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買不起房,今天租不起房,中國人爲什麼這麼難?

過去一個多月,越來越多的租房者感受到了房租帶來的巨大壓力。以北京為代表,形成連鎖反應,有數據顯示,全國超過20個城市房租明顯上漲。

當限制房價上漲“激戰正酣”時,房租海嘯悄無聲息地襲來,速度之快,影響範圍之大,猶如兩年前房價上漲,同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上漲邏輯基本相同,使得一種“恐慌情緒”在社會中蔓延。

哪些城市房租在上漲,為什麼?

昨天買不起房,今天租不起房,中國人為什麼這麼難?

從“中國房價行情”網統計數據得出,截至目前房租有顯著提升的共有25個城市之多,其中漲幅在前5名的分別是成都、深圳、重慶、天津、合肥,而被媒體集體點名的北京,僅僅排在第7名。只因城市身份,成為了房租上漲潮的代表。

從各方總結出來的本次房租上漲的原因,以北京為例,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與租賃平臺相互囤積房源,哄抬房租有關。從去年底開始的“租售並舉”,讓一部分資本看做是一個投資風口,紛紛入駐租賃平臺。平臺需要發展最核心的是房源,資本是逐利的,當形成規模之後,將房源價格提高,吸引更多房屋資源,也是符合商業規律的。但當數家資本開始相互比拼的時候,市場則被裹挾在這場大戰中。

其次,北京房租的上漲,與“群租房”的整頓治理不無關係。去年底開始的整頓行動,當時還形成了比較大惡劣影響,不少隔斷間、群租屋被拆除、整頓,致使大量務工人員、白領被迫尋找新的房源。一時間造成供求關係緊張,這種關係發生變化後,則比較直接地表現在租金上。有數據顯示,北京的房屋建築總面積為8.82億平方米,今年拆掉近6000萬平米的違章建築,相當於每年拆掉了全市1/14以上的房子。如此,房租上漲便顯得不那麼意外了。

再次,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合理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因素。目前無論是投入使用的,還是在建中、規劃中的公租房都在城市遠郊,雖然更加規範,房租合理,但通勤成本、生活成本的增加並不能很好的平衡這種變化,也無法緩解目前租賃市場的資源爭奪。

如成都、廣州等城市,都在逐步開始整頓租賃市場,逐步拆除違規違法建築,這個背景下,房租上漲的核心還是與供需關係有關。當然,資本介入後的市場變化,也使得租金上漲如此明顯。

此次房租上漲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昨天買不起房,今天租不起房,中國人為什麼這麼難?

上圖為依據“中國房價行情”數據統計出的全國熱點城市房租排名,其中一線城市排在前五名,而杭州獨樹一幟,躋身一線城市行列。此次漲幅較高的城市也相繼進入該排名。

租金上漲,一定會帶來生活上的變化,畢竟需要多支出一部分資金,如果從數據上來看,是什麼樣的呢?

昨天買不起房,今天租不起房,中國人為什麼這麼難?

這裡需要引入一個“房租收入比”的概念,表中列出房租收入比前十的城市。在此概念中,0.25被看做一個生活水準分割線,即超過0.25則表示房租帶來的壓力顯著被感受,生活緊張;低於0.25則被看做稍微有壓力,生活比較緊張。0.2以下則表示房租比較合理, 對生活影響不大。

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房租收入比,全國目前有十個城市超過0.2,也就是說,隨著這一波的房租上漲,全國租房人群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而我們熟悉的房價收入比則和該數據基本吻合,也就是說房租上漲的規律和當年房價上漲的規律如出一轍。

很顯然,房租上漲帶來的影響會更加惡劣,因為買不起還能租,租不起房了,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