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男人,結果,卻因爲一個決定被活活餓死了

中國古代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混亂的時代,上至最久遠的部落時期,下至幾十年前硝煙瀰漫的戰場。而每到亂世,都是野心家和戰爭狂們的天堂。那些擁有權勢和地位的人,都渴望著在自己手中終結亂世完成統一。然而,天下一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你就得進行改革。

其實,改革一般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組織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較於革命以極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通常,一個改革是否能成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若成功,可讓該國走向穩定局勢,若失敗,可能遭致內亂或衝突。

本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男人,結果,卻因為一個決定被活活餓死了

可以說,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每一個王朝的覆滅都是因為不思變通。

在近代,我們國家為什麼受人欺負?還不是因為我們原地踏步,別人已經開始發展機器工廠深入工業化了,我們還是千年不變的刀耕牛犁。不僅如此,作為統治者,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思進取,頑固的抱著自己的腐朽思想,最終,導致了王朝覆滅國民罹難。

歷史上也有不少勇於改革的王朝,隋朝建立了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影響了中國後世至今。選拔考試的方法保證了官員隊伍的高素質和杜絕了由某一集團壟斷上層權力的情況,可以說,這是古代史上的一大創舉,後世基本沿用了這套制度且略有修改。不過,時至今日,教育應試的制度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今的國家發展,教育改革也在進行著新的嘗試。

本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男人,結果,卻因為一個決定被活活餓死了

和平年代的改革總是比較緩慢,就好比春秋戰國,每一個國家實力的大增都是因為有了新的血液和方法的注入。秦國原本不過是西南小國,秦國國君的爵位也不過是第三等的伯爵。可以說,在諸侯當中,前期的秦國不過是個化外蠻夷的小國,上不得檯面。然而,經過衛鞅的一系列措施之後,秦國迎來了從法律、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的徹底的改革。

最終,它傲視群雄,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霸業。

另一個國家楚國,經過吳起的改革,軍事實力和其底蘊日漸強大,一度壓住了崛起的秦國。只可惜,楚國的改革不夠徹底,加上,反對力量的阻撓,最終,還是被大秦所滅。不過,在幾十年後,楚國後裔又反過來滅掉了秦王朝。這不禁讓人感慨,同時,也證明了改革的重要性。

本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男人,結果,卻因為一個決定被活活餓死了

除了這兩個國家以外,戰國時期還有一個國家大興改革國力日盛,甚至,在一段時間裡和秦國不分高下,那就是趙國。

說起趙國,其實也是人才輩出。有一代賢相藺相如、戰國名將廉頗。在秦國崛起一統天下的路上,趙國是無論如何也是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那麼,為什麼趙國有這麼強大的實力呢?這裡要提一個人,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趙武靈王趙雍。

戰國時期的作戰方式主要是以軍車為主,優點是,軍隊層次分明行進有序,缺點是,非常笨重,一旦遇到機動性強的敵人往往會陷入劣勢。而趙國國土附近正是擅長騎兵戰術的遊牧民族,軍車根本就追不上奔跑的駿馬。於是乎,趙雍下決心改革軍事。他命令全國效仿胡人拋棄繁重的長袍而改穿簡便的胡服,同時,練習騎射技術。

本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男人,結果,卻因為一個決定被活活餓死了

據《戰國策·趙策二》記載:“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也記載:“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是說趙武靈王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後決定推行胡服、教練騎射,勵行改革。從此,使軍隊中寬袖長衣的正規軍裝,逐漸改進為後來的衣短袖窄的裝備。

如此一來,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各國當中的強者與秦國比肩。趙雍是一個強硬的君主,就如當初他力排眾議推行軍事改革一樣,他更是在生下第二個兒子後,決定立他為世子,並廢掉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在趙雍四十歲的時候,他更是決定禪位,將王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這之後,趙雍還親自掛帥出征大大擴張了趙國的版圖。

本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男人,結果,卻因為一個決定被活活餓死了

按理說,如此一位有能力的王者,怎會淪落到餓死呢?

原來,在趙雍晚年,他開始後悔自己當年的廢立決定,特別是二兒子的能力遠不如大兒子,但是,現在他已經不是趙國的國君了。於是,他要求二兒子將大兒子分封在代地世襲統治,但是,這個決定卻遭到了朝臣們的激烈反對,心情不佳的趙雍只好去了行宮休養。

但是,此時他的大兒子卻有了別樣的心思,企圖反動叛亂,當時的趙國大將還是廉頗。叛軍被輕而易舉的擊敗。之後,趙雍的大兒子逃到趙雍的行宮,由於,害怕趙雍事後問責,於是,就帶兵將其行宮圍困起來,斷了給養的趙雍最後被活生生的餓死在了行宮裡。

本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男人,結果,卻因為一個決定被活活餓死了

趙雍死後,秦國越來越強大,志在天下的秦國先後發動了對諸侯的戰爭,秦、趙決戰轉眼之間即將到來。於是乎,在長平這個地方,爆發了戰國時期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一場戰爭,秦趙雙方傾全國之力進行了一場持續了三年的戰爭,此戰過後,趙國大敗。

其結果是,幾十萬趙國軍隊被秦軍坑殺,由此,趙國國力大大下降,從能與秦國一爭高下到苟延殘喘。其實,趙國就敗在君主瞻前顧後決斷不明,若是當時繼位的是另一個人的話,歷史會不會有改變呢?

『《改革的意義》、《胡服騎射》、《戰國策·趙策二》、《史記》、《趙世家》、《長平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