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文:彈劾大太監劉瑾的兩位西安進士因何反被列爲「閹黨」?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講陝西故事,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明朝時期,八股文章橫行,文壇死氣沉沉。到了弘治、正德年間突然出現一股清流。以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為首的當朝進士,大力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文風,史稱“弘治七子”。

陝西人文:彈劾大太監劉瑾的兩位西安進士因何反被列為“閹黨”?

明武宗懶政,朝政交由內閣和閹黨處理。內閣以李東陽為首,人稱“外相”,閹黨以劉瑾為首,人稱“內相”。內閣提奏,皇帝硃批,由於明武宗懶政,劉瑾代為了批閱奏章,權稱朝野,人稱“立皇帝”。為了奪權,兩人各自結黨,打擊對方。時武功縣康海和戶縣王九思為陝官魁首,身列“弘治七子”,成為雙方拉攏的對象。

陝西人文:彈劾大太監劉瑾的兩位西安進士因何反被列為“閹黨”?

劉瑾是今天陝西咸陽興平人,為了提高自己聲望,打擊對手,對陝甘故人十分照顧,但凡陝甘官員依附劉瑾無不官運亨通。

陝西人文:彈劾大太監劉瑾的兩位西安進士因何反被列為“閹黨”?

康海,字德涵,明西安府武功縣人(今咸陽市武功縣武功鎮人),弘治十五年,以28歲之齡復參加殿試,登進士第一,大魁天下,得榜首狀元。劉瑾多次拉攏,因恥與劉瑾所為,不願與其為伍,反而聯名彈劾劉瑾。

康海好友身為弘治七子的李夢陽、彈劾劉瑾被其逮捕人獄,準備處死。李夢陽知道劉瑾欲招攬康海,隨從獄中捎出字條傳與康海救命。康海為救李夢陽,只得硬著頭皮去拜謁劉瑾。劉瑾聽聞,汲著鞋跑出門迎接 ,第二天便放了李夢陽。

過了一年,劉瑾被扳倒,追查“劉瑾叛黨”時,康海因與劉瑾徹夜相談,被列為“劉黨”。此時李夢陽官復原職,不計康海救命之恩,反過頭來倒打一耙,誣陷康海,致使康海罷職還鄉。

康海迴歸故里,因諷刺李夢陽負自己救命之恩,反詆譭自己出入劉瑾之門寫出了曠古絕今的劇本《中山狼》,也就是我們俗知的《東郭先生》,正因如此康海一直閒賦在家30年至死不得重用。

陝西人文:彈劾大太監劉瑾的兩位西安進士因何反被列為“閹黨”?

李東陽身為內閣首輔大臣,天下仕子領袖,文宗大家,也是劉瑾最大的對手。王九思,號渼陂,西安府鄠縣人(今西安市鄠邑區縣城北街人)。明弘治九年考中進士,入翰林院。時值閣老李東陽當國,王九思以文采深得李東陽賞識。

陝西人文:彈劾大太監劉瑾的兩位西安進士因何反被列為“閹黨”?

王九思在翰林院九年考滿,調吏部任文選司主事,後又升文選郎中。時閣老李東陽之子李召繁參加吏部考試,招呼王九思給予照顧。王九思一視同仁把他同其他士子一樣看待,至此與當朝內閣首輔李東陽交惡。劉瑾被殺,李東陽以王九思是劉瑾同鄉,有“劉黨之嫌”,將其強行罷官。

王九思回鄉鄠縣後,率鄉里修澇河橋,施捨醫藥,教育生徒,發憤著述,寫《杜甫遊春》,以唐朝權奸李林甫暗諷李東陽,以賈婆婆暗諷當朝內閣大臣賈南塢。嘉靖初年,有人提議重新起用王九思他,因賈南塢所阻,吏部再也無人敢提他,至死不得重歸朝堂。

陝西人文:彈劾大太監劉瑾的兩位西安進士因何反被列為“閹黨”?

武功康海和戶縣王九思併為陝之西安府人氏,弘治七子有其二,兩人同為關學大家,心心相惜又同命相憐,雖才高八斗但不依附權貴,足見陝人之風骨。康海罷官歸鄉,做《武功縣誌》體例嚴謹,源出《漢書》, 後世編纂地方誌,多以康氏此志作為楷模。王九思被罷官歸鄉,編纂了鄠縣第一部縣誌《鄠縣誌》,康海為此書作序,對其文章大加讚賞。康海與王九思“遨遊中南、鄠杜間,唱和無虛日”,《中山狼》即為兩人聯合之作。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