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攻克天京,到底有没有将太平天国的圣库据为己有?

西溪丛语


太平天国的确有圣库,这是洪秀全在创建太平天国之初就颁布实施的一项制度。圣库制度规定,凡是战斗中缴获的钱财,必须全部上缴圣库。太平军的生活必需品由圣库统一配给,个人身上只允许存有极少量钱财。治下的百姓更不能私藏钱财,私藏黄金一两或白银五两以上一律问斩。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通过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圣库制度。在这项制度下,太平天国鼎盛时,其圣库是个什么概念呢?半壁江山的金银财宝想必都汇聚在此。

既然确实存在,又汇聚这么大量的财宝,那为何圣库最终又成了一个谜呢?

原因有两个。

首先,圣库在太平天国属于高度国家机密,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而那些可能知道的几乎又全死在战火中。

其次,曾国荃攻下天京城后,一把火把洪秀全的天王宫烧了,并且声称根本没有发现什么圣库。

没有人眼见为实,最有可能眼见为实的人又一口咬定没有,所以太平天国的圣库最终成了一个谜。

但越是这样,世人越是猜疑——曾国荃到底找没找到圣库?圣库里的金银财宝他到底搞了多少?还有没有曾国荃没发现或者没来及搬走的圣库?

这样的猜疑绝不是捕风捉影,因为它既符合人性又符合当时的现实,当然更符合曾国荃的性格。

关于圣库,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曾问过被俘的李秀成,“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无奈,李秀成用“国库无存银米”、“家内无存金银”搪塞了曾氏兄弟。

当然,这种搪塞也可能是曾氏兄弟伪造的。

总之,曾氏兄弟最终的说法是“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料之外,亦为罕见之事。”

完了又说,除了两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

但对于曾氏兄弟这种“打死不认账”的说法,朝廷以及民间似乎都不相信。左宗棠、沈葆桢等朝中大员就曾上奏弹劾曾国藩兄弟吞没窖金。民间的质疑声更重,有的说曾国藩兄弟在李秀成口供一毕,立即处死,是杀人灭口。《能静居士日记》中则说,湘军在伪天王府取出金银不资,即纵火烧屋以灭迹。

这是说观点,还有说事实的。

1866年5月19日的《上海新报》上记载说,曾国藩夫人由金陵回湖南,护送的船只有200多艘。有多少贵重的东西需要这么多的船只来护送呢?答案可想而知。

另外,清人有笔记记载,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个翡翠西瓜是圆明园中传出来的,上有一裂缝,红质如瓤,朗润鲜明,皆是浑然天成。这件东西后来竟然出现在了曾国荃手里。由此可见,天京之战曾氏兄弟必是获益匪浅啊!

近年来也曾有一条在网上流传很广的新闻报道,报道称广东韶关始兴有个“曾氏银库”,当年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天京后,掠夺来的圣库财宝,有一部分就藏在这里。这说法很有意思,也很符合人之常情。多年来大家议论的都是曾国荃在攻下天京后如何朝荷叶塘老家暗运财物,但议论的一热闹,就把狡兔还要三窟的道理给忽略了。

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说当年曾氏兄弟运金银时比较仓促,他们是既不敢运完,也没有时间运完,所以南京城里极有可能还存在没被发现的圣库。

《红羊佚闻·蒋驴子轶事》中说,在南京,从前有个富丽堂皇的大花园“蒋园”,园主蒋某,绰号蒋驴子,据说他原来只是一个行商,靠毛驴贩运货物。因给太平军运送军粮很卖力气,后来得到忠王李秀成的垂青,被任命成了“驴马车三行总管”。

太平天国天京城被围的时候,内宫后妃及朝贵多用金银请人办事,“宫中倾有急信至,诸王妃等亦聚金银数千箱令载,为之埋藏其物。”

蒋驴子把这数千箱金银埋藏在哪里了呢?据说埋在了石头山某所。

民国初年,有南京士绅向民政长官报告说,洪氏有藏在某处,彼亲与埋藏事。听到这个说法,民国政府还曾雇人四处寻找、挖掘,结果却毫无收获。

不过这也不奇怪,有些东西一旦埋进历史,想重新找出来就难了,因为世界很大,人心很深。


黑句本



有据为己有,而且清庭当时就获知了”圣库”财物,被湘军借火焚南京而掳走。

至于为什么湘军需借火烧天京来掩饰私掳财物?这涉及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下的“圣库”和湘军成军的由来。

大平天国的“圣库”,是一种要求“共赚共用”的分配模式。也是洪秀全欺骗老百姓钱财的恶俗之招。当时,据在太平军内之卧底报知清庭所知,“圣库”原有1800万两纹银,但在被曾国荃火焚前,也只有几百万两纹银了。缺口千万两,早被太平军领导层给支走滥用了。当然,对于这个清庭的卧底,湘军肯定是一无所知的,否则,曾国荃以战火焚城为饰,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清庭既然对此一清二楚的, 为什么对湘军的战场缴茯财物不上交,却视而不见呢?这是因清庭对使用湘军,有心怀愧疚的原因。湘军非国办的地方军事集团,而是由三湘地主私办的民团,却为国家出旨所用。军费之糜费,地主是实在供不起的,而清庭因国力衰减,也供不起了。

但湘军毕竟为国家所调用,算半个国家军队,在明面上,清庭肯定是不会背这有损国格的之”锅”的,但终究因财力所限,对此也无能为力,加之湘军破城后,“圣库”当属“匪库”,只要湘军多加掩饰而取用,清庭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便有了谎报战情,说天京毁于战火,所有银两物资皆无从查找。


至于战场混乱,湘军抢匪产抢顺手了,顺便把“民财”也一并劫了,如湘军遮掩不到位,惹起了民愤,曾国藩还是要去当背锅侠的,实际上,抢钱必先杀持财人,所以,就有了史载湘军军纪极度败坏,形同于“土匪强盗”之说。国力凋敝如此,这清庭与曾国藩也都有难言之隐、不诉之苦。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经济、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谢绝盗载。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大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湘军攻占了天京(今属江苏南京),这些士兵在将领的纵容之下,对这座六朝古都——金陵城进行了疯狂的烧杀劫掠,一个月时间,全城被洗劫一空。

湘军对“战果”并不满意,因为,坊间尚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太平天国“金银如海,百货充盈。”在亡国之前,天京藏匿了大量的财宝。

湘军创建者——湖北巡抚曾国藩派幕僚和九弟曾国荃先后多次审讯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查问“城中窖内金银”的藏匿地点。

李秀成的回答很委婉,以“国库无存艮银米”、“家内无存金艮银”等话搪塞曾国藩。湘军仍不死心,对“金银如海”的传说深信不疑。

天京城破之后,湘军曾四处挖掘,最终毫无结果。辛亥革命爆发,曾有军阀企图挖掘太平天国藏匿窖金,难道“窖金”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湘军取得胜利之后,湘军内部疯传“曾九得窖金”的说法,曾九就是曾国荃,攻占天京,他的部队最先抵达天王府,传说曾国荃纵火焚烧了宫殿,私吞了窖金。

曾国藩曾发布过“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的军令,他的弟弟会公然违反军令吗?曾国荃为了补偿湘军将士,有意纵容抢掠行为。

清人笔记称:曾国荃的部将献给他一串明珠,“大于指顶,悬之项下,则晶莹灼烁,光射须眉。珠凡一百零八颗,配以背云之类,改作朝珠。”

曾国荃“于大王府获东珠一挂,大如指顶,圆若弹丸,数之,得百余颗;诚稀世之宝也。又获一翡翠西瓜,大于栲佬,裂一缝,黑斑如子,红质如瓤,朗润鲜明,殆无其匹。识者曰此圆明园物也。”

对于民间的传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为曾国荃进行了辩解。

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二十日,赵烈文与曾国藩聊天,两人谈及曾国荃攻陷天京的事儿,赵烈文认为曾国荃被手下给连累了,“坐左右之人累之耳,其实女子衣帛无所与也。”

赵烈文说曾国荃并没有得到“女子、衣帛”之类的进献,当时还有人为曾国荃辩解,认为曾氏兄弟都很清贫,“污蔑不经之词,其兄弟皆总师多历年所,而国荃甲子乞病归,倾所储,置山屋,实不过银三万而已……曾氏昆季皆非富。”

同治十一年(1872年)春,曾国藩病逝后,曾国荃编辑《曾国藩家书》,却无钱刊印,只好搁置一旁。

曾国荃去世后,其子女打算编辑《曾忠襄公文集》同样拿不出钱财,曾氏兄弟之清贫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洪秀全晚年脱离群众,生活奢侈无度,所谓的“窖金”早已挥霍一空,


汉周读书


满清一直拖欠农民工工资,湘军为啥还卖力打仗。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曾氏兄弟在湘军攻下城池处理逆产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攻下南京是湘军最后的狂欢,如果不捞点,朝廷反而更加猜忌


北漂叔叔


这个问题我认为肯定是占了,抢光东西之后放火,然后报没有圣库。这种就是掩耳盗铃。

你要从什么历史资料上去找什么证据那不可能,整个战斗都是湘军打的,战俘里有资格知道这种层次消息的也都杀了,比如李秀成。说什么就是湘军一张嘴,或者说,你可以找到的什么野史资料也是湘军选择性留下来的东西。

你查他们富不富,这手段对小孩,一般劫匪还可以,对付曾国藩,曾国荃就算了。

依着曾国荃的本意,旗帜一变,天下都有半教可能改姓曾,这点钱算什么。

打这种仗,又苦又要命的,朝廷又拿不出像样的赏赐,你听他怎么激励士兵。

曾国藩也是多半是既无奈,又贪财,只能如此,只好如此,那么虎狼之师杀红了眼,又抢又烧的你能怎么办,若是认了朝延更不好办,全部问责,搞不好湘军就反了,所以上上下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琴心入道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财产共有制,建立“圣库”将群众财产收公。当时社会传言“圣库”中金银堆积如山。清廷对“圣库”垂涎三尺,但是湘军攻克江宁后,曾国藩在上报的奏折中说“圣库”并不存在,这引起了大家的怀疑。


最大的怀疑对象便是曾国荃,因为当时有些湘军将领将城中抢来的财产运回湖南,因此人们就将这些事与“圣库”联系起来,认为是湘军首领曾国荃私吞了“圣库”,说他用了几十艘大船装满金银财宝运回了湖南。

事实上,曾国荃并没有私吞太平天国的“圣库”,太平天国的“圣库”其实是被天王他们自己花完的,在定都天京后,他们内部穷奢极欲,又封了很多官员,粮饷开支很大,到了后期,天京被

湘军围困,“圣库”就只有支出,没有进项,所以等湘军破城时,“圣库”已经所剩无几了。

其次,从曾国荃日后的生活看,也可以断定他没有私吞“圣库”,有很多说他挥金如土,但是这些都找不到史料支撑,几乎都为民间传言。

他在老家为他兄弟曾国藩修的富厚堂,至今保存完整,总共花费了七千串,差不多为三千五百两白银。他

自己修的大夫第已经只剩断壁残垣,据民间传说大夫第规模很大,但是自晚清以来,他老家都未遭受大规模战火,果真是一座大建筑,绝不会凭空消失的,再说,在封建社会,作为弟弟,不可能修得比哥哥的房屋还大吧?况且曾国藩官职也比他高。

如果曾国荃果真私吞“圣库”,恪守儒家之法的曾国藩难道不阻止他?

难道他不怕清廷追责,连曾国藩都赶忙交出兵权以表忠心,曾国荃不会那么傻,自取灭亡吧?

总之,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曾国荃不可能也不敢私吞太平天国的“圣库”的,太平天国的宝藏都被自己花完了。


史里有料


先说结论:

我认为曾国荃虽然算不上什么廉洁奉公的官员,但是在这件事儿上可能还真是冤枉他了,他应该没有将太平军圣库私下侵吞,而是圣库此时早已没钱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太平天国的圣库到底有钱没钱?

2)曾国荃有钱没钱?有钱到什么程度?

3)曾国荃的收入有多少?

下面先说第一点。太平天国的圣库到底有钱没钱?

先来看看曾国藩写给朝廷的奏折:逮二十日查询,则并无所谓贼库者。讯问李秀成,据称,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帑。伪朝官兵向无俸饷,而王长兄,王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曾国藩说,并无所谓贼库,这是从根本上否定太平天国有圣库了,这个肯定是不正确的。

太平天国的指导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上写道: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就是长毛的“圣库”制度了,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是一直存在的。将全体民众的财富集中管理,是太平天国能够实行军事共产主义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为什么中外传言南京城内金银如海的根据了。

好了,现在可以确定,圣库是有的,理论上来说,圣库也确实是应该有钱的。那么事实上呢?

其实,圣库制度,在太平天国内部仇杀最严重的那次“天京事变”后,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还是根据曾国藩转述李秀成的话,说“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帑。伪朝官兵向无俸饷,而王长兄,王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

这段话说明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政权由洪秀全嫡系(王长兄洪仁发、王次兄洪仁达)掌管,圣库的性质已经由公帑变为私藏。太平军各层头目也都有样学样,以后攻城略地所得,就不再向圣库缴纳金银绸帛等物了。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太平天国国库的空虚。

第一个,李秀成在湘军围困南京时,曾经苦劝各位王兄王弟,切勿留存银两,而应该多买米粮。这就说明了官员不再上缴而是私存银两,这就证明了圣库已经空虚到连基本的粮食储备也得不到保障的程度。

第二个,同治二年苏州告急,苏州是李秀成的地盘,所以李秀成想离开南京前往救援。但是洪系人物以“国库无存银米”为由,让他捐款十万,否则不得离京。李秀成无奈之下,变卖家产,最终凑了十万两银子换了离开南京自由活动的机会。这也可见,这时的太平天国早已是人格私财,再也不是刚起兵的时候财产集中情况了。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两千多个王中的一个,虽然他的排行靠前,但是他一人家财有十万之多,其余各位的财产情况可想而知了,所以太平军各大头目未必没钱,但是国库确实是没啥钱了。

现在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曾国荃到底多有钱?

根据清稗类钞的作者,清代最有名的掌故专家徐珂的说法:湘乡两曾之富,文正(曾国藩)逊于忠襄(曾国荃),世所知也。然忠襄资财亦不及百万,不若近今疆吏之筮仕数年可致千万也。(徐)花农(琪)兄之次女杏文适忠襄之嫡长孙慕陶侍郎,尝言:‘忠襄身后,仅有田六千亩,长沙屋二所,湘乡屋一所。

徐珂的侄女是曾国荃的长孙媳妇儿,跟娘家人唠嗑说起丈夫家的财产情况,应该不会有太大谬误。说到曾国荃留下六千亩田,正好和郭嵩焘说的“曾国荃亦无百顷(一顷百亩)田”相符合。

徐家姑娘说曾国荃家资产不过百万,和升斗小民比起来,当然是大富特富,但是比起民间传言“曾国荃克南京,获资材数千万”比起来,这又是少之又少了。

现在再来说第三个,曾国荃的收入问题。

根据湘军规定的饷章,营官月薪50两,办公费150两;统领自带一营,本营月薪照发以外,统带统带万人者,每月加银300两。按照曾国荃统带50,000人的规模,他的月薪应为1700两,我们姑且只算他从咸丰八年到同治三年的俸禄,六年合计薪酬总额为122,400两。


其实,他身为五万大军的统帅,基本上湘军的一半陆军都是由他长期统带,多多少少是会有些提成的,按照曾国藩写给朝廷的报销单,从咸丰八年到同治四年,军费一共是两千六百多万两,这中间多大的油水,读者诸君可自行揣测。但是我们今天暂且不说这个。还是回到曾国荃的收入问题

上面说到的曾国荃资产百万,乃是他一生的积蓄。他此后又当过接近七年的两江总督。两江总督这个职位油水就非常丰厚了。


谙熟盐、漕、河、洋诸务及东南政坛内幕的金安清,曾经评论清代乾隆中期以后,地方官个人收入组成,以陋规最为优厚,没有必要在陋规之外多索贿赂,能专守陋规不务其他,即可称“操守廉洁”了。而随着时间推移,陋规渐渐化名为办公“经费”,无须私相授受,而可以公然见诸奏牍报表。关于地方官年薪的具体数额,他说:“以两江总督为最,一年三十万。淮南盐务居其一,各关备贡居其一,养廉公费居其一,皆用印文解送,不以为私

”。


两江总督的收入是所有地方官中最高的,一年三十万,曾国荃做了七年的两江总督,按照这种算法,该有两百余万。


话说到这里,答案应该已经很明显了。首先,曾国荃的家产并没有外界说的千万之多。而长期担任的两江总督,又让他的收入极为可观,加上他又是数万大军的统帅,稍微抽点油水就受用不尽了,实在是没有必要冒着泼天的舆论去侵吞圣库资产。


当然,相比于湘军其余大佬曾国藩,胡林翼等人,曾国荃对金钱上的执念还是比较深的。左宗棠死后,四个儿子每个人分五千两银子了事儿。彭玉麟统领水师垂三十载,把所得俸禄“悉出以佐义举”。曾国藩更是死后没几年,儿子曾纪鸿就因为家人生病没钱治疗,向当时在左宗棠麾下任职的刘锦棠借钱,还是左宗棠看在故人之子,慷慨解囊,所以,曾国荃固然是不至于侵吞圣库资产,但是在和这些大佬相比之下,贪财形象还是很明显的,我想这也是民间传说对曾国荃印象不好的一个原因。


何事男儿不读书


人都是很现实的,自私之心太普遍,曾曾国荃他们肯定对天京城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毕竟攻打太平军自己付出太多太多,不说他们披着儒家道义的假仁假义,单从现实的欲望和人最原始的本性来看,掠夺和杀戮是惨烈的。就拿现在的社会来说,有几个打工的会真正为老板着想的?现在打工的帮老板配送货物,有机会的话很多人是偷卖货物入自己腰包的。在当时杀人不犯法、不偿命,能为所欲为的天京城内,清军湘军必然把自己赤裸裸的原始兽性暴露无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