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的對象就是神靈,神靈的產生是有其發展過程的,天上的風雲變幻、日月運行,地上的山石樹木、飛禽走獸,都被視為有神靈主宰,於是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這些神靈既哺育了人類成長,又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人類感激這些神靈,同時也對它們產生了畏懼,因而對這眾多的神靈頂禮膜拜,求其降福免災。山海經中也有記載著對山神的祭祀,而且比較詳細,祭祀所需物品、方式等都有說明,各山山神的祭祀方式,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隗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採等純之。

譯文:總計西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錢來山起到騩山止,一共十九座山,途經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神是諸山神的宗主,祭祀華山山神的典禮:用豬、牛、羊齊全的三牲作祭品。羭山神是神奇威嚴的,祭祀羭山山神用燭火,齋戒一百天後用一百隻毛色純正的牲畜,隨一百塊瑜埋入地下,再燙上一百樽美酒,祀神的玉器用一百塊玉珪和一百塊玉璧。祭祀其餘十七座山山神的典禮相同,都是用一隻完整的羊作祭品。所謂的燭,就是用百草製作的火把但未燒成灰的時候,而祀神的席是用各種顏色等差有序地將邊緣裝飾起來的白茅草蓆。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仙,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一臂,操杖以行,是為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為席,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毛採。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譯文:總計西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鈐山起到萊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經四千一百四十里。其中十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而馬的身子。還有七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面孔而牛的身子,四隻腳和一條臂,扶著柺杖行走,這就是所謂的飛獸之神,祭祀這七位山神,在毛物中用豬、羊作祭品,將其放在白茅草蓆上。另外那十位山神,祭祀的典禮,在毛物中用一隻公雞,祭祀神時不用米作祭品;毛物的顏色要雜而不必純一。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凡《西次三經》之首,崇吾之山至於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狀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禮,用一吉玉瘞,糈用稷米。

譯文:總計西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從崇吾山起到翼望山止,一共二十三座山,途經六千七百四十四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羊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山神的典禮,是把祀神的一塊吉玉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稷米。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凡《西次四經》自陰山以下至於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禮,皆用一白雞祈。糈以稻米,白菅為席。

譯文:總計西方第四列山系,從陰山開始,直到崦嵫山為止,一共十九座山,途經三千六百八十里。祭祀諸山山神的典禮,都是用一隻白色雞獻祭,祀神的米用稻米,拿白茅草來做神的座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