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林業故事」讓石斛生長回歸自然

楊洪斌團隊研發出林下原生境石斛栽培關鍵技術

讓石斛生長迴歸自然

「最美林业故事」让石斛生长回归自然

石斛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也是雲南省的優勢生物醫藥品種,其中鐵皮石斛被稱為“千金草”,位列九大仙草之首。看到石斛具有極高的藥用、保健價值,一些人通過大棚、溫室等人工設施進行產業化生產種植,這種方式固然有助於實現豐產速產,但石斛的功效卻大打折扣,高溫高溼的栽培環境也容易出現農殘、重金屬超標等隱患,而傳統種植習慣則往往要毀林砍樹,給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破壞。

「最美林业故事」让石斛生长回归自然

有沒有一種方式,在不影響原有生境前提下,讓石斛生長迴歸自然環境,從而儘可能地保持功效?在中國工程院尹偉倫院士工作站支持下,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楊洪斌帶領團隊攻克了野生品質石斛栽培的關鍵技術,在雲南瑞麗市幹邦亞莊園走出了一條林下原生境栽培石斛之路。

過去10多年,楊洪斌帶領團隊多次到印度、緬甸、越南等國家考察、研究野生石斛。他發現,鐵皮石斛多生長在有溪水流過的原始森林和江河邊的崖壁上,並常常與苔蘚等植物附生在樹木上。此外,鐵皮石斛對溫度、溼度和光照等也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最低溫度不得低於5℃,不能有霜凍,最高溫度一般不宜超過28℃,空氣溼度最好在80%左右等。由於鐵皮石斛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太過苛刻,即便在生態良好的幹邦亞莊園,如何營造適合石斛生長的小環境,也成為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難題。

“冬季,有時候種植環境溼度不夠,好在院士專家團隊研發出林下預報預警噴霧技術,解決了石斛在不同季節溫度、溼度不均的難題。”楊洪斌說。

由於鐵皮石斛是附生植物,選擇什麼樣的樹種大有學問。經過反覆試種,楊洪斌選定樹齡在2到5年人工種植的龍眼樹為附生樹種。原來,龍眼樹樹皮厚度適中,容易產生菌根真菌,有利於石斛附生保溼,吸收水分和營養。

由於實現了在林下生長,石斛的栽培不會破壞原有的森林和生態環境,幹邦亞莊園內部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生態小循環系統。因為遵循石斛的自然生長規律,沒有使用化肥、農藥等,種植栽培出的石斛零農殘,重金屬符合沒有汙染的自然界標準,其石斛多糖、氨基酸、生物鹼等有效成分指標也高於其他人工設施栽培的石斛。這一模式被中國工程院李文華院士稱為農林複合生態“綠色樣本”。

2016年,在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創新創業大賽中,“野生品質原生境仿野生石斛種植技術”摘得銀獎。楊洪斌團隊還先後申報了樹栽石斛、石斛有機專用肥等十多項發明專利,其中一種石斛茶製作方法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經過10多年的收集,楊洪斌帶領團隊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石斛種源庫,截至2018年8月,共收集原種石斛1100多種,約佔全世界石斛1800餘種的60%。2016年10月,幹邦亞莊園野生石斛種源庫被原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林木石斛種質資源庫。

(記者 喻思南)

「最美林业故事」让石斛生长回归自然

更多林業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