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外貌特征判断动物科目?

特殊受害者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一些叫不上来名字的动物,拿着动物的照片给专家鉴定,专家便能说出动物分类学上的科、属归类,甚至还能准确说出动物的名字。其实,这种快速辨明物种“科目”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历练和经验积累。见得多了,自然就对某种动物就有了大致的印象,就能总结出某一类动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举一个例子,黄鼬(黄鼠狼)、白鼬、伶鼬、长尾鼬这些鼬科动物,它们身体的大致轮廓都很相似——身体细长,脸蛋小巧,长着黑豆一样的小眼睛,圆圆的耳朵。换句话来说,看到具有这样特征的动物,专家们率先就会推测,这看起来像一种鼬啊!到底是不是鼬?是哪种鼬,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确定。

下图为长尾鼬(Mustela frenata)冬毛↓ 来源:http://www.arkive.org

下图为白鼬(Mustela erminea)冬毛↓ 来源:http://www.arkive.org

下图为伶鼬(Mustela nivalis)冬毛↓ 来源:http://www.arkive.org

一张照片,或者说仅仅依据外貌特征有时候是很难完成物种鉴定的,特别是如题目中所附的这两张,不能看清楚身体全貌的照片。一张没有尾巴,一张没有身体,好难辨~~好难辨~~我们还需要什么信息呢?其一是拍照地点,这样我们就能了解照片中动物的分布区域。举个例子,如果题目中的照片是在中国拍摄的,那这种动物是“长尾鼬”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为长尾鼬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

除了分布地,最好还能有一个体型的参照物,让我们了解这种动物到底有多大。题目中的第一张照片就比第二张好一些,因为有只鼠可以作为参照。虽然如此,信息还是很缺乏,因为这只鼠的具体大小也不清楚。

其他可以作为参照的还有,常见的鸟类、植物、建筑甚至是一支笔等等。同样,照片中最好还能显示出更多的信息,比如,背景是森林?是湿地?是高原?是春天?是秋天?是吃虫子?还是吃鱼?是群居?还是独居?是夜行性?还是昼夜都活动?住在什么样的巢穴里?有什么奇葩行为?有了这些信息(不一定是以上所有习性),就能大致确定动物的栖息环境、行为习性等信息,缩小“有嫌疑的”物种的范围。

还有就是,最好有正面、侧面、俯视、仰视等各个角度的照片。因为有些动物的体貌特征是在身体的侧面,特别是一些鸟类,有典型的翅斑、耳斑等等。这些特征就像是“定音之锤”,没有它就很难鉴定确切的种类。因为有些动物之间真的就是通过一两个小小的特点来区分的。还有些人把鸟儿放在手上,就照个后脑勺和后背,问鉴定是什么鸟——背影没特点,还不露个脸,谁知道是哪种鸟啊?

好了言归正传,其实物种的辨别工作有时候就像在推理案情,有时一眼就能看到决定性的“证据”(特征),而有时只能通过这个物种的分布范围、活动时间、身体颜色、身体大小、食性,等等,来做“排除法”,最终推断大致物种。当然专家学者也不是时刻把所有知识记在脑子里的,他们会借助各种工具书、数据库和网站。《中国兽类野外手册》在识别国内的兽类动物的时候是很好用的。

写到这里我多么希望自己能甩出一个帅气的答案,说这就是“XX鼬”!但是不行。确实图片提供的信息太少了。从图片摄影出处的角度查了一下,发现国外的网站把第一张图当做长尾鼬用,国内的网站把第一张图当做伶鼬用。网络上图片的乱用也给鉴定加大了难度啊。

在这里,可以确定的是,问题中两张图可能是伶鼬、白鼬、长尾鼬。这三种鼬冬毛主色调都是白色的。它们在外貌方面的主要区别是

伶鼬体型小(头尾长25厘米左右),而后两者体型相仿(头尾长35厘米左右)。

伶鼬和白鼬在尾巴较短,长尾鼬顾名思义尾巴较长。

长尾鼬、白鼬尾巴尖端是黑色的,伶鼬是全身雪白的。


夕雾


它有可能是伶鼬、白鼬或长尾鼬。

之所以有可能是三种动物,是因为这三种都是鼬科鼬属且冬毛都是白色,区别在尾巴尖。

白鼬、长尾鼬尾巴尖有黑色,但略有不同(大小、尾长、分布)。

伶鼬尾巴白色。

长尾鼬

分布于中美洲,向北延伸至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向南延伸至南美洲北部

体长300–350 mm,尾长为体长的40%-70%

夏毛被毛棕黄色,腹面颜色较浅,尾巴尖毛长且为黑色

眼睛在白天是黑色的,在晚上(或比较暗的环境中)突然用灯照,眼睛会变成明亮的翡翠色

冬毛白色,尾巴尖仍旧是黑色的

捕食小型猎物(像是老鼠、田鼠)时会猛冲过去然后直接咬住猎物头部,而针对稍大些的猎物(如兔子、鸟),会先冲过去抓住猎物最靠近自己的部分,顺势爬到猎物背上,一口咬住脖子。


白鼬

分布于北美北部(加拿大几乎全境、美国北部)、欧亚大陆北部

雄性比雌性长25%、重1.5-2倍左右,雄性体长187–325 mm雌性体长170–270 mm,尾长为体长的35-40%左右。也叫短尾鼬,可以看出跟长尾鼬的尾巴无论是长度还是比例都更小(当然,白鼬本来也比长尾鼬要小)。

夏毛背毛棕黄/灰色,但足背颜色较浅;腹面灰白色。尾端1/3为黑色长毛。

冬毛白色,尾端1/3依然黑色。

伶鼬

分布基本和白鼬重叠(格陵兰岛没有),更往南一些

雄性体长130-260 mm,雌性体长114-204 mm,尾长为体长的10-30%。

夏季背毛浅红棕色,腹面白色,尾巴尖同背毛。

冬毛全白色,包括尾尖。

针对国内的这两种,白鼬不白,伶鼬伶(聪明伶俐的意思,因为个小又灵活,窜来窜去仿佛很机智)。

除了上述三种以外,鼬科中还有一种动物常常因为它的名字而被误认为是白色的,那就是雪貂。雪貂又叫蒙眼貂,但它不是貂,而是林鼬的一个亚种。

正经雪貂毛色黄白、褐色或杂色,白色皮毛是它的白化现象,出现这种白化现象的个体眼睛应该是粉色的。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西北部,国内出现可能是逃逸的宠物。

它…很大(雄性350–460 mm雌性290–394 mm,尾长为体长的25-40%),而且看起来是胖乎乎短粗的样子,跟上面三种体型细长的鼬看起来很不一样。

虽然它们长得都一副乖巧可爱萌态十足的样子,但毕竟是鼬,是凶猛的捕猎能手,能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动物。

除了已经驯化为成熟宠物品种的貂以外,其它都不!能!养!


野生青年陈老湿


好像是伶鼬,是鼬科、鼬属的动物。

这是冬天的伶鼬

这是夏天的伶鼬



伶鼬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亦小,夏季背面褐色或咖啡色、腹部白色,冬季被毛白色,主要是为了隐蔽和藏匿自己。

这个圆头圆脑的小家伙,多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包括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吉林、新疆、四川、辽宁等地。喜欢干燥的环境,独居在洞穴里。


和其他鼬类相似,伶鼬有着细长的身体和小短腿,脖子脑袋几乎一般粗,再加上圆圆的耳朵,看起来可爱极了。

伶鼬它是所有鼬中最小的一种,比你手掌也大不了多少。但是别看它身材娇小,其实能吃得不得了,同时也是相当厉害的猎手。

和猫咪的体型对比,它可是相当小的呢

伶鼬是地球上最小的肉食哺乳动物,是十足的吃货。因为身手太过于敏捷,新陈代谢比类似大小的哺乳动物快两倍,每天要吃掉大于自身体重三分之一的食物才能满足。所以伶鼬从早到晚不停地捕猎,不停地吃,一年到头能吃掉3500只老鼠和田鼠。所以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呢。


伶鼬抓老鼠

⊙∀⊙!,对了,它是保护动物,不要因为它可爱就抓它,会犯法的。


高阳育儿


其实是一只变异的黄鼠狼对吧



以为变白我就不认识你了?小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