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文學碩士評價中國:不堪一擊,帝國皇帝評價:不可招惹

所謂無風不起浪,縱然鴉片戰爭的罪過大多要由西方列想來承擔,但如果回顧鴉片戰爭之前的中西外交史,不難發現中國自己也沒有抓住“和平”往來的機會,當然我們不能做“如果中國人虛心向外看世界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這種結論,但是至少中英雙方的衝突不會越積越深,以至於待到戰爭全面爆發。一個巴掌拍不響,就是這個道理。

牛津大學文學碩士評價中國:不堪一擊,帝國皇帝評價:不可招惹

無論怎麼說,英國第一次派英使喬治馬戛爾尼來訪中國的時候,都是帶著滿滿的誠意,希望和中國平等協商進行通商的。馬戛爾尼的隊伍帶著英國最先進的技術成果,足足裝了六百箱,不遠萬里特意挑了乾隆八十大壽來送祝福。皇帝的面是見到了,禮品也收了,但通商從頭到尾都是剃頭挑一頭熱,這次面見為中英雙方的交往開了個惡頭。

中英兩方一直對見面禮節爭執不下,中方要“藩幫”面聖行跪拜禮,而英方覺得這中方的禮節太重,人家英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這麼拜,見識少的清朝人哪裡懂得天下並不都是中國的道理。於是雙方就這麼不歡而散,但畢竟還是見了一面,乾隆妄自尊大的以為,英國人也沒什麼了不起,而馬戛爾尼的外交隊伍悻悻而歸,雙方對彼此的印象都不怎麼好,中國還閉了關鎖了國。

牛津大學文學碩士評價中國:不堪一擊,帝國皇帝評價:不可招惹

不過大英帝國沒有因為第一次挫敗而徹底放棄和中國通商的願望,雖然有不滿,可是中國這塊蛋糕實在是不能忍住不吞,20年後,英國人換了一批使節重新前往中國去談合作。新使節是阿美士德勳爵。阿美士德是一個良好的英國紳士,畢業於牛津大學,文學碩士,是個文化人,家庭出身又非常好,一般這樣的人自尊心都非常強。被任命為出使中國的使節後,阿美士德帶著副使埃利斯和東印度公司特別委員會主席小斯當東爵士向廣州進發。

其實阿美士德訪華還有一層背景,因為訪華之前拿破崙剛剛大敗於滑鐵盧被放逐,在此之前英法對遠東地區的澳門有爭奪,英軍在這種情況下兩次佔領過澳門,還跟中方發生了軍事衝突。另外英國還打過尼泊爾的主意,而那時尼泊爾還是清朝的小弟。幾件事情使得清朝對英國不好的印象直線拉昇,所以阿美士德訪華成功的機會十分渺茫。

牛津大學文學碩士評價中國:不堪一擊,帝國皇帝評價:不可招惹

阿美士德當然知道這裡的利弊,所以他們團到了廣州怕被人阻攔進京,沒作停留直接去了天津。終於在1816年8月13日這天抵達。清朝方面是工部尚書接待的英國使團,一開始一切正常,可是當談到行禮的問題,老問題又一次出現了,一個要三跪九叩,另一個要用英國禮節替代,雙方為了理論出個結果一直停在通州這個地方,最後英方還是決定單膝下跪,低頭三次,然後再把這個動作重複三遍。

沒想到日後被打的遍體鱗傷的清朝這次居然還能硬氣的不依不饒,不過僵持不下總不是結果,後來清朝有所軟化,禮部一邊安撫著皇帝一邊要求英國人把戲做足。好不容易要等到面聖了,結果又出了簍子。原來英使們是先到的,但拉著官服和國書的車卻還沒到,阿美士德此時已經身心疲憊,於是要求先休息,晚點再見嘉慶,中方官員可能是怕皇帝誤會謊稱英使生病,沒想到闖了大禍。

牛津大學文學碩士評價中國:不堪一擊,帝國皇帝評價:不可招惹

嘉慶認為這是英使故意拖延的把戲,非常生氣,於是拒絕再見英國使節,並將英國人逐出北京。第二天嘉慶知道真相後氣稍微消了一點,禮品是收了,但君無戲言,沒再回心轉意跟英國人重新見面,不過為了表示待客之道,允許使團走大運河回廣州。本來想要解釋尼泊爾衝突和好好商談開放通商的阿美士德,所有的準備都付之東流了。留下了中英兩國未知的未來。

阿美士德回英國的一路上也非常不順,先是在馬尼拉觸礁沉船,後來又在馬來西亞遇見了海盜,看來阿美士德出行前應該學國人一樣占卜一下。不過在行程的最後,阿美士德在聖海倫娜島遇見了被流放的拿破崙,敘述了自己的中國之行,阿美士德說,中國是不堪一擊的泥人,英國早晚會用戰爭打開中國大門的。就是在這時拿破崙說出了那句著名的:中國是一頭正在沉睡中的雄獅!言外之意則是讓英國別招惹中國,並表示阿美士德等人應該在中國入鄉隨俗。

牛津大學文學碩士評價中國:不堪一擊,帝國皇帝評價:不可招惹

可以說兩人都一定程度上預測到了未來,阿美士德看到了100年後,而拿破崙看到了200年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