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篆容易識篆難?未必!——教你如何識篆字

學寫篆體字,遇到的最大困難,往往不是寫字,而是認字。

篆字和現代通用的簡體字有太多的不同,以至於新手往往難以辨識不同篆字之間的區別,更別提靈活運用了。

“習篆容易識篆難”,就成了大部分習篆者的體會。

但是“識篆”真的就是那麼困難嗎?

識篆難,但也不是不能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識篆’。

從‘解體’開始的篆字學習

學習識別篆字,要先從解體篆字開始。

篆書雖然是古文字的一種,但是,和現代文字依然存在共同點。

習篆容易識篆難?未必!——教你如何識篆字

這個共同點就是“部首”。

和現代漢字相同,篆書同樣是由多個部首組成的。

篆字雖有千千萬,部首卻只有數百個。

所以,學習篆書,要從解體篆字開始,認識這些部首,才能事半功倍。

從《說文解字》開始的部首學習

要學部首,從哪裡開始?

《說文解字》就是最好的學習教材之一。

在這本書裡,許慎把全天下的文字都分成了540個部首,經過不同的拼接組合,可以組成絕大多數的漢字。

也就是說,只要找到一本篆體版的說文解字,就能根據裡面的部首來組成並學會絕大多數的篆字。

習篆容易識篆難?未必!——教你如何識篆字

比如,我們掌握了部首裡的“人”和“匕”就可以拼出“化”字;掌握了部首裡的“木”和“白”,就能拼出來“柏”字。

習篆容易識篆難?未必!——教你如何識篆字

常用篆書的寫法,基本都可以這麼解決。

從《百韻歌》開始的生僻字學習

既然說了‘常用’,那麼也就有‘不常用’了。

極少部分的特殊篆字,如父、牙、花、鳥、烏、必、庚、康、焉、驚、學、頭等等...

這些不能用部首對應規律來加以識別的篆字,就要靠死記硬背來記住如何寫了...

不過,這些篆字也不是完全沒有竅門可用,清代沙青巖所創的《篆法百韻歌》,就是很好用的篆字疑難字解析。

習篆容易識篆難?未必!——教你如何識篆字

比如第一句:奉奏春秦泰,篆來首不侔(mou二聲)(《篆法百韻歌》的首句)。

奉奏春秦泰,這五個字楷書都是同樣的“”頭,但在篆書裡的寫法各不相同。侔:齊等也,指相同,不侔,自然是不一樣的意思。

習篆容易識篆難?未必!——教你如何識篆字

記住這首歌並按照這首歌的內容去學習,就能記住相當一部分生僻篆字了。

習篆容易識篆難?未必!——教你如何識篆字

總的來說,寫篆字和學楷書、學隸書都有所不同。

更多的死記硬背和組合式的寫法,要求學習者不僅有一定程度的聯想能力,還要有更加深厚的耐性。

有了紮實的基本功,常翻《說文解字》,才能做到見一個字,認一個字,記一個字。

總體說來,識篆是個大工程,有志於篆書的朋友,必須通過無盡的練習和思考,讓篆字在腦子裡積累下來,才能解決識篆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