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區塊鏈產業融合峯會圓桌:區塊鏈行業落地思考與實踐探討

2018年9月21日,2018中國國際區塊鏈產業融合峰會暨區塊鏈產品與應用展在石家莊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石家莊市人民政府主辦,金色財經作為此次會議的承辦單位將對會議進行全程報道。

主持人:第二場論壇會就區塊鏈技術成果與未來應用發展進行探討。每場論壇會有六位嘉賓共聚一堂,共同給大家掀起兩輪頭腦風暴,相信大家的思路碰撞和觀點交鋒依然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思考。我們有請第一場圓桌論壇參與的嘉賓:區塊鏈聯合發展組織顧問、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金融專業特聘導師王彬生;鏈改行動聯合創始人高斌;清華X-lab青藤鏈盟研究院院長鍾宏;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文君;宏暢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源文。本場主持人由中國電子商會區塊鏈專委會執行秘書長、信德票改母基金總裁胡杰森擔任。我們把時間和場地交給他們。


中國國際區塊鏈產業融合峰會圓桌:區塊鏈行業落地思考與實踐探討

(圓桌:區塊鏈技術成果與未來應用發展進行探討)

胡杰森:今天的圓桌論壇時間比較晚,我們儘量以最短的時間給各位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企業家、觀眾奉獻最精彩的對話。我是主持人胡杰森,是中國電子商會區塊鏈專委會執行秘書長。今天這場圓桌論壇五位都是業內大咖,所以先給各位嘉賓一分鐘時間做個自我介紹。

王彬生:我剛剛演講過,我是王彬生,2013年涉足比特幣投資,後來2016年有了區塊鏈以後號稱“區塊鏈投資者老韭菜”,

高斌:大家好,我是高斌。我們現在正在做鏈改行動。作為鏈改行動的聯合創始人,我覺得非常高興來到現場,一會兒給大家詳細分享鏈改行動的具體內容。

鍾宏:大家好,我是鍾宏。清華X-lab青藤鏈盟研究院院長,也是區塊鏈3.0共識起草人、票改發起人。

陳文君:大家好,我是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的陳文君,是法鏈存證的負責人。這是2016年做的項目,目前每天的存證量是160-800萬份之間。

武源文:我是井通科技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北京宏暢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我們是基於井通基礎設施基礎上來做應用落地,區塊鏈應用的孵化以及區塊鏈基金方面的工作。

胡杰森:我也做個自我介紹,我叫胡杰森,是信德母基金聯合創始人,同時與青藤鏈盟共同發起票改實驗室,我也是鏈改行動聯合創始人和旗點區塊鏈生態創始人。今天主題是區塊鏈如何賦能實體經濟,希望在座的五位嘉賓談一談對區塊鏈如何賦能實體經濟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從武總開始吧!

武源文:其實我們在說的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我們都知道區塊鏈相當於是在價值互聯網上構建了一套金融系統。這套金融系統運轉的好和壞,取決於它後面應用的支撐,行業應用的落地。我們都說貨幣不創造價值,只有勞動創造價值。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在貨幣層面或金融層面做很多的炒作的話,實際上就是,用現在時髦的詞是“金融空轉”。

第二,我們希望通過不管是票改、鏈改驅動區塊鏈跟傳統產業的結合,構建整個產業生態,這樣讓整個產業的價值能夠在鏈上進行流動,這實際上就是最好的結合,不再是“金融空轉”了,這是我們現在在推動的工作。

陳文君:我對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理解是,區塊鏈是讓經濟發展升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我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數據,我們阿里生態的市值已經達到4000億美元,而上海市剛剛在2017年的時候GDP突破了30000億人民幣,這兩個數字非常接近,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你想上海是多麼有歷史的一座城市,而阿里的建成也就18年,那麼它的市值幾乎非常接近。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的經濟賦能。那麼經濟賦能的現在我們又碰到互聯網的發展瓶頸,也就是說在互聯網時代當中我們碰到安全性問題、信任問題,我們還要在互聯網平臺上繼續往前行的話,我們經濟的發展可能會有一些瓶頸。正是在這個時間結點上我們有了新的工具,就是區塊鏈。區塊鏈不僅僅是賦能,而是帶領整個經濟走向更好的階段。

鍾宏: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我一直想問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到底是個概念還是口號,還是真正可以落地的事。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一味良藥?還是一劑春藥?還是一劑仙藥?區塊鏈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仙藥讓你長生不老的藥,一般會鉛中毒死的快,所以區塊鏈不是萬能的。講區塊鏈什麼都能解決的,一定是大坑。

區塊鏈從今年年初將近8000億美元市值跌到不到2000億美元市值,一個大波浪,目前區塊鏈技術還處在早期,還是一個概念,所以這是一劑春藥,來的快去的也快。我們說區塊鏈是劑良藥,所以我們不提幣改、鏈改,幣改是春藥。第一代區塊鏈是比特幣,第二代是以太坊,第三代是數字代幣。一瓶酒、一個產品、一個房子,把這個資產上鍊變成票證,這件事國家在做,全世界在做。今天很多案例最終都是把一個資產通過區塊鏈技術票證化存在區塊鏈平臺上進行確權,就是數字票證這個概念。想跟大家講,區塊鏈到底是什麼?賦能實體經濟首先從共識開始,就是今天推區塊鏈3.0共識、推票證的原因,這是我的分享。

高斌:關於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我是這麼看的,賦能實體經濟,賦能什麼、如何賦能、怎麼賦能。我認為原點在產業上,而不僅僅是在金融上,所以賦能的時候我們不光是停留在智庫研究、思想考慮和研討上,我們更應該落在行動上,所以從啟動鏈改行動以來,目前為止已經落地了賦能實體經濟的具體措施。比如說如果說賦能實體經濟不能上到國家戰略層面、不上升到產業層面,它有可能就是小範圍的非常好的技術、非常好的思想。

那麼如何上升到產業和國家層面?

我們特意把我們的賦能實體經濟濃縮成一句話叫“區塊鏈改革”,簡稱鏈改。濃縮完畢之後還不不算完,我們希望通過頂層設計,所以今天在現場,我們把鏈改相關文件拿來了。經過我們一個多月的啟動得到了行業的共識,我們已經啟動青島、承德清泉、長沙鏈改實驗區,包括電子商會區塊鏈專委會一塊發起鏈改行動委員會,大約有四個協會加入。昨天跟央企確定了發展基金。從產業角度講,對接政府啟動實驗區。

剛才有嘉賓說了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要緊,放在實驗區裡。我們針對企業我們還要啟動實驗室,還要啟動發展基金、啟動技術服務隊,從四個層面把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全部在落地。預計到年底可能有10個地區的政府引導的產業園區或者是相關的政策會加入鏈改行動,這是賦能實體經濟最具體的表現形式。

我們希望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大家動起來、做起來,政府敢於發政府文件政府的紅頭章支持鏈改綜合實驗區。我相信之後的步子再大一點可以放到實驗區裡,可以通過央企基金支持,同時加入鏈改大軍。

王彬生:區塊鏈服務實體經濟這個話題對我來說比較新,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沒有想?還是我演講時的話題,我更多是從學術角度理解這個事情,我們想象的實體經濟可能在未來方式上有很大的變化,這是第一。

第二,實體經濟利用現有互聯網怎麼把內部信息交易成本降低,這是區塊鏈能夠帶來的很大的優勢。比如說滴滴的出現、Uber的出現,雖然還是中心化的管理平臺,但是極大的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把邊界擴展了,這無形當中都是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我們現在基於經濟、基於GDP的理解都是過去工業化時代商品和勞務總量的理解,可是隨著區塊鏈、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協作之間會展開,很多商品和勞務無形當中通過協作就實現了。比如說在英國教我學英語,我在中國教你學漢語,我們倆交易量很大,誰也不給誰錢,這中間沒有GDP。將來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直接協作,所以未來十年二十年還不是太能清楚。

但是對實體經濟我個人有一點建議,應該最大限度,由於信息的便利性給它利用起來。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經濟最終的活力是協作,那麼協作現在由於信息成本低,已經到了產品級協作,而不是公司級協作。跨國公司在未來越來越不重要,所以中國大量中小企業特別是生產型企業確實面臨著怎麼樣最大限度融到這場信息革命中來的問題,而不是說我們這些投資區塊鏈的人怎麼服務它,真的是一下子還不好回答。

胡杰森:其實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在很多場合發現最近這個行業很迷茫,因為早期參與這個行業的人,幣圈的人突然發現熊市到了,冬天來了,很多演講場合告訴實體的企業家,現在實體企業+區塊鏈的春天到來了,幣圈的冬天是實體企業的春天。我們發起票改實驗室,我們做了幾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我想各位嘉賓談了很多未來的理念。

我講一個具體案例,香港有一個很大的醫療機構,因為中國的疫苗事件我們做了一條鏈,做疫苗的鏈,發了疫苗的票。國內的人想去香港打疫苗可以用這個票來作為一種支付憑證,也是完全基於上鍊的可追溯的醫療產品。所以現在在香港醫療界我們也幫他們協助開發香港醫療公鏈,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還有一個雲南的企業家,雲南養牛的企業,他說他的牛是全中國最好的牛,我們就發了一個“雲牛票”,在中秋節,別人送月餅票,他送“雲牛票”,這個票對應了他的牛,完全整個養殖過程是可追溯的。所以我想我們現在看到大量的實體企業有大量的庫存、有大量的在傳統領域的一些痛點,那麼有沒有可能用區塊鏈這個技術來解決這些實體企業的痛點,這是我們跟中國電子商會區塊鏈專委會和清華聯合搞票改實驗室的初心,我們也是很希望各位傳統企業家可以擁抱區塊鏈,不要去炒幣。

我覺得企業家要研究怎麼應用,所以我想今天主辦方給我們的時間有限,我想最後各位嘉賓用最簡短的語言對區塊鏈的未來、對數字經濟的未來做一個展望。我們今天就不耽誤大家更多的時間,從武總開始,因為我們這場會的主題“數字經濟峰會”,各位嘉賓談一談自己未來的展望。

武源文:我所理解的數字經濟,也就是以後的每一個產業、每一個行業都會有個生態。這個生態是構建在區塊鏈上,這個生態所有應用跑在這個區塊鏈上,包括ERP、包括我們的營銷系統、包括我們的物流系統,整個生態在區塊鏈上進行業務互通、數據互聯,包括流量互導,是這樣的一個業態。區塊鏈作為這個生態的基礎設施,那麼生態和生態間的互聯通過區塊鏈之間的互聯,形成區塊鏈的互聯網絡。我所看到的生態是這樣的。

陳文君:我理解的數字經濟是數字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不僅是我們的財富往數字世界轉移,我們的經營、生活也慢慢往數字世界轉移。在轉移過程當中區塊鏈是一個基礎設施,在技術領域越是底層的東西越是重要,所以在這個階段過程當中,我們要對區塊鏈鏈有耐心,要對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要對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包容心。所以我們期待著更好的明天快點到來。

鍾宏:區塊鏈3.0,現在整個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到3.0階段。區塊鏈3.0帶來什麼?第二個關鍵詞“數權世界”,數字權益世界,這是與真實物理世界相平行的不可限量的世界。數權世界主要有兩條組成、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才能構成完整的數權世界體系。說到技術,聯盟鏈適合去做數字經濟,公鏈適合建立數字治理。這是我們給大家的一些分享觀點。

高斌:就像剛剛陳教授說的一樣,區塊鏈一定是未來社會的基礎設施。我認為未來會爆發十倍或一百倍的規模,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為止,中國經濟的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升級和動能轉換的紅利需要通過什麼方式來呢?我們認為通過區塊鏈改革,鏈改可以抓住。所以在這裡我們也歡迎更多的企業、項目到各地的政府主辦的鏈改實驗區去做實驗室,也歡迎更多的資本方加入進來去做鏈改發展基金,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讓目前的產業不僅做金融,而且讓產業決策滲透到國家決策,共同推動區塊鏈產業發展共築區塊鏈產業基石。

王彬生:

區塊鏈引起的這場社會變革才剛剛開始,我覺得還是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隨著茅臺酒的上鍊,將來遲早有一天茅臺酒會上鍊,鎖到鏈上來,到那天我們會突然發現消費和金融行為是一體的,到那天我們會發現茅臺股票不需要了,九千億市值也沒有了,所以社會變革,以這個具體例子暢想一下這個變革會非常深刻,會超出我們想象,在未來十年,最多是15-20年。

胡杰森:我總結一下,我個人認為對未來展望區塊鏈,第一從規模上,今天的移動互聯網規模有多大,我覺得未來區塊鏈的產業的規模就有多大,一切的資產甚至你個人,你這個人有多少價值,人的價值、人的智力資源都可以上鍊,在區塊鏈網絡上形成它的價值體系。這是第一個維度,未來整個區塊鏈產業的體量,我不說能超越多少今天的互聯網,它一定會和現在的互聯網體量不相上下,這是第一個緯度。

第二個維度,剛剛鍾院長講到,區塊鏈3.0,我們有一個叫數字治理的共識,就是未來社會很有可能往數字社會轉移的過程中,所有的商會、協會、校友會,我特別看好DOA組織形式,將來不是老闆中心化,所有企業變成合夥人制的DOA組織。每個人都為自己創業,跟比特幣一樣,跟礦工一樣在工作,你賺你所能賺到的token。

未來社會組織移形式會發生巨大的變革,在這個變革的初期就意味著巨大的機會,所以未來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我們的著眼點,我們先要賦能商會、協會、行業組織,讓行業組織用區塊鏈這個技術的工具再去賦能這些實體的企業。這是我對區塊鏈未來的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