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擴散了,治療還有意義嗎?

邸苗苗


癌症擴散了,需要不需要治療。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這裡包含了具體的癌症類型;轉移的程度;家庭能夠承受的經濟壓力;還有病人本身的心態,求生慾望。只有對這些有了綜合的瞭解,才能知道應該如何辦?

第一治療給病人傳遞的是積極的信息,至少治療還在繼續說明生存的幾率就大,像有些病情醫生都停藥了,那樣的情況說明就比較嚴峻了。治療還能在適當的時候及時緩解身體上的痛苦。

第二積極的治療,才能夠有延長生存時間的機會,也才能有創造奇蹟的機會。如果早早就放棄了。可能有機會也會錯失,那就會遺憾終身。

第三如果家庭,子女經濟情況允許,不管從孝順方面來說,還是從爭取機會來說,也必須要繼續治療。這樣才不會受到眾人譴責。而且擴散並不等於宣告死定了。

第四如果家裡經濟已經不能承受,病人也萬念俱灰生無可戀了,也可以放棄治療。這樣可以讓他走得更有尊嚴,更安詳。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我們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謹慎的決定。這樣,我們才可以少些遺憾,多些盡心!





滄瀾之水紅塵有你


擴散、復發、轉移等詞彙,在癌症這種疾病上,是司空見慣的的事。癌症擴散了,治療還有意義嗎?我說說最近治療過的2個癌症病人,你就會明白一切

一個是59歲的黃某,男性,4年前曾於協和醫院行直腸癌切除術,術後化療,做了一次,因為胃腸反應大,就拒絕繼續做化療。2年後複查時發現肺轉移,當時肺上只有一個病灶,醫生建議儘快治療,他一聽又是放化療,他認為“癌症擴散了,治療沒有啥意義,反正當時沒不適症狀,活到那天算哪天”,去年國慶後,複查發現兩肺星羅棋佈,已有間斷喘促,後在我的建議下,他勉強同意口服“希羅達”,一個月後複查發現肺上病灶有所減少或部分縮小,但老黃仍然持有“癌都擴散了,該死就死,治療沒啥用”觀念,後來自作主張,拒絕繼續治療,攜老伴至三亞療養。三亞的空氣再好,對於他越來越多轉移灶的肺來說,仍然氣不夠用、夜不能眠,越來越重,後來返回北京,回京後仍然拒絕針對性治療,只是讓家人到社區開了點消炎藥、激素類平喘藥,緩解症狀。2周前因為夜間嚴重呼吸困難,被家人連夜送往急診救治,在急診再次看到老黃的時候,已經“脫相”,高流量的氧氣吸入才能勉強滿足他的用氧需求,他和家人請我去會診,看看能有什麼治療,他拖著虛弱的身體說“實在太難受了,何大夫該怎麼治療,就怎麼治療”,看著他消瘦虛弱的身體、幾近呼吸衰竭的狀態,明知道不可能只能安撫他說“好”。因為身體虛弱,只能抗炎、平喘姑息治療,再後來。。由於藥物治療難以湊效,喘促難耐,家人要求上呼吸機,在呼吸機的輔助治療下,焦躁、痛苦的面部表情略顯平靜。

另外一個女性,77歲(實際年齡79歲)的老太太,肺癌術後,多發肝轉移,厭食、乏力、肝區疼痛,患者肺腺癌,無靶向藥物治療指徵,後在患者的家屬的同意下,給予了化療抑瘤、中藥扶正,2個多月後,老太太上述症狀完全緩解,目前生活能基本自理。參見後面圖片。

兩個例子,都是真實的案例,可以看出癌症擴散後,治療與不治療大有區別。所以,千萬不要誤認為“癌症都擴散了,治療還有啥意義”!


腫瘤何大夫


很多人贊同一個觀點:癌症已經擴散,花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多活3、5年,不如把錢留給家人孩子。

這樣想,雖然對病人很殘酷,但也是挺划算的一筆賬。

但是,人到中年死不起!

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有擔子,哪敢輕易說放棄?

上面這個男病人才42歲,孩子正在讀初中。

他是無意中發現胸口隆起一個包,不疼不癢,正好有朋友在醫院上班,就讓朋友領著來做了個胸部CT,結果,竟然是肋骨轉移瘤。

住院做全身檢查,原來是肝癌擴散了,多發骨轉移:

最終結果出來,大家都懵了。

他朋友說,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才是個初中生,怎麼也要爭取看到孩子上大學啊,治!

腫瘤科、介入科、放療科幾位專家會診,決定對不同部位的病灶採取不同方式,多管齊下。

肝臟腫瘤已經不適合手術,於是選用肝動脈拴塞術,用碘油堵塞腫瘤血管,讓腫瘤細胞缺血壞死,“餓死癌細胞”——

對骨轉移瘤,採用定位放療:


不幸中的萬幸,病人對所有的治療措施都很敏感,多次複查,原發腫瘤和轉移灶都逐漸縮小,上面兩張圖是最近一次複查,現在已經半年多了。

用他的話說,能看到孩子讀大學就知足了,還有四年!

中晚期肝癌,能堅持四年以上嗎?

肝癌和肺癌的治療技術,有很多開創性進展,除了手術和動脈拴塞術(TACE)之外,還有射頻消融術、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微創治療手段。

對於失去手術機會或者不適合手術的肝癌,肺癌,微創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獲益。




上圖這個病例,是湘西腫瘤醫院文主任的一位病人,肝門區膽管癌,膽管堵塞,做了體外引流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敏感,效果很好,目前已經快五年了:



下面是另一個病人,巨塊型肝癌,做了肝動脈拴塞術,用碘油堵住了腫瘤的所有供血血管:

複查顯示腫瘤明顯縮小,但還可見到存活的腫瘤細胞,於是又採用射頻消融術進一步滅殺:

這個病人也已經生存四年多了,期間還服用過中藥治療。

癌症是個狠辣的殺手,尤其是肝癌,要想從他手上贏取五年以上的生存期,常常需要多管齊下,同心協力!

我們也期待那位42歲的病人,能夠看到孩子上大學!

甚至我們也暗暗期待,未來5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肝癌治療方面能夠湧現更多更優的治療方法!

我們也期待醫療改革進一步落到實處,讓重大疾病得到更多傾斜,讓更多的腫瘤病人減輕後顧之憂,獲得最好的治療。

社會總在向前發展,不是嗎?

這裡是影像科豪大夫,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癌症擴散了,所謂“擴散”有局部擴散和全身播散,如果只是局部擴散,從分期來說,通常屬於局部晚期,局部晚期癌症有的可以手術為主,術前或術後加輔助治療,仍有治癒機會,有的則不能手術,只能放療化療等。如果是全身播散,也就是遠處轉移,屬於IV期,這是老百姓所說的癌症晚期。

癌症晚期,治療還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啊!

首先,有的癌症晚期也仍有長期生存甚至治癒的機會,比如,淋巴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兒童惡性腫瘤,惡性生殖細胞惡性腫瘤,伴有可切除的肝肺轉移的晚期結直腸癌等,儘管是晚期(其實有的本身就是全身性疾病,不以手術為主,而是以全身藥物治療為主),這種情況當然值得積極治療,爭取機會。

其次,有的癌症晚期,儘管不能治癒,但通過抗腫瘤治療,有可能實現帶瘤較長期生存,比如,有的乳腺癌晚期,可以帶瘤生存很多年,五六年,八九年甚至十多年的都有;比如,肺腺癌晚期的某些類型,通過以靶向藥物和化療為主的治療,有的可以帶瘤生存五年以上,你說這些情況下的癌症晚期,治療有沒有意義?當然有。如果你覺得多活五六年,八九年都沒意義,那我沒話說,特別是對於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來說,有的人自然壽命可能也只是還剩七八年,那是不是乾脆不要多活這幾年?一定要保證活到一百歲才算有意義?每個人從概率上說,都不過是在努力延長生命,你能保證你肯定能活長時間?不能。所以,對於能帶瘤較長時間生存的情況,值得去治療,當然,有的人總是會說沒錢,是的,治病要錢,這個當然要結合具體情況。

最後,對於那些沒有有效治療手段的晚期的癌症,則抗腫瘤治療一定要理性行事,量力而行,不要過度做不必要的治療。但這不等於治療沒意見,對症治療也是治療,是為了減輕痛苦,比如止痛治療,這當然要去做,難道讓病人忍著疼痛?當然要盡力去鎮痛。


腫瘤專科醫生


肯定回答,即使癌症發生了轉移和擴散,治療同樣有意義。現在有很多言論說,癌症既然發生了轉移,越治療惡化越快,還有的說治療癌症就是人財兩空的結局,不如不治療等等,這其實對癌症患者太不公平了。

每個生命都有求生的慾望和要求。癌症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身患了癌症,就說明身體出了問題,需要醫療的干預。雖然癌症很難治癒,但不代表就不治療。對晚期患者來說,雖然治癒率很低,但積極治療獲得較長生存期以及生命質量得到提高的大有人在。這也是晚期患者治療的終極目標。

就拿乳腺癌晚期患者來說,現在針對乳腺癌的晚期治療,除了常規放化療之外,還有靶向、內分泌治療等。有晚期乳腺癌患者,經過積極系統的治療,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或者內分泌治療,生存期由原來的只能生存一年延長至9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治療方式為晚期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希望和福音。

如何實現腫瘤病人帶瘤長期生存 ?

200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確認硒是抑癌劑,這是美國政府對硒能抑癌的正式醫學聲明。有科學家給癌症患者補硒,使癌症死亡率下降了50%。

腫瘤專家建議結合禾存有機硒給腫瘤病人。大量研究顯示,硒是腫瘤強有力的抑制劑,補硒可以降低腫瘤的發病率。近幾十年的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學者們公認硒能顯著的預防和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播散及復發。目前許多學者認為硒不僅在癌症預防上有效,而且也能作為化療輔佐藥。減輕化療藥物毒副作用。

研究還發現癌症患者血硒活性均低於正常人。所以腫瘤專家建議給腫瘤病人補充禾存硒,癌症患者如果血硒水平明顯降低,往往說明癌細胞轉移、惡性程度高以及生存期短的可能性。相反,血硒降得不多,則說明癌僅發生在局部,轉移率及複發率低

另外,疼痛也是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狀。沒有患過癌的人,根本體會不到那種痛苦。癌痛比女性生孩子的痛還要痛一級,而且這種痛是持續地不間斷地,嚴重影響生命質量。除了癌痛之外,治療帶來的各種副反應也讓患者產生了很多痛苦。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讓患者活的更有尊嚴。

除了治療之外,飲食、心態、生活方式等也是輔助癌症康復的不可缺少的,但治療才是基礎,不想治療,而只想依靠調整飲食、心態等提高免疫力戰勝癌症,只能說是不可能地。

當然,是否治療,也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素質、經濟條件來看。這裡的“不治療”也不是真的不治療,而是選擇姑息治療方式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質量。


郭飛7515


客觀來說,醫學進步的速度還是值得稱讚的!癌症從人人聞之色變的不治之症,到如今大多數早期腫瘤都可以得到根治!比如常見的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假如能夠做到定期體檢,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幾乎都能治癒。

而中晚期腫瘤,多數治療目的是延長壽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用近年來比較流行的說法,中晚期腫瘤治療最終目的是實現患者長期帶瘤生存。隨著患者生存期延長,治療手段也越來越多。假設腫瘤的治療效果使得患者的生存可以與糖尿病、風溼病等慢病相似,那麼在保證患者生存質量的同時也可以使患者實現長期帶瘤生存,這也是腫瘤治療的最終目的所在。

在腫瘤治療方面,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更對治療方案的選擇及效果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下面用兩個病例做簡要說明:

上圖這位患者,女性,51歲,因為咳嗽咳痰伴咯血入院,初診時已經是肺腺癌晚期伴雙肺廣泛轉移了。不過該患者心態很好,治療也很配合,先後做了多次化療和靶向藥物治療,第4年複查的時候狀態仍然很好!還跟老楊開玩笑說,她們當年一個病房的病友就剩下她了,她還要繼續努力,創造奇蹟!下面是她確診後第50個月時候複查的片子!

病灶明顯得到了控制!對這位患者的預後,老楊也滿懷期待!

當然了,奇蹟之所以稱為奇蹟,就是因為不具普遍性。像下面這位患者, 男性,62歲,胸悶不適2個月就診,發現肺部小空腔樣病灶,

因為病灶太小,不具備明確的惡性徵象,建議患者密切隨訪,如果有增大就及時手術治療。患者在1.5月後複查,病灶增大——

考慮到病灶增長較迅速,建議手術治療。但患者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采納。後來又過了3.5個月複查,顯示病灶進一步增大——

很遺憾,術後很快復發了。

腫瘤的治療很多時候會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影響,比如患者的意願、家屬的配合度、經濟狀況、醫院的診療條件等等。如果有條件進一步治療,從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角度,還是建議多做一些治療嘗試,當然這也需要綜合考量。

參考文獻:

孫偉勁,追求腫瘤患者長期帶瘤生存,《腫瘤瞭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M4MzExMA==&mid=2662665864&idx=3&sn=aee2d4e03ffe8e1a1d628da04635d583&chksm=84e4b361b3933a77111cb6cb8a0095daa3a4134355a2a668a6baf9f19195f68f4eb013dbdb21&mpshare=1&scene=24&srcid=12057HbgFd5IdtaBkcp1Rxy9#rd

<strong>


放射科楊大夫


擴散了,對於絕大多數的患者來講就失去了治癒的機會,這是現實。但是,這並不代表人很快就要進入臨終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一個科裡的現實病例吧。

2003年,患者發現了乳腺腫物,因為最初盲目相信了一個診所的中醫(屬於個別醫生,這裡沒有詆譭中醫的意思),應用口服、外敷中草藥治療,導致病情一在延誤,一直到2004年,乳房腫物破潰難聞時,才去正規醫院就診,診斷乳腺癌,並且已經出現肺部、肝臟多發的擴散轉移,不折不扣的晚期病人。

那個時代,只有化療一條路,好在化療效果非常良好,化療後肺部、肝臟的轉移瘤消失,隨後做了乳腺癌的切除,並再次行術後化療。復發是必然,在2007年的時候再次出現了肝臟的多發轉移瘤,剛好那時靶向藥物赫賽汀上市,靶向藥物的良好效果,再次把肝臟的轉移瘤治療到消失。後來參加靶向藥物拉帕替尼的臨床實驗,以及腦轉移後的伽馬刀治療,單藥維持治療等等,到現在為止,患者已經生存了14年。

以上例子只是想說明,不是每個患者診斷晚期就要馬上面臨死亡,一定要諮詢專科醫生,看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如果有,一定不要輕易放棄。近些年,醫學領域的飛速發展,大量靶向藥物的問世,尤其自2017年9月1日後很多的靶向藥物降價及進入醫保以後,很多普通家庭的基本上都能承擔的起經濟上的花費。

當然也有很多的惡性腫瘤,目前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措施,如晚期肝癌、胰腺癌等,就需要綜合病情、權衡利弊了。

總之,人的生命大於一切,即使已經是晚期病人,仍不可以輕言放棄,盡最大可能控制病情、延長生存,即是醫患共同追求的目標,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深藍醫生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說明白什麼是擴散。癌細胞從原發的癌組織侵入到附近的組織、淋巴,就叫擴散,在癌症病理分期中定義為III期;如果癌細胞進一步擴散侵入遠端的組織,那就叫癌轉移,在癌症病理分期中定義為IV期。

有擴散的病人,還有多長的生命?這得看具體的癌症。以乳腺癌為例,III 期的患者,如果接受現代醫學的治療,還有72%能夠生存超過5年。

72%的機會能夠生存分超過五年,那如果不治療機會會有多少呢?不到10%!72%對比10%,你覺得是要治還是不治?

即便是IV期的患者,接受治療以後也有22%的機會生存超過五年!

當然這是乳腺癌,每一個癌症情況不一樣。當生存率越低的時候,做出選擇的困難就越大,因為接受治療意味著需要一筆巨大的開銷。

一個患者、一個家庭面對這個問題當然非常困難,這時候就需要社會、國家站出來,告訴患者和患者的家人:你們並不孤單,你們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017年7月,36種高價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乙類目錄,這其中就有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赫賽汀)。赫賽汀是權威指南與共識一致推薦的HER2陽性乳腺癌和胃癌的標準治療。自1998年上市以來,全球已有超過72萬名患者因使用赫賽汀而獲益,80%左右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赫賽汀後獲治癒,而晚期患者也因為赫賽汀的治療提高了生存質量,並顯著延長總生存期。

原來赫賽汀的最高市場零售價格是每支24500元,一個療程要二、三十萬元,現在進入國家醫保後,每支僅需7600元,降價幅度近69%,這對患者及家庭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此外,中華慈善總會對一些肺癌的靶向藥物也有免費用藥計劃,患者在吃完幾個月的自費藥之後,就可以申請免費用藥。還有一些商業保險,比如癌症大病保險,對於患者家庭也是有幫助的。

癌症治療的困難很多,但是辦法應該比困難多。


一節生薑


癌,"橫行無法",很不安分,迅速擴散轉移到其它臟器,是其固有的特點。我們知道,癌症早期的時候手術治療效果比較好,能夠切除病灶,但是到了中晚期,想要治好難上加難。而癌症擴散多是癌症晚期的表現。那麼,癌症擴散了,治療還有意義嗎?

其實,癌症擴散了,並不代表宣判死刑,這和癌症的性質、擴散的範圍有關,不能一概而論的。擴散了並不等於不能控制,這樣的病例並不少見。如,有一腎癌患者,擴散到了肺,胰腺,但是吃著靶向藥,打著PD-1的針,定期檢查,及時換靶向藥對癌症,目前來說控制的還不錯。當然也有很多的惡性腫瘤,目前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措施,如晚期肝癌、胰腺癌等,這就需要綜合病情、權衡利弊。

治療需要因人而異,假如能控制病情即使癌症擴散了,也是肯定有意義的。那麼,癌症擴散了怎麼治療呢?以下方法可作參考:

1、靶向治療。其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的治療方式。可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導彈”。

2、中藥治療。癌症已經出現了轉移,這個時候手術治療、化療會把病人折磨的痛苦不堪,採用中醫調理的話,能夠幫助患者減少痛苦,中醫調理能夠增強體質,患者的抵抗力增強了之後,對於這邊也會有幫助的,所以說中晚期的癌症患者採用中醫治療作用也是比較大的。

另外,應注意患者的飲食調理,要營養全面,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飲食,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燒烤,醃製等食物.同時注意調整心理,適當的運動,這對康復都是非常有益處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當然有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對癌症提出了三個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治癒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治療的。”在醫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癌症從原來的“不治之症”發展成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儘管目前仍然沒有一種藥物或一種治療方法能夠徹底攻克癌症,但是自上世紀60年代到今天,在近60年的時間裡,人們從未放棄戰勝腫瘤的希望。從最早腫瘤傳統治療(手術、放療和化療),到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再到最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每一種治療策略都在屬於自己的那個時代大放異彩,拯救了無數腫瘤患者。

癌症的發展過程是從單細胞到瘤灶,從局部牟定到擴散全身。根據這樣的發展過程,癌症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癌症一般是指僅限於局部,尚未發生遠端轉移的留灶,早期癌症患者往往通過手術的辦法可以很有效的控制癌症發展,五年生存率很高,有的患者甚至到生命結束的時候都沒有發生腫瘤的復發。與之相對的晚期癌症一般是指癌細胞已經突破原發灶,發生了遠端轉移。發生轉移的晚期癌症患者在治療上目前以系統性治療為主,需要醫生對該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後,確定治療方案,治療的最終目的是能夠使患者在滿足一般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延長生存時間。

對於發生轉移的癌症患者,要根據轉移灶的具體部位來制定治療方案,如果癌細胞侵襲了重要器官(致命器官),如腦、肝、肺主支氣管等,應以對症、緩解致命症狀為主;如果癌細胞侵襲的是一些非致命器官,如皮膚、骨、淋巴等,則可根據患者情況,先控制癌細胞發展,再進一步殺傷癌細胞,同時輔以對症治療等。具體選擇哪種治療方式,則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定製。

在信息共享、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醫療行業已經突破了國界。越來越多得癌症患者會選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醫院或醫療團隊進行就醫和會診。對於癌症治療來說,美國的癌症中心的確存在諸多優勢。在那裡有更多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基礎設施;更多精良的醫護團隊;更精準的個體化治療策略;更專業的新藥研發和轉化醫學平臺等。

除此之外,美國的MDT模式較為完善,MDT是由多學科專家圍繞某一病例進行討論,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為病人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癌症病人往往病情較為複雜,多學科專家會診十分有必要。

MDT模式最著名的案例當屬美國第39屆總統吉米卡特的黑色素瘤治癒案例。

卡特前總統的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卡特的父親、弟弟和兩位姐妹均死於胰腺癌。在得知自己患癌後,來自國家癌症研究所,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以及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多位相關領域頂級專家的共同為其制定了最前沿的精準醫療治療方案,並配以手術和免疫療法,使得年近九旬的卡特在短短4個月內便取得了顯著地療效。

據瞭解,中國的患者若想獲得美國頂級專家的MDT會診可以通過MORE Health愛醫傳遞這樣的醫療機構進行遠程會診,鑑於癌症患者往往病情較為嚴重無法經歷舟車勞頓,遠程會診的模式可以使患者不出國門享受到頂級專家的治療方案,患者通過遠程會診和美國專家建立醫患關係,根據專家會診的診療方案,如需美國特效藥物,美國專家開具電子處方,通過國際配送合法在中國獲得藥品,在中美專家指導下使用。並且遠程會診費用相比於直接赴美要低很多。

綜上,癌症即使擴散了,患者也不應該放棄希望,畢竟生命只有一次,相信只要科學治療,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延長壽命的,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每一天的生命都有重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