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民办教师,现在已有相应学历与教师资格,是否能直接转为在编呢?

三尺讲台站一生


进入80年代,尤其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1986年之前的几年,农村中小学学龄儿童大量入学,仅靠公办教师已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全国许多地方开始招录民办教师。像我所处的地方,1984年8月从全县210名高考落榜生中通过考试录用了32名,在原县红专学校短期培训次年上岗任教。

就是这些80年代初、中期招录的民办教师,在“普九”和农村“扫盲”教育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教人发【1992】41号文件以后竟然有了1984年12月31日的“政策界限”,是80年代被县聘且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的民办们成了“计划外民办教师”。直到2003年9月大面积实施清退民办教师,有的有幸留下来,也有的被清退了而学校确实缺教师,又“返聘”回来,继续任教,做了改变其称谓的代课教师。

的确,这些代课教师至今任教已达30多年。30多年里,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任劳任怨的奉献,为了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也为自己以后能转为公办教师,省吃俭用,通过自学、函授取得了相应的大专文凭及资格证书。可是这些自身的条件还不能是他们实现身份的转化。就是在“凡进必考”的就业原则下,虽然达到了要求的学历,但因年龄等等的限制,还是连报名考试的资格也没有。因为本身就是代课教师,那个“政策界线”的口子始终没有开。这些大学文凭的代课教师只能默默地做临时代课人员,等待着。

不过甘政办【2017】144号文件后,所辖平凉市六县一区900多名2003年9月25日以前县聘任教至今且有相应学历(小学任教有中等师范、中学任教有大专以上)的经个人申请、组织审核并通过考试,今年3月已全部转为公办教师,实现了“民转公”的梦想。

相信甘肃的这股春风,会吹遍全国。在岗的代课教师们,还须继续坚守,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为生活而提神


对于民办教师该不该转为在编人员,我个人认为应该,理由有:


一、教学经验丰富

虽然八十年代是高中文凭,但是那个时代的高中完全不亚于现在的一般大学,能考取高中的人都不多。而且随着教学的需要,也取得了相应的学历。他们从教了那么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法比的。

二、为教育奉献了一辈子

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八十年代你们民办教师,他们为了教育事业,奉献了他们的青春,默默无闻的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对于他们的功劳,国家不应该否定,应该让他们进入编制,享受编制教师该有的待遇。

当然,我说了也不算,毕竟国家的政策是1985年以后就没法再转正了。不过,有的边远地区会有地方政策,让代课教师参考,代课教师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被录取。



这种政策也是十分少见的,不知道国家后期会不会有新政策。真心希望国家能有新政策针对农村代课教师!不然就真的太不公平了!

你希望代课教师转正?欢迎各位留言讨论!

我是“山村老师看教育”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如果喜欢请不要吝啬你点赞和关注!


山村老师看教育


我认为在编不在编只是个形式手续问题,在编的学历水平未必高,不在编的未必差。那时原民办很多在教育局也是有编制的,最后不也是被一刀切辞退了吗?原民办教师很多都是高中毕业,他们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比现在的大学本科生强得多,学历又能证明什么呢?我只是认为原民办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原民办教师的青春付出就没有我国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他们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国家应高度关注他们,这样即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怀教育前輩也增强了尊师重教的氛围。


袅袅炊烟7


说得太对啦,原民办老教师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当时国家须要我们的时侯,都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大批的人材,中国的繁荣富强对原办教师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我们付出的心血,未能得到回报,现在我们年已花甲,生活无依靠,国家难道没责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