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李自成和張獻忠面對明朝那麼頑強,對上滿清卻不堪一擊呢?

李自成和張獻忠率饑民起兵,先後轉戰大江南北10多個省份,各自麾下兵力鼎盛時期分別達到100萬和40餘萬之眾,但是他們建立起穩固大後方根據地了嗎?基本上沒有,而這既是他們的戰術優勢,也是其最大的戰略弱點。

為什麼李自成和張獻忠面對明朝那麼頑強,對上滿清卻不堪一擊呢?

為什麼李自成和張獻忠面對明朝那麼頑強,對上滿清卻不堪一擊呢?

無論李自成還是張獻忠,起兵10多年間,都失敗過無數次——李自成戰敗了上百次,其中被打得近乎全軍覆沒的慘敗就至少有3次,特別是崇禎十一年(1638年)孫傳庭和洪承疇潼關設伏,李自成僅剩18騎逃入商洛山。但明廷卻以為大功告成,沒有派兵繼續搜剿農民軍殘部,導致1年多後李自成就重整旗鼓再次出山。

為什麼李自成和張獻忠面對明朝那麼頑強,對上滿清卻不堪一擊呢?

張獻忠比李自成狡詐得多,他在遭到明軍左良玉部重創後馬上接受明廷招安,卻保留兵權、畫地為牢,暗中休整部隊、壯大軍力,如果明廷及時採取強有力措施將張獻忠所部分化、瓦解,又怎麼可能讓其在接受招安2年後就重新起兵,以至於短時間內席捲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大片區域呢?

為什麼李自成和張獻忠面對明朝那麼頑強,對上滿清卻不堪一擊呢?

可見,明廷“剿匪”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夠堅決、徹底,總是給自己留後患。但是等到清軍入關後,前者對於農民軍可就沒那麼客氣了,而是將“兵貴神速、除敵務盡”作為最高作戰原則。

以清軍追殲李自成大順軍為例,作戰時間表都是以天來計算的,根本不給對手任何喘息之機。

1644年4月23日,清軍在一片石擊潰李自成所部。4月30日,李自成率部放棄京師西撤,2天后清軍就佔領北京,並安排順治帝遷都北京,同時安撫明朝軍民以籠絡人心。緊接著,清軍就以吳三桂所部為先鋒,阿濟格、多鐸等親王率主力督後,開始窮追大順軍。從5月2至3日,李自成部隊連續被追兵擊敗,退入山西,其原本奪取的山東、河北、晉北、豫東等地區不出1個月就丟了個乾乾淨淨。

為什麼李自成和張獻忠面對明朝那麼頑強,對上滿清卻不堪一擊呢?

同年7月,稍微緩過一口氣的李自成開始局部反攻,卻在這個節骨眼上高層爆發內訌,傑出將領李巖兄弟遭誣陷被殺,農民軍內部更加矛盾重重。結果,到1644年10月大順軍反攻失敗,山西全境落入清軍手中。山西一丟,李自成老家陝西門戶洞開。2個月後(1644年底)清軍發起西征,從邊外繞道綏德一路攻克延安等重鎮,於1645年元月攻至西安城下。因為無法堅守立足,李自成只好繼續率兵撤退,出武關南下至襄陽、武昌、九江

為什麼李自成和張獻忠面對明朝那麼頑強,對上滿清卻不堪一擊呢?

由於清軍追擊太緊,農民軍根本得不到絲毫喘息,結果連戰連敗,士氣越來越低落,終於在1645年5月上旬李自成進入九宮山後遭地方武裝襲擊身亡,大順軍餘部也潰散四方。可見,要想真正打敗擅長流動作戰的明末農民軍,說到底要訣就一條——死纏爛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