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注意,孩子吃大虧:是讓孩子學習閱讀?還是在閱讀中學習?

關於兒童閱讀,有一個經典的問題:

Learn to Read or Read to Learn?

我們是希望孩子通過讀書而學會閱讀,還是希望孩子通過讀書獲取知識?

這一問題困擾著不少的家長,影響著他們在孩子閱讀方面許多的決策,尤其是在為孩子選書、在決定要不要給孩子提供閱讀指導,以及提供什麼樣的閱讀指導的時候。

家長不注意,孩子吃大虧:是讓孩子學習閱讀?還是在閱讀中學習?

要解答這一問題,首先得知道,對孩子們來說,讀書的首要目的,既可以是學會閱讀策略,也可以是獲得知識。關鍵一點在於:孩子是處於學習閱讀的階段,還是處於通過閱讀來學習的階段?

劃分清楚這兩個階段,對於小學生的家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孩子學習閱讀的階段錯誤地將重點放在了通過閱讀來積累知識上,那麼孩子的閱讀能力發展就會受到極大的阻礙。

這種阻礙一方面體現在閱讀興趣的衰減上,當閱讀必須得學到點什麼的時候,閱讀就成了孩子的一種負擔。在閱讀的初期,應該儘量將它變成孩子的一種娛樂方式,就像遊戲一樣,讓孩子在其中感受到樂趣。孩子閱讀百科全書不是為了認識某種植物或者動物,而是為了滿足他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

家長不注意,孩子吃大虧:是讓孩子學習閱讀?還是在閱讀中學習?

另一方面,單一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模式容易限制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為了學會寫作文,就一直讓孩子閱讀名家散文和優秀滿分作文,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孩子要學會寫作文,歸根結底是要學會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腦子空空的,學習再多的語言技巧也沒有用。

所以,家長一定要先學會辨別,自己的孩子是處於學習閱讀的階段,還是閱讀學習的階段。不同孩子之間會有一些區別,但是一般來說三四年級經常會是一個分界線

三四年級之前的孩子,處於學習如何閱讀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孩子可以閱讀多種多樣的書籍,比如繪本故事、漫畫、成長日記、百科全書等,讓孩子從書中看到豐富多彩的世界,愛上閱讀。這個時期孩子閱讀的書不適合聚焦在某一領域,要儘量多種多樣,給孩子更多的選擇,開闊他們的視野。

家長不注意,孩子吃大虧:是讓孩子學習閱讀?還是在閱讀中學習?

三四年級期間是家長們必須要抓住的閱讀轉型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孩子的識字量大幅度提升,因此可以去引導孩子閱讀更多文字、更少圖畫的書籍。不少只愛讀漫畫的孩子都是因為在這個時期沒有得到充分的閱讀鍛鍊,從而導致對文字多的書籍沒有閱讀的耐心和能力。

三四年級之後,孩子的閱讀興趣基本已經穩定下來,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和愛好進行廣泛閱讀,逐漸學會有目的地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書籍進行知識性的學習。這一階段之後,孩子閱讀的首要目的才逐漸向“獲得知識”進行轉變。

整個小學期間,閱讀對於孩子其實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的閱讀指導經常會在孩子讀完後提這樣的問題:

“書中塑造了哪些人物?”

“人物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哪些情節讓你印象深刻?”

“故事發生的環境是怎樣的?”

“讀完後你有什麼感受?”

這些問題都太過於關注書的“內容”與“知識”,而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體驗和能力發展。我們不妨將這些問題替換成以下內容:

“讀這本書的過程,我在什麼地方停了下來”

“我在什麼地方實在是讀不下去了”

“讀這本書,我真的很想跟書中XXX說兩句”

“讀這本書,我還有不懂的地方是……”

關注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的親身體驗和遇到的困難,並鼓勵他們分享體驗,積極向他人求助並解決困難,才是提升他們閱讀興趣和能力的有效措施。否則,閱讀一百本書,重複問同樣的“主旨和大意”問題,在遇到新的閱讀材料時,孩子依然不會有絲毫的進展。

家長不注意,孩子吃大虧:是讓孩子學習閱讀?還是在閱讀中學習?

這一點也能夠解釋,刷題對於高考語文閱讀為什麼不見效。因為通過反覆的閱讀練習所學到的答題技巧,只能幫助孩子把答案組織得漂亮,答案的具體內容依舊是要看孩子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沒有學會讀的孩子,學會了標準的解題思路,也無濟於事。但學校中快節奏的學習模式並沒有給孩子們留下彌補的時間,他們只能被不斷推著前行,期待做更多的閱讀題之後就能提升自己的語文成績,再也沒有機會去學會閱讀。

小學生們的家長是幸運的,因為還有機會去改正觀念。不要著急讓孩子學會“做閱讀題”,而是先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學會“讀”。這樣在語文學習這一場長跑中,孩子才能夠遙遙領先,跑得更快、更遠。

本文原文同步自微信公眾號:成長悅讀家

成長悅讀家:專注於為6-12歲兒童提供個性化閱讀指導,給孩子最溫暖的閱讀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