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米科技發布首塊可穿戴AI晶片,國產智能晶片新突破

2018年9月17日下午,華米科技2018年度新品發佈會在北京正式召開,共發佈了三款智能穿戴產品:AMAZFIT智能手錶、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1S。對於這兩款產品,隨著官方預熱的公佈,以及各大KOL的爆料,發佈會前就已經有了清晰的輪廓。但出人意料的是,還正式推出可穿戴領域首款人工智能芯片“黃山1號”,讓AI與我們的生活更加貼近。

華米科技發佈首塊可穿戴AI芯片,國產智能芯片新突破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不論智能手機抑或各種智能穿戴設備,總有各種AI功能加持。新技術加持,需要大量AI算法,完成對用戶語音識別、語義理解,進而從大數據中找出答案,人工智能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作為整個行業的領軍者華米科技發佈全球首塊可穿戴AI芯片,“黃山1號”人工智能芯片的發佈似乎更受行業內的關注。

華米科技發佈首塊可穿戴AI芯片,國產智能芯片新突破


知名知乎大V陳晨對華米科技的首款人工智能芯片“黃山1號”,進行了全方面的描述,以及現有芯片存在的問題。比如現有人工智能處理器,大部分還是為服務器和臺式機設計的,功耗非常高,動輒幾十瓦上百瓦;並且神經網絡深度學習一片還不夠用,尺寸更大,功耗更高。而這款“黃山1號”AI芯片,基於RISC-V指令集開發,具有性能高、功耗低、體積小、易於擴展等特點,非常適合微小嵌入式系統,是最適合IoT時代的處理器架構。

華米科技發佈首塊可穿戴AI芯片,國產智能芯片新突破


之前芯片解決方案存在明顯缺陷,處理相關內容只能上傳到雲端,通過雲端服務器來處理並返回數據,在網絡狀況不好的情況下,返回數據的速度非常慢,甚至無法返回數據,功耗巨大,續航急劇下降。“黃山1號”另闢蹊徑,集成了AON(Always On)模塊,不僅功耗低,還可以自動將傳感器數據搬運到內部 SRAM之中,讓數據存儲性能更快、更穩定。黃山1號內置Heart Rate、ECG Engine、ECG Engine Pro、Arrhythmias四大驅動引擎,對心率、心電、心律失常等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可廣泛應用在各類智能可穿戴設備中。

華米科技發佈首塊可穿戴AI芯片,國產智能芯片新突破


同時,陳晨還表示,“黃山1號”的發佈對於華米科技以及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對華米科技本身而言,在未來的產品中應用人工智能不需受制於人,可以針對自己產品的需求來定製芯片。與華為一直堅持自己做麒麟芯片一樣,提升國產可穿戴式設備的競爭力,還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雖然還有很多路要走,但確確實實向著未來踏下了堅實的一步。

華米科技發佈首塊可穿戴AI芯片,國產智能芯片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