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小夥最迷人
不知道題主說的是多早,但我知道過早識字通常是沒什麼幫助的,甚至有一些害處。我的觀點是:三歲之前的小孩不建議識字。
過早識字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最早認識世界一般都是大量的實物或圖片,實物和圖片形式多樣顏色鮮豔信息豐富,相比較之下文字則要單調乏味拘束得多得多,過早讓孩子識字相當於我們在給孩子提供一個貧瘠的成長環境,這對孩子是不利的。
過早識字也會影響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過早識字的孩子在上小學正式識字的時候會覺得老師教的內容都是已經學過的,會對老師的教學興趣不高,也會因為自己曾經學過而覺得學習很輕鬆而在課堂上自行其是,或開小差或做其他無關的事情。等到後來這種習慣養成之後,學業難度也提高了,成績不再有優勢,優越感消失了,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3歲之前的孩子口頭語言的發展正處於爆發期。孩子在掌握相應的口頭語言前,大人採取強化措施雖然能夠讓孩子認得字形、讀出字音,但無法轉化為字義,無法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所以其實大部分的強化識字活動都是隻是徒勞而已。
心理蔡中元
識字早的孩子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兩種情況發生:
一種情況是識字比較早,對文字也比較感興趣的孩子,就會慢慢喜歡閱讀。有些孩子會在看繪本的時候,就直接讀出繪本中每一頁的文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孩子能夠自己獨立的閱讀了。家長看到這種狀況,會非常高興。這樣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面也會很寬,你說什麼都會知道。但也會有不利的一面,就是孩子在六歲前就認識很多字了,我們在引導孩子自己觀察理解繪本,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繪本講出來的時候,這樣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來的是,沒有自己的理解,不會用自己的話講解繪本,習慣性地照書去唸。也就是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個時候受到了限制。
再一種情況就是,由於孩子識字早,一般都會在六歲前,甚至有的家長會在三四歲左右就開始教孩子識字,首先是這時候識字,是違背了孩子的年齡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字、字母、數字都是抽象的符號,所以家長在教孩子識字時,孩子會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再有就是無論什麼樣的識字,都是讓孩子死記硬背的,這種學習方式也不利於這個年齡孩子特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文字不感興趣,看到文字就躲避,因此,有些識字早的孩子,由於在早期識字時,受到這樣教育方式的傷害,到了上學時,還不喜歡看字多的書呢!
翔太育兒解憂雜貨店
身邊識字早的孩子比比皆是,結果卻大相徑庭:有的孩子因此收穫頗多,有的孩子卻因此一無所獲。
以閱讀為目標,字是閱讀的工具。識字越早,閱讀興趣越早,閱讀量越大,知識儲備越多,孩子越聰慧,長大後越容易成才。
耀耀從10個月開始,父母就有意識地教他識字。他們並不是單純地從識字卡上教,而是訂閱大量的嬰幼兒雜誌,給孩子念,邊閱讀邊引導孩子識字。因為有雜誌裡新鮮有趣的故事吸引,耀耀一直對識字有著濃厚的興趣。
後來,隨著識字量的增多,耀耀不滿足小畫書,經常要求父母給他買全是字的書。等他上小學的時候,各種人物傳記、歷史故事、名著經典基本都看了一個遍。
還記得他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撿到一張三年級的語文空白卷,一時興起,拿起筆刷刷幾下就答完了,交給語文老師批閱,把語文老師驚得眼鏡都差點掉下來。
他這種異於同齡人、驚人的智慧還表現在作文上,小小年紀,引經據典,有情有理,時常冒兩句詩文、拽兩句名言。到了初中,還經常用文言文寫作,洋洋灑灑,落筆千言。用語文老師的話來說,“真捨不得給他扣分。”
耀耀並不只對文學感興趣,他涉獵廣範,門門功課都是優秀,目前在市重點高中就讀,成績排年級前十,明年高考,北大清華是他的不二之選。
以識字為目標,書就成為識字的工具,識字後反而不會閱讀了,閱讀似乎離孩子漸行漸遠。
小滿不到2歲就能認識幾百個漢字,讓周圍的其他家長羨慕不已,經常帶著孩子去他家,看小滿認字。小滿家的牆上密密麻麻地、貼滿了“小兒識字”“看圖識字”“千字卡”等等圖片,媽媽隨便指一個字,小滿立刻就能認出來,贏得大家一片掌聲。
可是給小滿一本書,他卻不能順利地誦讀成句,只挑其中自己認識的字,大聲地念出來,聽到小朋友的鬨笑,他生氣地把書一扔,再也不肯拿起來了。
小滿的媽媽很委屈,當初讓孩子早識字,就是為了讓他早閱讀,但孩子的目標似乎與大人相背。孩子每識一個字,大人就鼓勵獎賞,或者在親友面前表演,孩子就對識字感興趣,他的目標也就鎖定在識字上。但這個目標是暫時的,隨著識字量及對字意理解的積累,孩子是有能力走出只識字不讀書的狀態的。家長再加以積極的引導,他會以一個更高的水準重新踏上閱讀之路。
如果小滿的媽媽當時認識到這個問題,就不會逼著孩子讀書,小滿也不會連識字的興趣都失去了。
後來上了學,小滿上課不願聽講,因為那些字他都認識,可成績卻很不理想,以致於早早地就產生厭學情緒。父母又沒能及時正確引導,結果一直是年級倒數第一。
現在小滿上高二了,經常看到他孤獨地騎著自行車上學,嘴裡嘟嘟囔囔地不知在唸著什麼。唉,又一個傷仲永。
快樂貓錚媽
其實問題想問的是“別人家識字早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藉此來調整自己的育兒方案。很多回答文不對題。我只說自己(別人我也不知道),不吹不黑,客觀闡述。
我三線首府城市出生。據說我會說話和識字都比較早,奶奶在新華書店工作,我家書很多。從小也勉強算博覽群書,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初中三年沒寫過作業,但是仗著文科底子好(數學30分)上了二流高中的文科實驗班。還是不寫作業,但文綜和語文沒問題,數學一塌糊塗,英語just so so。後來考上了我們省第一的大學(運氣,壓線)。
上面看似還湊合吧,接下來才是真正學做人的時候。大三時,和一個看上去和我一樣吊兒郎當的同學聊天,他說,他從初中開始,每天都堅持做四篇英語閱讀,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而我呢,高數上,掛,高數下,掛...畢業的時候,同學出路都不錯(我們大學在我們省還可以),我勉強考了個事業單位,上面那個同學,考上了人大研究生,現在在我們省銀監會工作。於是我開始反思,發現我是老底吃了20年啊!
看似無關主題,其實我想說的,我就是那個說話早、認字早的孩子。但是,最終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說話認字多麼早,而是你有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不能持之以恆。當然,如果有條件,在兒童時期,啟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能接受,早一些學說話學認字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對以後的人生來說也是受益匪淺(我就吃老底吃到考上大學);但是,千萬不要勉強,不能把說話、認字當作任務,所謂強扭的瓜不甜,這樣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
現在我有孩子了,剛剛20個月,但是說話說的很溜,識字卡也認識很多,但是,一起看繪本的時候,他會不耐煩,我的原則是:堅持但是不勉強。每天都把和他說話和閱讀作為必做事項,但是他表現出不耐煩就放他去跑去玩。我不承諾孩子的未來,只希望他不要再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
另,樓主痛定思痛,前年過了司法考試。祝每一個孩子都有光輝燦爛未來。
magichat
識字早還是晚與後期的學習成績好壞關係不大吧!就跟現在有許多兩歲多的孩子會背很多的唐詩,而有的兩歲多的孩子話都還說不清楚,就能說明前者以後學習一定好或者不好嗎?
學習的過程是循循漸進而且成績好壞有內因的影響也有外因的影響的。我發小,爸爸媽媽都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很小的時候就會認識很多的字而且看過很多的連環畫,小時候我們都很羨慕她的。後來她的學習成績真的是一路領先啊,從來沒有掉下來過。而且文科一直很好,很有文采,雖然她後來選擇讀了理科,現在去做了醫生,但是還是很有才華的。
所以小時候識字早或者晚都不能代表以後,每個人的成長軌跡不一樣,並且學習興趣、接受能力都不一樣。不管怎麼樣,古人云:因材施教,是有一定道理的。
有的家長想早點教孩子識字,如果孩子不抗拒有興趣,完全可以教的,不會太在意年齡。但是有的孩子開竅較晚,不願意學習或者對於識字沒有興趣,家長就不要強迫了,免得適得其反。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果喜歡我的育兒生活,請關注我吧!
妮兒媽咪育兒
寶寶識字太早好不好?
網上說六歲才開始,小學之前讓孩子認識,那是拔苗助長啊,這個說法是針對一種極端的情況,這事確實有些父母特別喜歡,讓孩子早點認字兒,於是孩子才兩三歲就開始給他們灌輸認字,一會兒去考察一下那個是什麼意思,甚至用威逼利誘的方法,多記住一個字,就講應是冰激凌,教了很多遍,還記不住,就滿臉生氣。
這種說法當然不對,因為這麼久還是隻是機械的記住了這個字的形狀和讀音,而是對於這個字真正該怎麼用?他在不同句子是什麼意思?孩子就毫無概念。
這樣做嗎確實是在拔苗助長,除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之外,沒有什麼其他作用,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極端的情況,如果孩子是在一種快樂互動的情況下認識了一個一個的字,那就完全不同了,這個時候那些事對孩子來說,這再也不是孤立的,機械的,沒有意義的形狀,而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他看得懂能感受的出來的信息。
前面的例子,等到六歲以後,有大人正式的教她這個字怎麼念,孩子才會學會讀寫。新西蘭科學家瑪麗克萊提出來,其實孩子的讀寫能力是自然發展出來的,因為對孩子來說,可不像我們大人一樣,把文字看作多正式和嚴肅的東西,如果它是自然的接觸文字,讓文字也就成為他生活環境中很平常的一個東西,他就會跟你學會認蘋果,任局子繫鞋帶一樣,自然而然的學會認字,所以關鍵不是你孩子幾歲開始識字,而是他學會世俗的方式是自然的還是機械。
如果是用機械的方式,就像前面說的,把文字和環境割裂開來,只管追求單純的認字,還是能認出多少字的形狀和讀音,而不管這個字在真正的語言環境裡是怎麼用的,那確實不好。
如何創造識字的環境?
如果是你為孩子創建了一個豐富的文字環境,讓他經常自然的接觸到文字真好玩,互動的過程中可以說是主動學習,他的閱讀能力和認知能力就會相互促進,一起飛速增長,這是閱讀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原來是指兩極分化,閱讀,是著名心理學家斯塔諾維奇提出來的,他通過總結了大量的研究,發現小時候就喜歡讀書的孩子,以後也會更喜歡讀書,而且讀書的能力更強,所以閱讀的馬太效應就是,你家寶寶會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會讀書。
但是如果錯過了培養他閱讀的能力和愛好,他以後可能就會越來越不愛多,越來越不會讀,為什麼會這樣呢?
斯坦科維奇認為,閱讀能力和認知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你家寶寶讀的越多,他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就越強,他的這個認知能力越強,他就更喜歡讀,而且讀的更快,閱讀能力和學習環境是相輔相成的,閱讀的本領越大,你就會給他拿更難的書來看,當他能夠更加快速的處理這些信息的時候,又進一步刺激他大腦的發展,使他的閱讀能力變得更強。
如果寶寶一開始就有閱讀困難,讓他的認知能力就會提升得慢一點,甚至會放緩他在閱讀上的進步,而且他的詞彙和知識增長的會更慢,結果他的閱讀能力提升就更慢了,所以運動能力高的兒童和閱讀能力低的兒童,在語文能力和對世界的認識等等方面,這些在機體上的表現差異會越來越大,就是兒童閱讀的馬太效應。
因此斯坦科維奇就提出來,要重視兒童的早期閱讀能力,不過還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閱讀有不同的側重點。
不同階段該如何培養寶寶認字呢?
三歲之前,以培養寶寶對書本身的閱讀熱情為主。
故事書的情節要簡單,繪畫和文字搭配好,換句話說,繪畫主要是反映文字的信息,這樣呢還是看繪畫,你給他讀文字,他就一下子就能夠理解了,而且自然學會了這幾個字的含義。
現在的繪本雖然不是童瑤了,但仍然要注意節奏感,最好仍然是那種朗朗上口的語言,因為孩子仍然是對這種語言更感興趣,孩子到了兩三歲以後就要注意給她選的繪本,應該是多樣化的,比如說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大。不同的顏色還有不同的主題,這樣就能夠全面的刺激他大腦發育,這個時候寶寶對書這個東西應該是很熟悉的,知道他是個很好玩的東西,而且如果是一本自己讀過很多遍的書,他就會主動拿起來,在裡面尋找自己認識的東西和人物。
孩子到三歲以後就可以理解故事的情節了,甚至還可以按照圖畫給別人講你們的故事呢,當你陪他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小技巧就是指讀,這是你伸手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字,給孩子讀出文字來。
我的孩子就是這麼學文字的,我從他差不多兩歲開始就給他指讀繪本,他那個時候雖然還不識字,但是跟著我的手指,他自己看看,這看看圖片,再聽聽我說的話,自然而然就把這些文字都給學會了,
這就是強調了孩子的自信意識。繪本反覆的讀,孩子就自然而然的認識熟悉的字了。我家的孩子就是這樣認識的他的名字的,他的名字裡有一個“西”字,講到“東西”的時候,他就指出來是西字,講到大西洋的時候,他就也很高興,還拉著我說,媽媽,還有什麼洋也有西字的?作為媽媽,也很自豪。
三四歲孩子的識字能力進一步發展,逐漸掌握了閱讀的技能,逐步能夠自主閱讀,也就是自己讀書,不需要家長陪讀,這就是提升孩子閱讀質量和數量的關鍵。
如果你家寶寶小時候閱讀能力就強,那他就會越讀越愛讀,越讀越會懂,這就會影響認知能力,也影響他的認知環境,這樣他就會跟同齡寶寶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閱讀要從娃娃抓起。
不用擔心孩子識字早了不好,只要你不是用機械的、隔離的方法,就灌輸孩子認字,而是互動的好玩的方式,讓孩子自然的學習漢字,那就可以使它更早的萌發出認字的能力,從而培養出強大的閱讀能力。
旅遊業的小喵老師
這個問題我有切身經驗,來聊聊看。
我家妞妞是從四個月開始學字的。當時接觸到楊健老師的早教課程,非常認同。加上我當時是全職在家帶孩子,就開始得比較早。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用楊健老師的字卡教,很大的字,很大的卡,每天陪寶寶玩的時候當玩具給她讀讀看看。推出去曬太陽的時候也拿著,看見車輛就拿出來“車”字,就是如此簡單,但是每天堅持。反正她啥也不知道,我就當給她表演呢。鄰居看見我跟看神經病一樣。(•̀⌄•́) 就這樣過了兩個月,突然發現我說字的時候她眼睛會看向那個字,後來測試多次居然都正確!就這樣堅持下去,到十個月我們回姥姥家時,她已經能準確拿到30多個大人說的字寶寶了,而且可以準確找到路上看到的學過的數字和漢字。就用這種玩字寶寶的方法,我們成功的在會說話之前就可以安靜地獨自閱讀,在不到3歲的時候就能獨自朗讀兒童讀物了。當時姥爺還不相信,說妞妞是把兒童讀物背下來的,結果妞妞現場指著姥爺看的報紙上的大標題和文章題目一一給他讀了出來!這下姥爺才相信妞妞是真的認識那麼多的字了呢!
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開學會發一些薄薄的圖書,是老師一學期上課用的教材。妞妞第一學期拿回來15本,我做個飯的時間她全讀完了,還說太簡單了,沒意思。第二學期,老師特意叮囑我,圖書不要提前給她看,因為老師教的時候她全都會了。
我家妞兒從小養成的看書習慣,簡直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連上廁所都捧著書。妞妞看書有個特點,會同時看好幾本書。家裡到處都是她看的書,一本一本翻開倒扣著,還不能動不能收拾,否則她要喊找不到了。我懷疑她這麼看可能啥都記不住,可是人家確實能知道自己哪本書看到哪裡了。這一點我至今也理解不了。
識字早對她的直接影響,就是上小學以後從來沒有因為不認識字而看不懂考試題,不需要像其他孩子那樣等老師讀題。而我也從來沒有陪她做過作業,因為她不需要我的幫助,一開始就能獨立完成作業。
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妞妞看了好多好多的書(她從小認字寶寶,看書全是看文字,不看圖畫書。)比較喜愛動物類和探案類的小說。閱讀使得她和同學在一起聊天玩耍的時候,能有更多話題和自我判斷,不自覺的成為了圈子裡的核心。老師也更喜歡和她溝通,很容易得到老師的喜愛,成為老師的小助手。而學習對於她來說也是一件並不費力的事情,一直穩居年級前三名。
但是到了四年級,情況就急轉直下了。原因是四年級開始上奧數課了。一入奧數深似海,從此讀書是路人。每天做不完的作業,寫不完的卷子,抬不起的頭,摸不到的書。一直到六年級上學期,妞兒再也沒時間看書了。有時候她把書櫃打開,嘮叨嘮叨計劃要看這本書,那本書,最後卻往往是她拿出來放在案頭,幾個星期後我又默默收回到書櫃中。這份無奈,無以言表。
幸虧過完年有了新政,小升初考試取消了,奧數課也被迫停課了,加上這學期學校減負,每天的作業少了很多,妞妞每天回家來基本已經做完作業了。現在每天放學後可以和我嘮叨嘮叨學校的事情,幫我忙活著做飯打個下手,吃完晚飯可以一起出去散步或者鍛鍊鍛鍊,回來後洗漱完畢,能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開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已經看完了《三國演義》,昨天開始看《紅樓夢》了。聽著她時不時發表點對劉備,曹操的看法,嘆一聲對關羽和張飛的惋惜,驚訝於某個老師講過的片段和細節,在一旁忙活的我,心裡感覺很舒服。這,不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正常生活嗎?
美媽美拍
不要信什麼識字早,會讓孩子失去快樂童年, 壓力大, 上學後因為都懂了會不認真聽課, 從而會產生厭學之類的鬼話.
只要孩子不排斥, 不痛苦, 早點讓孩子識字, 好處非常大.
首先學起來自信心強了. 前期學習吃力會大大挫傷自信心. 我身邊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 一個朋友的孩子, 幼兒園開始父母什麼也不管, 幼兒園什麼也不教, 加上本身也不是特別聰明的小孩, 結果從小學開始就學得很吃力. 每次都倒數5名左右(班上有45名學生), 語文學不好, 數學題目也就看不懂, 結果數學學得也不好, 就是英語稍微好些. 結果一直追到4年級才追到平均水平. 今年我家孩子去參加私立小學考試(我們在上海), 才知道差距巨大, 優秀學生上小學前都識字500以上了, 有些達到了1000.
其次, 識字早的孩子, 自主閱讀就越早. 閱讀是學習的基石. 讀得越多, 見識越廣, 思維越活躍, 學習自然也不是問題.
所以, 能識字早, 就儘量早點. 當然, 一定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壓力, 產生厭學情緒. 最好是通過遊戲方式以及日常生活識字, 比如看到什麼字, 就教教孩子.
中西教育
在眾多的孩子裡,我孩子算是識字和算數最早的孩子。我覺的孩子早識字,早會算術沒有什麼壞處,只有好處。
我孩子五歲以前看書從來不看帶圖的書,100以內的加減法都會做。他五歲多就上了一年級,由於他早就會了一年級的課程,考試總是名列前茅,這個大大的增強了孩子學習的自信心,他対學習感興趣了。在別的同學還不會的時候他都會,這是何等的優越感?使他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再就是我規定98分以上給他2元錢,在這樣的鼓勵下,他的學習一直不錯。
我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法好不好,我知知道我孩子現在讀博畢業工作了!
不知道大家認同不?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謝謝!
能媽和崽
想起四歲的兒子讀泡泡照相機的說明書那次,他拿著說明書煞有介事地把組裝步驟、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項都認真唸了一通。我特別驚奇他在哪兒學會認那麼多字的。結果等我拿過說明書一看,上面就畫了個照相機和一個禁止玩火的圖片,根本沒寫幾個字,那些說明內容都是他自己看圖編的!
因此我覺得孩子識字太早不一定好,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發展。小孩子都是通過圖像來認識事物的,以後學到高深的知識,比如高等數學和物理等都需要強大的想象力。而現在的簡體字不像繁體字那樣的象形文字,不能通過聯想記憶,必須死記硬背。
我從來沒有主動認真的教過兒子認字,從小給他講的故事書都是滿滿一頁紙的圖畫配上一句文字。到現在兒子基本能自己看圖講故事。玩玩具的時候也很注重他的想象力的培養,樂高積木和磁力片幾乎天天玩,但是我從來不教他該怎麼拼物體,都是讓他自由發揮。但是令我驚奇的是,他看了超級飛俠就會用樂高積木拼金字塔,看了海底小縱隊就能拼章魚堡,還能根據說明書用磁力片拼飛機和摩天輪。他還經常用樂高積木拼一些軸對稱的建築物,連兩邊積木的顏色都是對稱的。
作為一名畢業於985的偽學霸,我一直都認為充分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死讀書讀死書更重要。因此,我把兒子從天天學算數認字的私立幼兒園轉到了上學不帶書包天天玩玩具畫畫做遊戲的公立幼兒園。孩子的學習和教育是一場馬拉松,沒有必要贏在起跑線,也沒法從起跑線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