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鑑賞

東南亞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鑑賞

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

金剛杵在密法中象徵摧滅煩惱的菩提心,為諸尊手持物或修法法器,能破除愚痴妄想之內魔與外道諸魔障礙。五股金剛杵代表寬容、道德、耐心、堅定和專注(譯註: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個陽性本質。

據中國史籍《宋書》、《南史》和《梁書》的記載,5世紀中葉至6世紀上半葉,蘇門答臘、爪哇和巴釐等地已廣信佛法,崇仰三寶。8—9世紀,在中爪哇建立的夏蓮特拉王朝諸王,都信奉大乘佛教與印度教混合的密教,建立了很多寺院,如世界馳名的婆羅浮屠大佛寺是這一時期建造的世界美術史奇觀。

東南亞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鑑賞

婆羅浮屠大佛寺

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爪哇後,佛教和溼婆派的信仰逐漸衰落,以致絕跡。簡·福蒂恩(Jan Fontein)在《印度尼西亞的雕塑》(Sculpture of Indonesia)一書中認為,在印度尼西亞"非常少的金剛杵現存於世……"

這件爪哇杵有著明顯的東南亞風格,且為開口的樣式,也就是說中心股(又稱中脈)和側面的股在頂端相互之間不連接,呈現分開的狀態,只有在早期佛教儀軌中(元以前)才有這種式樣。首都博物館館藏一尊吐蕃分治時期(9-13世紀)鎦金釋迦牟尼像臺座下有一個典型的早期金剛杵形象,三股,側股和中股分的很開,也清晰反映了那個時期金剛杵的造型。

東南亞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鑑賞

吐蕃分治時期(9-13世紀)鎦金釋迦牟尼像

同時期的中原正處於唐朝,隨著"開元三大士"將密法傳入,開口杵一度在漢地也有所流行,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銀壺上的紋飾也是開股式樣的金剛杵。隨著唐中期日本僧人空海學成歸國,在高野山開宗立派,稱東密。東密法器至今仍有保留,基本保持了唐金剛杵的造型,其重要特徵就是開口式樣。

東南亞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鑑賞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銀壺

東南亞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鑑賞

五股開口

在唐卡中,善相菩薩手中持有金色金剛杵,其五股股叉併攏,象徵著神靈的方法或"方便"。怒相菩薩手所持的金剛杵則為開口的,其股像一對對稱的三股叉那樣張開,有時也畫成從中央股發出的噴焰或叉形閃電的形狀,象徵著其所具有的毀滅一切愚痴和虛妄的不可摧毀的金剛力量。

此金剛杵的中心股健勁有力,稜角分明,線條剛硬犀利,雄渾厚重,呈現四稜狀,似乎仍舊保留了兵器的某些特徵。中心股既象徵著把人體內微觀世界的中心軸比作中脈,也象徵著把須彌山四面比作宏觀世界宇宙的中心軸。

東南亞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鑑賞

側面可看到中心股健勁有力

側股自然延伸,由粗變細,且收尖的弧度很大,延伸出的幅度異常優美的呈現了波動狀,側視其股形有刀鋒之感,銜接側股和蓮臺的摩羯長吻較短。這四股表示佛教中"轉成四智之心品"的意思。


中柄之處的明點部分十分飽滿,較為特殊的是此類杵內部是中空的,非實心鑄造,甚是特殊。明點部分上下為四層八葉及八個佛面,紋飾瓔珞刻畫生動精美,開臉甜美端莊。四層八葉在發展到後期就以蓮花代替,每個蓮花底座都有八個合圍在一起的蓮瓣,上邊的八個蓮瓣象徵著八大男性菩薩,下面的八個蓮瓣象徵著八大天女或女性菩薩。十六個蓮瓣象徵著十六菩薩和大乘佛教經文列出的十六空。而佛面表四方四佛,中間明點部位象徵大日如來。

東南亞11-12世紀巨型爪哇開口五股金剛杵鑑賞

雕工精美

整把杵形制規整,久經滄桑的銅質瑩潤細膩,工藝古拙質樸,孕育出飽滿的力度感。歷經千餘年而不朽,在法器收藏領域實為可遇不可求之寶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