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鄭」氏起源,和鄭州,新鄭有何關係

鄭姓是中人口最多的第二十一位大姓,在浙、閩、臺地區最為昌盛。當今鄭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9%,總人口大約在1100多萬。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鄭”氏起源,和鄭州,新鄭有何關係

鄭的名義和圖騰

鄭,是古邑名,為西周厲王的兒子友的封地,古地在今陝西華縣西北,周平王東遷,鄭也東徙今河南新鄭。這是鄭的本義。

古時有奠字無鄭字,鄭字是奠的演化字。奠就是鄭,其本義是設置祭祀。甲骨文中奠字的形狀是在案几上放一把酒壺。酉字的本義:用八月新黍子釀造的酒,字形是一個酒罈的形象,引申為有酒器之意。酋字的本義:久釀的好酒,引申為凡與酒有關的官,如大酋、酋長。在古代能執掌酒業和主持祭祀的宮是十分有地位的,往往由部落首領的親人所擔任,所在氏族自然稱為奠氏族,奠人所在地方成為奠地,建立了城堡成為奠邑,後來演化為鄭,成為國名和姓氏。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鄭”氏起源,和鄭州,新鄭有何關係

鄭姓的起源與演變

漢族鄭姓主要有三大來源:子姓、姜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子姓。契,是黃帝的後裔,發明刻木記事的人,被賜姓子,其後代湯建立了商朝。到商王武丁時,武丁的兒子被封為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為商朝一諸侯國。奠、鄭古為一字,奠國即鄭國。子姓鄭國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鄭,今河南濮陽西南古帝丘之地,後來為防周、羌之敵,西遷到商朝西疆的南鄭,在今陝西華縣東。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子姓鄭國也隨之滅亡,周人遷子姓鄭人到渭水上游,約在今陝西寶雞附近。子姓鄭氏的歷史至少有3200多年,這支最古老的鄭姓,人寡勢弱,以後一直無聞,可能淹沒於姬姓鄭氏之中。

第二支出自姜姓。姜姓鄭氏出自姜太公之後。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於鄭,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陝西鳳陽。周穆王奪西鄭為下都,姜姓鄭國實際滅亡。國人姓奠井氏,或為鄭井氏,亦即鄭氏,這支姜姓鄭氏也有3000年的歷史,後來史書上未見這支鄭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沒於姬姓鄭氏之中了。

第三支源出姬姓,姬姓鄭氏出自周文王之後。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鄭,在今陝西華縣東,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桓公見西周將亡,將財產、部族、家屬連同商人遷移到東虢和鄶之間,史稱東鄭。不久,犬戎聯軍攻破西周都城鎬京,殺了周幽王和鄭桓公,南鄭遺民南逃到漢水上游的南鄭,即今陝西漢中的南鄭。桓公之子鄭武公在東鄭即位,先後攻滅了鄶和東虢,建立了鄭,都新鄭,即今河南新鄭。鄭武公、鄭莊公相繼為周平王的卿士,鄭國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強國,後漸衰弱,公元前376年,韓哀侯出兵滅鄭,鄭國子孫以國名為氏,散佈於陳宋之間。姬姓鄭氏有2 800多年的歷史。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鄭”氏起源,和鄭州,新鄭有何關係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國的鄭姓家系比較單純,直到宋朝前沒有發生其他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宋朝以後在鄭姓人群中的外族混同的主要事件有:北宋金國女真人石抹氏族改漢姓鄭,清朝滿洲八旗舒穆祿氏、鄭佳氏等氏族均改漢姓鄭。這些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混居後逐漸被同化為當地的漢民。

歷史上鄭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立姓於陝西、河南的鄭姓一直活動於中原地區,戰國時開始進入四川、山西、山東、河北等地。兩漢時期鄭姓由山東進入江浙,兩晉之際和唐初唐末的三次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鄭姓先民定居於閩東和閩南,鄭姓的中心開始在東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鄭成功抗清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鄭姓大約有7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為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河南、浙江三省,這三省鄭姓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江蘇、廣東、江西、湖北等。全國鄭姓的分佈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豫鄂兩塊鄭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鄭姓大約有1 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1%,為明朝第十五位姓氏。浙江為鄭姓第一大省,約佔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仍集中於浙江、江西、福建,這三省鄭姓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廣東、廣西、江蘇、安徽等。宋元明期間,鄭姓的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浙江為中心的鄭姓聚集區開始形成。

當代鄭姓的分佈和圖騰

當代鄭姓的人口已達1100多萬,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9%。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32%,其次分佈於湖北、河南、四川、山東、河北、安徽、江西、臺灣,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鄭姓人口。廣東居住了鄭姓總人口的12%,為鄭姓第一大省。浙閩地區是鄭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鄭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21)表明:鄭姓在東南沿海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滬浙閩臺、廣東東部、海南、皖贛大部、江蘇南部、湖北東部、河南東南、吉林大部、遼寧北部,鄭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l%以上,而在中心地區此比例可高達3%,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0.8%,居住了大約47%的鄭姓人群。在廣東西部、廣西東南、江西西端、湖南、貴州北部、四川大部、重慶、湖北西部、魯豫大部、皖蘇北部、河北東北端、遼寧南部、內蒙古東部、黑吉連接地區、新疆西北,鄭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佈比例在0.75%—1%,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8%,居住了大約35%的鄭姓人群。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鄭”氏起源,和鄭州,新鄭有何關係

鄭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鄭姓的郡望主要有滎陽、洛陽、高密、雍州、隴西、會稽等。鄭姓有滎陽等與部望同名的堂號外,還有博經、安遠、著經、通德、北祖、南祖、七房等堂號,尤以滎陽為最著名。“博經”堂號出自東漢的鄭玄,他博覽群經,名揚四海,引來幾千人向他求經。當時的讀書人幾乎專攻一經,唯有鄭玄獨自精通群經。“安遠”堂號典出西漢侍郎鄭吉,他從士兵升到侍郎,數出西域,懂外國事,破車師,降日逐,威鎮西域,以功封為安遠侯。西域之事始於張騫而成於鄭吉。

楹聯 重要的鄭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藝工三絕;文成一家。

古之遺愛;號為司農

尚書世祿;通德名門。

合族源流始;同居發朝初。

聽尚書之履聲響蓬萊;出通德之門輝聯閥閱。

家訓格言 鄭板橋是名揚四海的書畫家,清朝江蘇人,板橋為其號,名燮。他還是詩人,而且十分注意家教。除了畫和詩外,板橋留於世上的還有《家書》,收於後人輯的《鄭板橋集》中。史稱他“內行醇謹,幼失怙恃,賴乳母教養,終身不敢忘。所為家書忠厚懇摯,有光祿《庭誥》、《顏氏家訓》遺意”。他在信中深刻地指出:“富貴人家延師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學有成者,多出於附從貧賤之家,而己之子弟不與焉。”“吾兒便是富貴子弟,其成其敗,吾已置之不論;但得附從佳子有成,亦吾所大願也。”板橋家訓多為現身說法,情真理明,堪稱明訓。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鄭姓歷代名人494名,佔總名人數的1.0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五位;鄭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鄭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1.23%,排在第十八位;鄭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99%,排在第二十二位。

發源於河南,昌盛在浙閩臺的鄭姓,是中國著名大姓,是一個名人輩出、事業輝煌的家族。主要人物有:戰國水利家鄭國;西漢大臣鄭吉;東漢經學家鄭興、鄭眾、鄭玄;北魏書法家鄭道昭;唐朝畫家鄭虔,詩人鄭谷,任宰相者九人鄭惜、鄭殉瑜、鄭餘慶、鄭綱、鄭覃、鄭朗、鄭從讜、鄭畋、鄭延昌,大長和國國君鄭買嗣;南宋史學家鄭樵;元朝戲曲家鄭光祖、鄭廷玉;明朝航海家鄭和(原姓馬,名文和,小字三保,回族);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清朝書畫家兼文學家鄭燮,物理學家鄭復光;民國電影編劇、導演鄭正秋,詞人鄭文綽,當代林學家鄭萬鈞,歷史學家鄭天挺,作曲家鄭律成,作家兼史學家鄭振鐸,詞曲研究家鄭騫,電影導演鄭君裡。

鄭姓血型

鄭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5.2%,A型佔29%,B型佔27.5%,AB型佔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