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为什么桂系始终以李为首领呢?

飞花不脱


李宗仁和白崇禧是国民党非常有名的“组合”,号称“李白”,两人地配合非常默契。

外界普遍认为,白崇禧的军事指挥能力要强于李宗仁,但奇怪的是桂系始终以“李宗仁为首”,这是为什么呢?

曾经的经历决定了李宗仁的首领位置

李宗仁(1891--1969)出道较早,1910年加入同盟会,革命劲头非常足。

1912年进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1913年秋)到南宁将校讲习所,先后担任准尉见习官、少尉、中尉队附。

1916年5月,李宗仁担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之后转入桂系陆荣廷部,毕竟陆荣廷的部队是老家广西的。

在后来的时间里,李宗仁先后参与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粤桂战争等,表现都非常出色。

在陆荣廷这里的五年时间,李宗仁从排长一路升到了营长。


也许,陆荣廷的为人做事不被李宗仁看好;也许,是李宗仁的野心太大,总之,在1921年,李宗仁联合了十多个连队退到了六万大山所在的玉林地区,从陆荣廷部分离出去了。

这还不算,连军队名称也改了,李宗仁将这支部队先后改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1921年-1922年),防区逐步扩大到七个县。

这么出众的地方部队,北洋政府也看到了眼里,先后封李宗仁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1922年-1923年)、北京政府桂林镇守使(1923年5月1923年11月)、北京政府"定桂军"总指挥(1923年11月-1924年)。

可是李宗仁一边享受着北京政府的封号,一边和革命导师孙中山进行了及时的联系,捞取了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本。


白崇禧(1893--1966)比李宗仁年轻两岁,经历也堪称丰富,但更多的是辅佐别人。

白崇禧也是读过军校的,不过和老大哥李宗仁读的学校不同,白崇禧读的是大名鼎鼎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不过毕业时间稍晚一些,1916年毕业。

毕业后的白崇禧在广西陆军混口饭吃,凭着杰出的军事造诣,白崇禧也是一路高升,成为了广西陆军马晓军旗下的两大统领之一。

但,后来由于足伤,导致白崇禧在家修养,于是白崇禧的人马归了第一统领黄绍竑统一指挥。

马晓军后来走了广州,黄绍竑看马晓军短时间回不了广西,于是大臂一挥,旗帜就姓“黄”了。不久,黄绍竑将白崇禧封为了参谋长,两人拉起了一面旗帜,成立了广西讨逆军,在这支部队,白崇禧成了妥妥的二把手。


1924年,黄绍竑在李宗仁的邀请下,加入了李宗仁的战队,成为了“新桂军”的二把手,白崇禧则成为了新桂军的“三当家”。

在这样的配合下,白崇禧成为了李宗仁的左右手,后来新桂军从广西出去后,白崇禧作为李宗仁的得力干将,一直并肩作战。

两人的经历,决定了李宗仁的首领地位,白崇禧扮演更多的是军师角色,而李宗仁扮演更多的是统帅角色。

李宗仁是个战略家,白崇禧是个军师


白崇禧很能打仗,军事指挥能力异常出色,被人称为“小诸葛”。实际上,李宗仁的军事谋略也许不及白崇禧,但做事的果断性,眼光和格局,相对而言,更胜一筹。

早年间,李宗仁看到陆荣廷不能成事时,果断的另起炉灶,这其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但李宗仁联络十多位连长,硬是从陆荣廷部分裂了出去,不得不让人赞叹!


而白崇禧先是跟随了马晓军,后是跟随了黄绍竑,虽然能力是突出的,但始终不是一把手。

出了广西,进入了国民政府军系统,白崇禧还是作为李宗仁的副手进行工作。李宗仁对于孙中山非常佩服,对于蒋介石破坏孙中山的“联俄联共”颇有微辞,对于蒋介石不积极抗日也是很有成见,于是数次提出反将,是个主意很正,看事情比较准的一个人。

白崇禧不仅配合李宗仁,后面也对蒋介石言听计从,相对来说,“主见”没有那么正。

解放后,白崇禧跟了蒋介石去了台湾,没有什么权利不说,而且后面死得不明不白;而李宗仁在解放后,没有去台湾,先是去了美国,后来回了中国,最后病逝于中国。


这说明,李宗仁早已对大局有个清晰的预判,对去台湾的弊病也看得很清楚,而白崇禧聪明归聪明,论对大局的判断,比李宗仁差了一筹。

在反抗陆荣廷的过程当中,李宗仁表现积极主动又有谋略;在数次反蒋过程中,李宗仁总是细心布局,大胆行动;在抗战中,李宗仁带人血战台儿庄,严重的打击了侵略者;在解放后,李宗仁果断不去台湾。


一个有主心骨的统帅,能获得更多的拥护。

白崇禧虽然能力突出,但资历和威望比起李宗仁,确实逊色一点,资历和威望从哪里来?是从一次次的选择和决策中来。

李宗仁是个战略家,白崇禧是个军师,如同刘备和诸葛亮。

所以,尽管白崇禧军事指挥能力也很突出,但在桂系人心中,李宗仁是当之无愧的首领。


蓝风破晓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新桂系的源头说起。

新桂系是怎么来的呢?

李宗仁的“讨贼军”(这里的“贼”指旧桂系首领陆荣庭)和黄绍宏的定桂军合并而成。黄为人宽厚,主动让出老大的位置,李宗仁成了这支部队的老大,黄位居第二。

当时白崇禧在干啥呢?

只是一个下级军官。



这就好比创业,李和黄是两大股东,白只是打工的,无法和他们两个相提并论。

随着平定广西,北伐中原,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开始展现,广西从李、黄两人,变成了李、黄、白三人,但依然是这个排名,分工明确。李作为广西军队最高指挥官,始终率领军队,坐镇前方。黄作为桂系二号首领,坐镇后方,稳定军心民心,并给前方提供后勤补给。白作为广西的代表,到中枢出谋划策,保障广西的利益。从三人的位置,也看出三人在广西的地位。

这个政治格局维持了很久,直到黄绍宏看透一切,主动要求去中央任职,不愿再留在广西,这个格局才被打破。李、黄、白三位一体的局面被打破,白晋升到第二位,广西局面成了李、白二人的天下。

虽然黄旭初替代了黄绍宏的不少职能,但是此黄非彼黄,他和黄绍宏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威胁到李白的地位。

拿今天的企业文化来说,白崇禧精明能干,才华横溢,他的位置大约就是桂系的CEO。李宗仁作为大股东,创业的元老,地位不可撼动,董事长的位置非常稳固,白崇禧这个高级打工者,动摇不了李的位置。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广西有首很出名的民间谜语,说的是:是两人,也是一人;是今人,也是古人。谜底便是李白。

李白除了唐朝大诗人李白以外,还有另一个指代,即民国年间桂系军阀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自古历史上有过两人合称的,包括毛泽东和朱德,张学良和杨虎城,孙中山和黄兴等。以上无不是合作默契同时私交甚笃的亲密关系。

▲ 左:李宗仁,右:白崇禧


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不仅是同学,而且从一统广西开始两人就推心置腹,在一起共事的三十余年里,两人始终精诚合作,配合默契,逐渐成长为桂系军阀里的核心人物。

其中以擅长谋略见长的白崇禧,外号“小诸葛”,是国民党内的罕有的军事奇才,可他对李宗仁一直很尊敬,始终奉李宗仁为桂系军阀的一把手。

▲ “小诸葛” 白崇禧


说到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水平孰高孰低的问题,笔者觉得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水平实无高下之分。能力是多方面的,有人擅长谋略,有人擅长统筹全局。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一样。

你说是刘备的能力高,还是诸葛亮的能力高?

两人都是有才之人,只不过白崇禧的“才”更加着眼于谋略之上,这点我们从白崇禧一直在参谋长的职位上供职上可见一斑。

而反观李宗仁,青年时期便从军,壮年时期便成为八桂之一,将广西省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这点倒和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类似。

▲ 左:白崇禧,右:李宗仁


这说明李宗仁同样可以以才牧民,以德服人。这是一个领袖必不可缺的必要条件,因此李宗仁可以稳坐桂系的第一把交椅,实至名归。

不仅如此,牧童出身的李宗仁,身上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浑厚和淳朴。这一点和民国时期其他的诸如“西北四马”,晋系阎锡山等望风使舵,摇摆不定的军阀是大相径庭的。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评价李宗仁:

得意而未忘形,当官而未流于无赖。……诛心以论之,则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也该算个德胜于才的君子。

这里提到了一个词叫“德胜于才”,我想可以概括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间为什么桂系军阀奉李宗仁为首领?

对于领导来说,才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手下的人有才就行。德确实必不可少的,不然何以服人?

记得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理国家,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因为他们甘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

这一点上,李宗仁和刘邦大有类似之处。

▲ 李宗仁


因此说,要论谋略,论诡计,白崇禧要略胜一筹;然而要说统御军队,将士归心,则李宗仁要强一些了。

因此来说,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水平无所谓高下,但桂系军阀奉李宗仁为领袖,只是说李宗仁在领导力方面要比白崇禧强得多。

除此之外,白崇禧的私生活混乱,也是造成白崇禧不会成为领袖的一个主要原因。


奇点历史


还是回归那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

白崇禧这个人在军事上面的见解,当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包括我党的很多人都对他的军事能力感到有点忌惮,这个人在军事上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还能够指挥自己的军队屡屡击败敌人!所以即便他是出于桂系,蒋介石仍然还是捏着鼻子把他提到了国防部长的位置上。

但是就仿佛是上帝给他打开了一扇门,又给他重新关上了一扇门一样。白崇禧虽然说军事能力强,但是这个人在人情世故的处理方面可以说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尤其是在面对蒋介石,白崇禧这一些政治老手上,白崇禧简直就有点显得弱智了。

首先,白崇禧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他这个人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感到不满了,就直接骂出来,感到不爽了,撂蹶子不干这很正常的事情,包括蒋介石对他这个也是感到没办法。

与此同时,白崇禧这个人心胸狭,他容不得别人跟他说其他的,包括蒋介石针对他的意见提出不同的建议的时候,白崇禧也表示随便你,既然提了意见你,自己去看,我不玩了,这种人在政治上面很容易被孤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即便你军事打的再好,那又怎样能征善战的人多了,你看有几个在政治上面玩儿的转呢?

所以这种人之所以能够一路官运亨通,肯定是要一个保驾护航的人。蒋介石垦地白崇禧去保驾护航吗?他巴不得白崇禧赶紧掉下去,赶紧滚蛋。唯一一个能够替他保驾护航的人就是李宗仁!

李宗仁可以说是白崇禧的老长官,这个人有自己的政治软件,而且人的性格方面显然比白崇禧要好得多,至少来说,他在国民党内部,在国防军内部,他跟其他将领的关系不至于闹得那么僵,其他的那些将领除了几个主要的,比如说陈诚,顾祝同,何应钦这几个蒋介石手底下的大将,稍微能够理解蒋介石的意思以外,其他人都以为李宗仁是好人,是校长你一天到晚逼着他在这闹腾。

并且这个人有政治远见,中原大战以后,能够从蒋介石手里获得美国人支持,并且把蒋介石挤下台的李宗仁算是政治上的独一份儿了,虽然说时机跳的不对,但是至少证明李宗仁是有政治眼光的,而且白崇禧也愿意将自己政治上遇到的难题,无论多么机密都愿意跟李宗仁分享。为什么就是从他那里获得一些主意,这样的话,白崇禧对李宗仁或多或少都有了一种依赖感,就是无论以后在政治上遇到什么事情,总会下意识的去想问李宗仁!

但是这并不是一种盲目的顺从!白崇禧之所以这么信任李宗仁,除了李宗仁一直给他解惑以外,最重要的是李宗仁给他的桂系军队规划了一个很好的大饼,而且一直在说给白崇禧听,谁不希望自己家乡的环境能够好一点儿,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带领着自己的家乡扬名立万的!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去对那些发起这个说法的人产生一种要拥护他做领导的思想!

李宗仁就是告诉白崇禧我能够让桂军在江南或者是全国能够做大做强,甚至成为天下第一军!这才是白崇禧一直死心塌地的跟着李宗仁的原因。直到解放军率领军队在江南将他的桂军击败以后,白崇禧才彻底看到了李宗仁画的这张大饼有多么不真实,才选择不听。李宗仁的话去台湾找蒋介石认错!

证明家乡,尤其是广西这个地方,对于白崇禧心中内心地位有多么重要!李宗仁就是死抓了这个点,死活不把自己身上贵军的标签给洗掉,他知道只要把这个桂军的标签给洗掉,白崇禧说翻脸就翻脸,直接可以把你踹掉!


漩涡鸣人yy


关于李宗仁和白崇禧,实在是近代史当中比较绕眼的两个人,很多人认为白崇禧逼李宗仁水平高,为何一直甘当绿叶,以李宗仁未首呢?

白崇禧最厉害的地方只是参谋能力

白崇禧人称小诸葛,可以说是在智囊方面很厉害的人物,但是,纵横不得不说的一件事就是,有才的人,往往难以把握全局。

很多人都说白崇禧有才,其实白崇禧的才,只是在参谋能力上,在新桂系的时候是参谋长,在北伐时是副总参谋长代参谋长之职,全面抗战爆发后,还是军事委员会的副参谋长,这是白崇禧最辉煌的时刻,抗战结束时担任国防部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结果因为格局太小,心胸狭隘,最后捎带着老蒋一块败亡了。

即使是诸葛亮,也只是参谋能力比较厉害,当机抉择的时候,也未免有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嫌疑。

可以运筹帷幄,但不一定能决胜千里之外,所以,刘备虽然走了很多的错误,但是关键做决策的时候不含糊,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并没有什么成就,这也是悟空上的热答之一,为什么刘备死后,诸葛亮再没打过胜仗。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其实就有点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一样。

世上从来不缺千里马,缺的是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在民国军阀割据时期,厉害的谋士一抓一大把,真正能成事的有几个,比如,皖系的徐树铮,奉系的杨宇霆,在当时也都是“小诸葛”般的存在。

段祺瑞的谋略肯定不如徐树铮,张作霖的谋略也肯定不如杨宇霆,但是没有段祺瑞,徐树铮都死一百个来回了,徐树铮巅峰的时候弄了一个安福俱乐部,但是全国人都不服他,以皖系的政治影响力,都没能镇得住场,后来没有了段祺瑞的庇护,也就成了冯玉祥的枪下鬼了;

杨宇霆也是离不开张作霖,而非张作霖离不开杨宇霆,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杨宇霆请求张作霖外放,张作霖就把江苏督军的位置给了他,结果,去到就被孙传芳打了回来,张作霖死了没几天,也被张学良枪杀了。

由此可见,有谋略能力在民国根本就不算什么,自古以来就不缺乏有才能的人士,但是缺乏能够决策的人,也就是领导力。

从资历和威望方面来说,在新桂系当中,李宗仁综合能力比白崇禧高太多

李宗仁比白崇禧从年龄上大了那么点,李宗仁是1891年出生的,白崇禧是1893年,当然,年龄根本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资历,白崇禧后来能够发家,还在于其中的一个人,就是新桂系中的另一个巨头,黄绍竑,白崇禧在黄绍竑那里也就是个参谋长,而李宗仁则是新桂系中独当一面的大员。

在后来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时,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副军长,白崇禧任参谋长,谁高谁低,高下立判,所以,白崇禧在起步上就没有李宗仁厉害。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宗仁宅心仁厚,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白崇禧虽然有智谋,但是品性上更加嚣张跋扈,所以,新桂系军阀的将领大都服从李宗仁。

尤其是在政治韬略上,李宗仁还是高白崇禧一头,白崇禧这个人说到底就是有智商没情商,在做人方面差太多,因此,在处理桂系和蒋系的矛盾时,总是放不下心中的小九九,这叫得小便宜吃大亏。而老蒋这个人是专门的吃小亏占大便宜(老蒋本身就是证券交易所搞投机出身),所以,白崇禧离了李宗仁会被蒋介石玩死。

国民党败退后,老蒋在台湾热切盼望李白二人到台湾共商大事,李宗仁一眼就看出老蒋没按好心,结果白崇禧还是动了心,只身前往台湾,最后不明不白的死了,到现在都没有给个说法。


史论纵横


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也要顺应历史大势才能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重的一笔。白崇禧和李宗仁各有所长,不好片面的下结论一个就比另一个水平高。而桂系始终以李宗仁为首,追本溯源,还要从他们新桂系成名说起。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分别为广西陆军小学三期、二期和四期的学生,从1911年参加广西学生军敢死队开始,命运联结在一起,南征北战中,叱咤风云,成为新桂系的领军人物。

(北伐时期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1891~1969)因报名敢死队较迟,没能成为学生军参加北伐,先在南宁将校讲习所任职,后回乡务农,几经辗转,加入护国军林虎部成为一名中尉排长,正式开始军旅生涯。讨龙战役是他第一次打仗,连长因胆怯找托辞离开战场让李宗仁代理指挥,战斗中他被子弹击中脸颊,非常幸运的是子弹从鼻孔飞出,痊愈后即成为正式连长。在护法战争中,他代理营长指挥战斗,被击中大腿,幸运女神再次降临,未伤及腿骨不久痊愈,原营长调任回粤后他被任命为营长。1924年粤桂战争,时局混乱,不知何去何从之际,李宗仁毅然决定带着自己的人马在六万大山中休整,再收编陆续加入的小股部队,成为一支两千余人的有生力量,拒险自保。被粤军的陈炯明收编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军”,他被任命为司令,一年内连升三级,由帮统而统领后升至边防军司令。驻防郁林等七县,在自己的地盘上,一边发展当地吏治,一边整军经武,训练士兵,这里是八桂子弟日后统一广西、逐鹿中原的起点。


白崇禧(1893~1966)和黄绍竑(1895~1966)参加北伐学生军时,战事已近尾声,只担任警戒任务的他们在战后入保定军校学习。真正的军旅生涯开始于“广西陆军模范营”,初时为少尉连副,后任连长。时为连长的白崇禧顶住上级压力,使计谋处决了屡受招安的惯匪;从此,广西对匪患从招抚政策改为进剿。这种敢于先斩后奏的胆气和魄力,是他成大事的根基。1921年,白崇禧在整编后的广西模范营任营长,在与“广西自治军”对峙时不甚受伤,左腿锁骨骨折,亟需赴粤就医。那时车马慢,等赶到广州时,已长成假骨,即使经过治疗,走路依旧微跛,无法恢复原状。而修养的一年期间,时局势早已面目全非。一筹莫展间,黄绍竑

派人从广西来找白崇禧商量出路。黄曾在李宗仁那里当过第三支队司令,现投到沈鸿英处,把自己卷入被讨伐的漩涡。

白崇禧遂谒见孙中山,表达参加要革命政府、实现统一的愿望。表示不要枪,不要粮,不要饷,只要先生的革命理论。孙大帅任命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这是他成为参谋长的起点,先是统一广西,后来北伐时期被老蒋钦点,行参谋长之职指挥战斗,抗日时期再次来到老蒋身边任参谋总长,几乎每场大战都离不开他的身影。

后来新桂系的局面基本确定为,李宗仁是旗帜,黄绍竑是副职,白崇禧是大脑。蒋桂战争时李、白流亡海外,黄绍竑接济他二人度过难关。

李宗仁曾在自己的地盘主政一方,做事顾全大局,考虑问题的视角更开阔,有容人之量。有指挥作战、调动军队的能力,在国民党上层又颇具影响力,一直属于老蒋重点防范对象,1943年被调离五战区任汉中行营主任,后又担任北平行营主任;1948年当选副总统,后任代总统。而白崇禧多以参谋长的身份指挥战斗,调兵谴将、排兵布阵上颇具独到之处,有“战神”之称。战火纷飞的年代,赫赫战功更能使人威名远扬。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这要从两人的经历说起了,实际上白崇禧后期军事上已经架空李宗仁了,李宗仁也乐的抽身专心政治;而且俩人关系并不像印象中那么铁板一块,且听本人慢慢道来。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本为林虎部将,人称李猛子,骁勇善战。在林虎队伍被打散后他集结余部进入六万大山打游击,后来与黄绍竑部合作,在与陆荣廷,沈鸿英等势力较量中笑到最后,统一广西。而此时的白崇禧只是黄绍竑的副手。白崇禧字建生,本为桂军马晓军模范营连附,此时的黄绍竑是与他平级的队友,后来白崇禧因为受伤离队,再归队时地位开始在黄绍竑之下。

1924年,黄绍竑与李宗仁的队伍正式合并,改编为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此时的白崇禧地位一直在李宗仁和黄绍竑之下。直到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失利,心灰意冷的黄绍竑退出桂系,白崇禧开始成为桂系第二号人物,后来李宗仁因为政治需要常驻广东,白崇禧趁机打压李宗仁六万大山打游击时期的嫡系将领,换上自己的心腹,彻底控制军队。

醉心政治的李宗仁也乐的清闲,全身心投入政治斗争,而白崇禧则率领桂系军队为老李做后盾,表面上看起来合作无间,在国民党逐步败退大陆时白崇禧一度暗地预谋撇开李宗仁,频频与老蒋眉来眼去,但是没等付诸行动国民党就嗝屁了。

总而言之,白崇禧和李宗仁一直维持李一白二的现状是各取所需,李宗仁意欲与老蒋在政治上比高低,而白崇禧只想掌握军权,就是如此。


林屋公子


谁当首领,并不是由军事水平决定的。决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治手腕。这是首要因素。从历史情况看,李的政治手腕显然比白强。李一生未败,而白晚年比较凄惨。再说,李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也明显比白要多得多。一支队伍要打仗是由多种因素支撑的,比如后勤保障,就是你的军费军饷来源很重要,没资源打个屁仗啊。而资源就得靠政治运作。

二是资历威望。李在桂系的资历肯定一比白深,威望也比白高。所谓威望,就是你得服众,大多数人得支持你拥护你。相比之下,在桂系内部,李肯定更能服众些。

三是历史形成。桂系是李创建的,他当首领是历史形成的。除非有人远远超过他,存心扳倒他,他的地位一般不会动摇。

所以,李是帅才,白是将才。李是政治人物,白是军事人物。


熙熙天下




刘邦曾被当成偷奸耍滑的地痞流氓,却得到了数不清的贤臣良将的追随与辅佐,刘邦自己也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是最后却是刘邦开创了汉王朝,为什么?

蒋介石军事不如薛岳、王耀武、杜聿明、胡琏等等这些将领,治政不如陈诚,经济不如宋、孔,可是国府总裁却是蒋介石,这些人也甘为蒋所驱使,唯蒋马首是瞻,为什么?

李宗仁与白崇禧的关系,在很多人眼里是李为主、白为属,白崇禧听命于李宗仁,可是事实是否如此?当然,桂系以李宗仁为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李宗仁与白崇禧的履历。

李宗仁生于1891年8月13日,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两江人,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这所陆军小学堂由蔡锷在1905年创办。1911年李宗仁陆军小学毕业,又于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

白崇禧生于1893年3月18日,字健生,号称“小诸葛”,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人,1907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二期,但是可惜的是很快因病退学。辛亥革命后入读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1914年10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1917年回广西入陆荣廷部第1师第1团。

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联合起来击败了旧桂系,开创了新桂系,并称“桂系三杰”。北伐成功后蒋介石为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召开编遣会议,名为编遣,实为“削藩”,蒋介石此举引发了地方军阀的强烈不满,开始纷纷重树反蒋旗帜。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因为桂系内部将领的倒戈,以李宗仁6月通电下野宣告了蒋桂战争的结束,桂系惨败。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桂系再度参战,结果又被蒋介石打败,后黄绍竑脱离桂系,投靠蒋介石,桂系自此只余“李白”二人称雄。



白崇禧得了“小诸葛”这个头衔便意味着他的位置已经定了,诸葛亮本事大吧?不也只是给刘备当个家臣?“小诸葛”听着是挺厉害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什么好事。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白崇禧的才华主要表现在军事方面,战略制定、指挥作战都很出色,但是在政治方面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不过,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在这点曾为白崇禧做过辩解:“到他那个位子,也许非那样不可,我父亲是个军人,政治权谋他不是不懂,他不屑为之。”

说到李宗仁的能力,为他写回忆录的唐德刚先生曾经说过:专就李宗仁个人治国用兵的能力来说,他应该说是位不世之“才”。所以说李宗仁与白崇禧的能力究竟谁高谁低其实很难说,但是至少在“治”这方面李宗仁绝对高于白崇禧,这是最高领导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刘邦如是,蒋介石也如是。

唐德刚的另一论调也基本道出了为何李宗仁位居桂系总裁、白崇禧为副的原因:“论谋略,论险诈——走偏锋,则李不如白;然御百万之众、进退有度、师克在和、将士归心,则白不如李。”

说到底李宗仁是刘备式的人物,白崇禧是诸葛亮式的人物,李宗仁比起白崇禧更会识人、用人、容人,也更会笼络人心。

在白崇禧死后,李宗仁曾经说过:“这人太自负,其实在政治上没有什么远见,否则也不可能以那种丢脸的方式去世。”


吾与吾国


至于为什么白崇禧一直居于李宗仁之下,一言可解。白崇禧号称"小诸葛",精于军事,但在政治上,却昏庸平常,人们公论其在政治上只属于三流人物。而李宗仁则不仅精通军事,在政治上,也是行家里手。不仅在早期治理广西时,使八桂之地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居全国省份之首,而且在以后同蒋介石的政治角斗中,亦游仞有余,从未落下风,令蒋亦服其能。

从二人的结果,也能看出一二。白崇禧随蒋介石退居白湾,未受蒋重用,悒郁而终。李宗仁游于海外,于1965年回归祖国,受隆重接待,终于叶落归根。倘不恰遇文革,其结果还会更光彩。二人智慧,于此可见一斑。

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