碗居的老闆把馮大師請來當顧問,等於把老北京的餐飲故事帶到了餐廳,嚴把出品關,確保每一道菜都有老北京的基因,都有歷史的味道和記憶。

讓一位大師坐鎮後廚,很大意義上緩解了餐廳的經營風險。也讓經營者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經營,這一點值得同行借鑑,畢竟菜品是餐廳的靈魂,只要好吃,顧客一般不會有太多的訴求。

大師的傳承降低了培訓成本

馮大師掌管後廚,除了日常管理以外,更重要的是帶徒弟,這也是馮大師的過人之處。馮大師說:“現在喜歡做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真正踏踏實實學手藝的人更少。我完全可以退到幕後,但現在我還堅持在一線,一方面是喜歡廚師的工作,另一方面想發現更多有潛力肯鑽研的好苗子,把我的手藝多教給他們一些,一方面可以給餐廳培養生力軍,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技藝傳承下去,老祖宗的東西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出現斷檔。”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目前,在馮大師的精心調教下,一批年輕的廚師已經掌握了很多北京名菜和小吃的製作方法。對於餐廳來說,這種傳承除了保證飯菜出品穩定以外,還無形中降低了員工培訓的成本,不再需要把廚師送出去學習,在自己的崗位上經過名師的指點,面對面的學習,再通過餐廳的實際操作,就可以提升年輕廚師的技能。

不要忽視大師的個人魅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很多餐飲大師已經走出了原有的套路,開始以更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的面前。馮大師也不例外,從幕後走向了臺前,成為了網紅。經常出現在電視或網絡的美食節目裡,成為一位美食達人。媒體成就了馮大師,同樣也成就了一碗居。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雖然餐廳本身沒有做過任何的宣傳,但馮大師的身影已經成為了一碗居無法替代的形象。電視臺、網絡平臺紛紛來店裡採訪或做節目,一碗居也隨之讓更多的食客所認知,很多人來一碗居吃飯就是衝著馮大師來的,想看看電視裡的大師的真容。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一碗居的老闆聘請馮大師做顧問也許並沒有想到會得到媒體的關注,但事實上,當下餐飲大師的魅力

決不輸給影視明星,他們更親民,更隨和。無形中給餐廳帶了更多的關注,等同於做了一個活廣告,而廣告的效果也是無法估量的。一碗居老闆藉助馮大師的魅力營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也是老闆的精明所在。

菜名前加上“老字號”的名字

一碗居的菜名與眾不同,比如“鴻興樓溜肝尖”、“柳泉居糟溜三白”、“北來順手抓羊肉”、“富春樓爆炒腰花”、“萃華樓宮爆雞丁”、“仿膳抓炒裡脊”等等。這些老字號的名菜在一碗居都能吃到。而且都是通過去老字號學習而得來的,口味與老字號相差無幾。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之所以這樣起菜名,馮大師說:“北京的餐飲同北京的歷史一樣悠久,當年就有八大樓、八大居之稱,雖然現在大多成為了記憶,但一些名菜還是流傳了下來,我們專門請了一些傳承人來店裡教做菜,基本上保留了老菜的做法和口味。我們把店名寫在菜名之前,就是想告訴食客這道菜出自何處,有什麼有歷史淵源,增強食客對老北京美食的記憶。這一招挺好使,食客吃過以後,往往對菜品有了記憶,雖然他們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但多多少少體驗到了當年的味道,今天吃這個樓的代表菜,明天再吃那個居的特色菜,一來二去,吃遍了北京知名飯莊的美食,也是對自己一個記憶上的補嘗,等於玩了一次穿越。”

一天賣2000碗炸醬麵,沒有米飯

北京方莊地區居住的多為北京的當地“土著”,一碗居定位“北京人”這個群體,專心做北京菜,牢牢鎖住北京人的胃。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然而,隨著社會交往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外地朋友到北京工作、旅遊,一碗居的食客在悄然發生了變化。外地朋友光臨一碗居,大多是北京的食客介紹或一起相約來就餐的。到北京想吃一頓有面子的北京菜,一碗居再合適不過了,從餐廳裝修到菜品,再到服務員的穿戴,一水的老北京風情,走進餐廳就等於一頭扎進北京人堆裡,市井文化撲面而來。

做個燒餅竟做成“非遺”,老馮厲害了

這裡的炸醬麵是一大特色,也是馮大師的拿手絕活,桌桌必點。餐廳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不做米飯,來一碗居吃不到米飯,問其緣由,馮大師笑著說:“炸醬麵比米飯貴多了,一是可以主推我們的特色,二是為了增加餐廳的收入。”一碗居一天可以賣掉2000多碗炸醬麵,這也算一個不小的奇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