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衝上萬億美元市值 將引領A股雲行業爆發?

資本市場往往能創造奇蹟!

20年前初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亞馬遜,上市股價每股18美元,IPO對應估值4.38億美元。

而就在本週二9月4日,亞馬遜的股價已經達到了每股2050美元,市值成功突破萬億美元,成為繼蘋果公司之後,全球第二家市值破萬億的上市公司!

亞馬遜衝上萬億美元市值 將引領A股雲行業爆發?

亞馬遜無疑是當下最璀璨的明星。

如果說蘋果是“步行到”萬億美元市值,亞馬遜就是“踩彈簧跳過去”的。蘋果用了15個月才增長了最後2000億美元市值,亞馬遜只用了3個月就實現了。亞馬遜今年以來增加了4400億美元市值,已經超過了標普500成分股中495家企業的市值本身。

亞馬遜衝上萬億美元市值 將引領A股雲行業爆發?

雲計算龍頭亞馬遜1994年成立,1997年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最初亞馬遜是提供網絡書店業務的公司,後來上線零售電商以及雲計算業務。

亞馬遜發展三部曲:

1994~1998,第一階段成為“地球上最大的書店”,1998年擁有1310萬顧客,數據庫含有300萬種圖書,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家書店。

1998~2006,第二階段成為最大的綜合網絡零售商,2003年資本市場接受電商邏輯,亞馬遜市值增長為300億美元。

2006年至今,第三階段成為最大的雲計算供應商。2015年Gartner第一次公佈世界LaaS魔力象限,AWS遙遙領先。

從“地球上最大的書店”到“最大的綜合網絡零售商”再到“最大的雲計算供應商”,亞馬遜打破服務器門檻,率先把計算能力像水和電一樣提供給客戶,推動全球信息化變革。

從亞馬遜的成功之路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啟發:

第一,在美國等成熟的證券市場中,其最大漲幅的公司、市值、活躍度也是由少數公司貢獻。而近年來,A股市場有向美股等成熟市場發展的趨勢

美股一個重要特徵是交易量向少數龍頭股集中,而數據顯示當前A股各行業龍頭股的成交額位列前茅。

世界進入加息週期,無疑將加大國內市場的資金壓力,未來市場流動性也將由於貨幣政策的收緊而持續受到抑制。資金因此就會選擇流向更加穩定持續的股票。而那些基本面不具備亮點和無法得到改善的公司,其流動性會慢慢枯竭。而投資成功的砝碼往往在於企業的未來業績,而本身具有較好發展前景和生命力的公司,便成為長期投資資金奔流的方向。

當前市場還有一個重要特徵是監管層快速推進上市進度、不斷完善退市機制,在此背景下市場波動率下行。

在快速推進上市進度的同時,讓不符合市場要求、無法再創造更多價值的公司實現退市,抑制市場投機行為,打擊炒殼遊戲。同時加大新股供給,推進IPO常態化,使得龍頭股的估值逐漸修復。2017年以來A股市場上的行業龍頭標的受到追捧,同時A股波動率開始下行,A股美股化的趨勢或許已經逐漸明朗。在監管部分對機構嚴監管的市場環境下,價值投資必然成為機構投資者的主導理念,業績穩健增長、行業龍頭地位突出的股票自然也就更容易吸引市場的青睞。

當前市場還有一個特徵是投資者結構開始變化,機構化取代散戶為主導的市場。

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演化已經拉開序幕,而成熟市場的經驗顯示,養老金、海外資金入市將成為投資者結構發生質變更為重要的驅動因素。投資者結構是影響股價變動的重要因素,對市場波動特徵及市場風格變化都會產生較為明顯的作用。而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成長與成熟,散戶逐漸從市場退出,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投資主力之後,價值投資將成為標的選擇的最重要準則,上市公司本身的發展潛力也將如實反映在股票市場上。

資本市場不只是能夠籌資融資,它還能夠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為什麼我們管美國叫“成熟的資本市場”?因為當年他們也玩脫過,被騙過被坑過之後,面對同樣的東西人們會淡定很多,這就是所謂的“成熟”。

所以,現在這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最青睞的是什麼一定值得我們深刻思考,這個成熟的資本市場表現的特徵是什麼也一定值得我們深刻研究!

第二,雲計算業務是支撐亞馬遜衝上萬億美元市值的最主要力量。

以營業收入佔比來計,亞馬遜是全球第一的互聯網零售以及雲計算龍頭。目前營收佔比不到10%的亞馬遜雲服務(AWS)貢獻了亞馬遜超過70%的營業利潤,雲計算仍是其增長最迅速的業務,且雲營收增速持續超過營業成本增速。

2017年,亞馬遜AWS收入為175億美元,同比增長43%。從營業利潤來看,2017年雲計算服務的營業利潤達到了31億美元,成為公司營業利潤最大的組成部分。在各類報告中亞馬遜都是全球雲計算第一。Gartner報告顯示,AWS已經連續7年在IaaS領域魔力象限處於領導者位置,在執行力和願景兩個維度都遠遠領先於其他競爭者。目前AWS擁有90多項服務,從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分析、應用、部署、管理、開發、移動、物聯網、人工智能、安全、混合雲和企業應用等服務。目前AWS僅存儲服務就能提供3種產品,而競爭對手能提供的產品則比較單一。

2018年的半年報,上半年共實現收入1039.28億美元,其中541.05億美元來自於網上銷售,85.75億來自於線下銷售(主要來自全食超市)。189.6億美元來自網上商戶的佣金和為商戶提供的履行服務。65.1億美元來自於會員付費及訂閱服務。來自雲服務的收入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115.47億美元。

雲服務市場爆發是亞馬遜成功的最重要環節

在今年全球疲態的證券市場中,雲行業正成為笑傲江湖的第一板塊。

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於到底什麼是雲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 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沒看懂對不對?

互聯網作為資源共享和數據傳輸的主要載體,在全球化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發展,承載著海量的數字化信息流量。隨著人們對信息處理的要求增高,以及遊戲、視頻、AR等應用需求擴張,數據流量不斷攀升。根據思科可視化網絡指數(VNI)的預測,2021年全球IP年流量將達到3.3ZB,月均約278EB;相較2016年增長近三倍,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4%。其中,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增速達固定IP流量增長速度的兩倍,將以46%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增長,到2021年將佔總IP流量的17%。

在此背景下,未來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服務商有望基於互聯網提供更多創新服務,其產生的海量數據無法用單臺計算機進行處理,從而對雲計算的分佈式處理、分佈式數據庫和虛擬化技術產生了大量需求。雲計算作為實現數據存儲和分析的有效方法,將為互聯網提供平臺和資源而得到快速發展。

也就是說,我們每天所謂的“上網”,這個網絡的世界也是需要容積和堆放之所的。

它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硬件和工業4.0等新興方向的底層支撐。

美國是雲計算的引領者,IDC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雲計算市場規模為769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23.23%,雖然告別過去10年高增長,但預計未來3年仍將保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雲計算總規模或達到1235億美元。

按2017年市場空間計算,微軟、亞馬遜、salesforce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三者合計佔美國雲計算市場的60.4%;從巨頭增速來看,2017年增速區間落在20%-50%之間,亞馬遜最快為47.3%。

包括近期軟件股的強勢和本週軟件股的異動,都與亞馬遜、雲計算有著聯繫。

表:計算機板塊市值前十大公司涉及領域

亞馬遜衝上萬億美元市值 將引領A股雲行業爆發?

市值對比下,中國企業IT服務商市值遠小於美國。而中國除了阿里和騰訊有部分雲業務以外,沒有主流互聯網企業的主營業務是企業級服務,領軍企業用友網絡及航天信息市值不超過80億美元。

大趨勢起點下,雲計算上游、綜合企業服務領軍、雲細分領軍確定性最佳。總體而言,目前是中國未來5年企業雲深化過程起點,屬於產業趨勢明確下的方向性投資,個股確定性有限但空間較大,建議從三個方向關注:

(1)雲計算上游

中科曙光:與AMD深度合作,國產CPU有望儘快推出,AI雲端算力行業領軍。

浪潮信息:雲服務器領軍,行業集中度提升,毛利率逐步穩固。AI服務器及與IBM合作有望提升利潤率,股權激勵授予後公司運營動力加強。

海康威視:智能攝像頭元年,識別類算法接近一線,方案諮詢及服務壁壘深厚。

大華股份:智能攝像頭元年,方案諮詢及服務壁壘深厚。

華宇軟件:AI領域法院有望較早落地,員額制改革與新增案件數形成IT需求持續擴大,政府端徹底卡位後公眾法律服務市場巨大。

二三四五:互聯網行業國內百強,近五年業績高速增長。2018年著力打造星球聯盟——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享經濟互聯網平臺,相關硬件銷售收入和導流業務帶動值得期待。

(2)綜合企業服務領軍

航天信息:稅務信息化深耕二十年,企業客戶及數據積累領先。企業金融業務體量增長迅速。

上海鋼聯:商業模式漸成熟,十億融資解決關鍵問題,利潤拐點來臨,開啟成長期。資訊業務有巨大預期差。

用友網絡:用友網絡是我國ERP軟件領域代表性公司,其在傳統ERP領域一直保持內資廠商的霸主地位,體量是第二名金蝶國際的近3倍;在國內高端ERP市場處於NO.3的位置,約為13%的份額。

金蝶國際(港股):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ERP廠商 ,在國內ERP領域佔有率僅次於用友軟件,與用友軟件不同的是其產品主要針對中小型企業。

(3)細分雲領軍

奧馬電器:全面佈局金融科技,商戶貸款、汽車抵押貸款、個人消費貸業務今年有望放量。

衛寧健康:傳統IT穩步增長,雲醫、雲藥佈局大供應鏈優化,2018年為盈虧平衡點,後續空間較大。

生意寶:三位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產業貿易信息積累深厚,金融業務初具體量。

新國都:強監管環境下支付行業領軍企業“剩”者為王,銀行卡收單流水有望快速變現。

新北洋:金融和物流未來兩年預計快速增長,多年積累的多種解決方案經驗契合新零售需求,業務彈性較大。

萬達信息:市民云為目前政務雲最佳應用,在上海、成都、海南已形成標杆應用,醫療管理平臺為後續深度應用實現卡位。

易華錄:政務雲迎來盈虧平衡點,政務IT行業集中度提升。數字中國大會核心發言者。與地產商合作、優化商業模式,現金流有望改善。

深信服:公司主業為安全業務和雲計算業務,2017年兩者合計佔比達80%以上,其中信息安全業務為公司的最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佔比為61%。

石基信息:公司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基數字酒店信息管理系統為國內高星級酒店所廣泛採用。公司早在2012年就開展跟蹤雲計算動態,2015年5月13日與阿里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參與阿里雲在酒店和餐飲行業雲業務。

我國雲服務市場展望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雲計算、大數據等解決方案的重視程度,並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進雲計算發展的相關政策。2017年3月,工信部發布《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五項重點行動:一是技術增強行動,完善雲計算標準體系;二是產業發展行動,建立雲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支持軟件企業向雲計算加速轉型;三是應用促進行動,積極發展安全可靠雲計算解決方案;四是安全保障行動;五是環境優化行動。今年8月,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發佈《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積極組織開展“企業上雲”行動,力爭到2020年雲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

在此背景下,我國的雲計算市場也在快速發展。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統計和預測,從整體市場規模來看,2016年中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到514.9億元,整體增速為35.9%,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公有云服務市場整體規模為170.1億元,同比增長66%,預計2017-2020年中國公有云市場將持續高速增長,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03.6億元。

從競爭格局來看,整體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馬太效應加劇。全球方面,根據Gartner發佈的研究報告,2017年全球公有云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是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AWS佔據54.2%的市場份額,阿里雲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3.0%上升至2017年的3.7%、增長率為62.7%,領先於第四名谷歌2.8%的市場份額,全球雲計算整體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國內方面,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2017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份額中,阿里雲繼續保持市場領軍位置,全年營收11.12億美元,市場份額達到45.5%;騰訊雲居第二,營收2.51億美元,市場份額達到10.3%;中國電信排名第三,市場份額7.6%;位居第四的金山雲,市場份額為6.5%;亞馬遜AWS首次進入國內前五,市場份額為5.4%。

亞馬遜衝上萬億美元市值 將引領A股雲行業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