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強弩射程遠比明朝時期的遠,是科技退化了麼?

《天工開物》曾經記載說:“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矣。然其行疾則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反觀更前的《戰國策.韓策一》中則說:“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看到這裡不由得有個疑問:為什麼過了幾千年,感覺科技反而退化了?

戰國時期的強弩射程遠比明朝時期的遠,是科技退化了麼?

其實對於《戰國策.韓策一》和《天工開物》裡關於弩的描述,雖然講的是一個東西,但是描述的情況不再一樣,這並不是科技退化了,而是其使用的方式不再一樣。

戰國時期的強弩射程遠比明朝時期的遠,是科技退化了麼?

強弓勁弩是戰國時期的主要殺器,各國競相研發,以至於把勁弩的射擊距離一再提高。至唐宋時,勁弩的發展到了頂峰。戰國中後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韓國的弩確實天下聞名,但是等到了秦國嬴政當政的戰國晚期的時候,秦弩已經成為當時七國裡最優秀的戰弩。當時的各國的遠程兵種的使用方式是進行集中漫射,就是在較遠的距離上以最大的拋物線角度將弩箭拋射,利用箭只落下的動能進行殺傷,使用的弩箭相對較輕,以謀求最遠的射程和用密集的箭雨殺傷敵方士兵。

戰國時期的強弩射程遠比明朝時期的遠,是科技退化了麼?

到了明朝,明王朝所面對的敵人是北方的瓦剌蒙古,由於弩的射速慢的弊端開始逐漸的顯現出來,使得過去的那種以密集箭陣為主的野戰作戰方式不能再適應現實的作戰需要。而且明朝時,隨著火器的出現和發展,多種武器的組合並用在作戰中成為一大趨勢,軍隊更講究綜合火力的威力,而不再單一依靠勁弩的作用。

戰國時期的強弩射程遠比明朝時期的遠,是科技退化了麼?

中國弩製造技術在宋朝發展到了頂峰,由於蒙古對宋朝的戰爭,導致當時很多的先進制弩工藝失傳。而蒙古人一般只使用弓箭進行騎射,是不使用弩的。同時在元朝的90多年的時間裡,統治階層對漢人嚴重的壓制,也使得制弩技術不斷衰落,再加上此時的火藥武器的快速發展,火藥武器不斷研發並投入使用,弩在軍事技術裡的地位也在不斷的下降,由於制弩技術物資投入不斷減少,使得研發出來的弩的品質不斷下降也就成了必然。這也是現在國內很多人說明弩不如秦弩的一個主要原因。


戰國時期的強弩射程遠比明朝時期的遠,是科技退化了麼?

最後就是人的體力,現在的人背個幾十斤的東西走兩步都是大喘氣的,但是古人的體力就比現在人好很多。而且古人當兵的幾乎就是苦練力氣,不然上戰場就是死,而明朝時期重用火器,所以對自身力量就慢慢的放鬆了,而拉弓射箭基本上就退出了軍事史。體質和武器都在大大的下降,所以明朝的弩箭不如戰國時期的弩箭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