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推出自主产权的肿瘤诊疗界“AlphaGo” 它是医生好助手吗

2018-09-23 10:0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沈听雨

浙江推出自主产权的肿瘤诊疗界“AlphaGo” 它是医生好助手吗

人工智能和肿瘤医生之间互相对决,谁能取胜?9月22日,在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8年CSCO年会上,由浙江海心智惠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合作研发的肿瘤智能诊疗系统正式亮相。

这场“人机大赛”,正是海心智能诊疗系统与参会肿瘤医生之间的比赛。海心智能诊疗系统收到挑战病历后,立即回复了规范的智能诊疗方案,其精准度和速度得到了在场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现场,全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李进教授,全国临床肿瘤学会秘书长江泽飞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袁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等参与了点评。

海心智惠公司负责人李颖赟表示:“在‘AI+医疗’的环境下,希望该系统能帮助缓解中国肿瘤患者求医问诊的难题,让他们看病更放心、治疗更安心。”

肿瘤诊疗界的“AlphaGo”,辅助专家帮助更多患者

癌症被称为众病之王,一直牵动着社会的疼痛神经。目前,患癌人数不断增加,专家资源却供不应求。

作为癌症患者家属,李颖赟也曾经历过求医难题,从自家门口的医院层层往上,最终找到了知名专家看诊。当时,专家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如果一开始换种方式治疗,效果会更好。”

为了让更多癌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规范的治疗意见,2017年底,李颖赟及其团队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各癌种的权威专家展开合作,共同研发了CSCO-海心智惠肿瘤智能诊疗系统。

人工智能不知疲倦、不受干扰,其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超强运算等能力,将直接应对癌症治疗极高的复杂度、极快的更新速度,以及千变万化的患者病情和医疗资源不平衡等问题,为肿瘤规范诊疗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打开“海心抗癌”APP,录入癌症患者的基本信息,选择癌症种类,输入检查记录、手术记录、病理诊断等病历详情后,海心肿瘤智能诊疗系统就能基于详尽的癌症知识图谱,进行自动分析并给出智能诊疗方案。

浙江推出自主产权的肿瘤诊疗界“AlphaGo” 它是医生好助手吗

为了让智能系统的方案得到更高级别的把关,系统出具的诊疗报告还会由专家再次审核,补充相关意见并署名后,才会被反馈给患者。”李颖赟给记者看了一位咨询直肠癌的患者最后收到的治疗建议,其中共包括推荐精准方案、专家补充意见和检查建议三部分。在检查建议中,还写明了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做的各个检查项目,非常详尽。

据悉,目前海心肿瘤智能诊疗系统已经与全国多家医院的知名癌症专家进行了合作。如:全国大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秘书长、解放307医院江泽飞教授,全国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全国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等。

李颖赟表示,为了让更多患者能够得到更规范的治疗方案,每位专家都会抽出时间,针对自己擅长的癌症种类,帮助人工智能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审核系统给出的治疗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咨询的癌症患者。

目前该诊疗系统共开放了胃癌、直肠癌、结肠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六大癌种,可以覆盖全国约65%的癌症患者。预计到2018年底,还将增加肝癌、头颈肿癌两种癌种,扩大为八个癌种,将覆盖全国85%以上的癌症患者群体。

医学技术强强联合,推动中国临床肿瘤治疗规范化

李颖赟告诉记者,海心肿瘤智能诊疗系统的研发,除了希望癌症患者都能及时获得大专家的治疗意见外,还希望能够助力推动中国临床肿瘤治疗规范化。

这也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一直致力在做的事。由于意识到我国肿瘤患者总体五年存活率低于欧美的原因,与肿瘤诊疗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规范决策有关,因此,自2016年开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正式推出CSCO指南,到2018年,CSCO指南保持每年更新的速度,已有胃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肾癌、肝癌等12个癌种的治疗指南。希望它们能够指导广大基层医生掌握肿瘤诊治标准,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海心肿瘤智能诊疗系统,就是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推出的各类癌症诊疗指南为依据,融合各癌种权威专家的多年经验,兼顾中国临床实际情况等因素综合研发,以助力提升中国临床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搭建好了基本框架后,还需要学习大量病例并不断冲刷、调优,才能让智能诊疗系统给出最佳治疗建议。海心智惠把这一过程比喻为新药研发,并进行了临床一期、二期、三期的验证。

这期间,医学团队与人工智能技术团队紧密协同,医学团队负责整理过往的典型病例,技术团队则在隐去患者信息后,进行大量调试。打个比方,将某位癌症患者的病情上传至诊疗系统,在系统给出治疗意见后,再与实际治疗记录进行对比。结果不一致的地方,会被反馈给医学团队进行原因分析。这样不断反馈、冲刷,循环往复,直至结果一致。

同时,医学团队每个月还会搜集国际、国内最新的癌症学术进展成果,并按季度交给专家审核。一旦某项癌症诊疗成果得到了专家们的共识,也会被更新至智能诊疗系统中。李颖赟告诉记者:“未来,还将开设合作专家临床试验板块,里面会有一些关于癌症治疗的新方案尝试。如果有符合新方案治疗的癌症患者前来咨询,也会将其放入诊疗建议中,供患者自行选择,是否愿意接受新方案治疗。”

江泽飞用“智能导航”来形容这一系统。他表示,“正如智能导航已经大大减少交通事故和违章,肿瘤智能诊疗系统也可以减少癌症治疗中的违章和交通事故。”

李颖赟说:“我们希望以来咨询的癌症患者为对接平台,医生能在人工智能系统的协助下,更好更快掌握最新的癌症诊治标准,并有所学习提升,患者不用受车马劳顿之苦就能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据悉,在系统试运行期间,这套智能诊疗系统就已经多次发现患者在当前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疏漏并及时提示,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隐患。

曾有一位来自丽水的结肠癌患者,接受完结肠切除术,正准备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时,前来智能诊疗系统进行咨询。“这时候,系统发现该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没有进行完善的转移灶排除评估,这很可能会导致整个治疗方向的偏差。”李颖赟说:“好在经过提示,患者在当地的主治医生及时补做了相关检查,为他的后续治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促进中国临床肿瘤治疗规范化并非朝夕之事,有时候也会遭到部分医生的抵触。李颖赟也曾向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专家们表达对现状的疑惑和无奈。他一直记得,那时专家对他说的话:“正因如此,我们才要用各种方式,尽全力帮助患者给出正确的治疗意见。每帮助一名患者,就是临床肿瘤治疗规范化前进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