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应该重视却忽略的两个隐患,一个来自内部,一个来自外部

三国演义刘备很厉害,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人物形象。从一个小人物走到了一国之君的位置,让很多人都来研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其实刘备成功道路上,有两个隐患人物,却被他严重忽略了,结果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他最后功亏一篑。

这两个人物,一个来自刘备集团的内部核心人员,另一个是来自外部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关羽和陆逊。为什么是这两个人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

刘备应该重视却忽略的两个隐患,一个来自内部,一个来自外部

​先说内部的隐患人物,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自从跟了刘备以后,一直很努力,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 水淹七军的故事流传千古。后来关羽在帮刘备守荆州,守荆州就安心的守着,可是他还想主动进攻曹魏,结果悲剧了。

说关羽是刘备的隐患人物,是因为他的性格。关羽的性格孤傲,眼高于顶,谁都不放在眼里。这种性格的人,适合做先锋官,冲锋的时候比较有用,但是用来守卫一方水土,那就不太适合。

刘备应该重视却忽略的两个隐患,一个来自内部,一个来自外部

守荆州的人应该是一个有大局观,性格沉稳的人的,在三国演义里,关羽身边的马良就是这种性格的人,如果让马良来守荆州,让关羽做马良的先锋官,或许荆州就可以稳稳的守住。

刘备错用关羽做了荆州的一把手,马良做了关羽的副手,对关羽又没有牵制,荆州的任何军事调动都归关羽一人来决断,而关羽又是那么听不进意见的人,这就让他很难意识到注意不到的细节问题,这就让敌人有机可乘。

后来的东吴的大都督吕蒙趁关羽不在荆州的时候,偷袭了荆州,捣毁了关羽的大本营,断了他的粮草供应,关羽成了夹心饼干中的心,被两边的敌人夹在中间,进退都不行。

刘备应该重视却忽略的两个隐患,一个来自内部,一个来自外部

刘备认为自己的兄弟关羽可以守卫一方水土,放心的把荆州交给了关羽,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他最起码也应该给关羽派一个政委,打仗的时候关羽上,没事的时候,不管兵权。这样的话,关羽做出错误的决定,政委可以给他纠正,有什么漏洞,政委也可以给他补充。

关羽的身边虽然有个马良,可马良不是政委,而是下属,马良的话,关羽可以听,也可以不听,马良起不到政委的作用,因为他调动不了军队,他只能画地图请示军师,却不能做决策。

刘备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结果关羽悲剧了。刘备用关羽守荆州,关羽的性格就是隐患的因素,可是刘备却没有防备这一点。关羽去世后,刘备还是没有吸取关羽悲剧的教训,仇恨让他变得失去了理智,走了最后跟关羽一样的路。

刘备应该重视却忽略的两个隐患,一个来自内部,一个来自外部

因为碰上了他人生中另一个隐患人物,陆逊,为什么陆逊是隐患呢,因为陆逊是个书生,书生给人的印象是只会空谈误国。陆逊的出身让刘备放松了警惕,他以为陆逊软弱可欺。

三国演义中,很多地方都显示,一旦出现轻视对手的情况,那么必定失败,袁绍就是轻视了曹操,自己被打败,曹操也是轻视了孙刘联盟,自己被打败,刘备这次怎么着的也应该重视一下,可是他的心,一心想着报仇,其他的方面已经想不到了。

刘备应该重视却忽略的两个隐患,一个来自内部,一个来自外部

这就跟关羽的情况一样,失算了。刘备在夷陵战场上的敌人陆逊正是利用这一点,在他想不到,注意不到的地方下手,一把火烧完了他的大营,刘备自己没有防备,自然被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陆逊不管他是什么出身,孙权既然让他做东吴的大都督,就一定有过人之处,无论如何,刘备都应该重视,可是凭着自己多年打仗的经验,以为很快就可以拿下东吴,结果自己悲剧了。

刘备攻打东吴,没有带上诸葛亮真的是遗憾,或许是因为蜀国还需要诸葛亮来镇守,或者是诸葛亮不主张进攻东吴而令刘备厌烦,不管怎么说,刘备没有带军师,这是最大的错误。

刘备应该重视却忽略的两个隐患,一个来自内部,一个来自外部

在进攻东吴的时候,如果刘备能带上一个类似诸葛亮的人物,在遇到陆逊这样的对手的时候,可以给他补充想不到的地方,如果做了防备,陆逊的火再多,他烧不到刘备。

总结,让刘备失败的两个隐患人物,都是刘备过于轻视,过于盲目自大,给忽略了。

给我们后来人的启示就是

第一,亲兄弟办事也要看能力,办不了的事不能逞强,要找能做的人来做,在能人做的过程中,监视他就行了。

第二,任何年轻的对手都不能轻视,只要他是敌人,就必须在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才对。

第三,做任何事,都要请高人指点,因为一个人的见识和智力毕竟是有限,很多问题是想不到的,如果没有高人指点,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是无法应对和承受的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