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土豪,至今仍存在!

中国古代因经商而富甲天下不在少数,这些故事都成为了民间茶余饭后的闲谈,他们成为了中国具有区域特色的一种商人文化,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豫商的代表之一,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河南巩义的康氏家族当你辉煌到什么程度呢?康家所建造的私人庄园叫做康百万庄园,它既是中原三大官宅之一也是中国三大庄园之一,可见财力之丰厚。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富豪,至今仍存在!

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土豪,至今仍存在!

因为康氏家族在400多年里经久不衰,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富甲一方的富翁。这个家族十二代子孙不是富商,就是达官贵族。他们还有着一个家族式地标——康百万庄园。它始建于明朝代末期,康百万庄园是我国封建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建筑。康百万家族在明代就开始创业,逐后渐渐步入兴旺时期。当到了清朝乾隆年代,康百万家族事业已经到达鼎盛时期。

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土豪,至今仍存在!

其实,“康百万”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百万家庭第十四代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明清期间,康百万和沈万三、阮子兰还被大家称为三大活财神。明洪武七年,康守信随母由山西洪洞迁于巩县,此后康氏家族愈发壮大。到了第六代康绍敬当家,他兼任当地的水陆交通和盐业、税务等方面的官职,又借地域产优势想出赚钱各种良方。

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土豪,至今仍存在!

到了第六代康绍敬当家,他兼任当地的水陆交通和盐业、税务等方面的官职,又借地域产品生产优势想出赚钱良方:组织一行康家子弟将河南的粮、棉、油等物资运往山东销售,接着将山东的盐及海产品运至河南销售。时间轴转到清朝嘉应年间,当时正是镇压白莲教之际,康氏家族又赶上时代潮流—不惜代价握住了长达10年关于布匹、棉花等的军需品订单,那时候康氏家族已经成为了名扬四海的大家族,尤其在鲁、豫、陕三省富甲一方。

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土豪,至今仍存在!

康氏家族的田地是很多的,拥有的商铺也是数不胜数的,家族每一天的收入就上万两,随意在当地,孩子们就经常在大街小巷中说着这样的顺口溜:“马行千里远,尽是康家田”。康氏家族的兴盛在于他们所秉承的家训“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历代族长始终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勤俭持家,鼓励子孙努力上进,不可坐吃山空。并且康家人尤其重视教育,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执教,在传授学识的同时,注重德行的教育。

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祖孙12代都是土豪,至今仍存在!

康氏家族曾有这样一句对联来形容治家之法,“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康氏家训《留余》正文为: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据史料记载,康应魁75岁生日那年,族人和乡亲来为他祝寿。在寒暄祝贺、酒过三巡之后,康应魁一把火当众烧掉了族人和乡亲欠债的账目,正是印证了康家留余匾上“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