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历史大决战:这位老太婆早就预测到了结局!

战国时代的赵国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国力空前强大。他的儿子赵惠文王在位期间,更是群星闪耀,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赵奢等良将,成为山东六国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因此秦军对赵国的打击一度受挫,还不时受到赵国的沉重打击。

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历史大决战:这位老太婆早就预测到了结局!

赵孝成王

但是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儿子孝成王即位后,情况为之一变。孝成王的用人能力不如其父,尤其是听不得忠言。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击韩国,将韩国的上党地区与祖国分割,成为一块飞地,上党的韩国官员们决定投靠赵国,将十七座城市献给赵国。

由于上党涉及秦赵韩三国关系,孝成王当时征求了他的叔叔,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的意见,赵胜的主意真是够直白:“我们调动大批军队,天天进攻敌国,都未必攻下一座城池,现在白白得到十七座城池,这真是太好了。"

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历史大决战:这位老太婆早就预测到了结局!

平原君

平原君的这个馊主意误导了他的侄子孝成王,赵国接受了。秦国昭襄王大怒,立即出兵攻打上党,赵国应战,双方争夺上党,在长平一带相持。

赵军的主帅是战国名将廉颇,他老谋深算,知道秦军强大,不能硬拼,想通过阵地战来消耗秦军,以逸待劳。

哪知赵孝成王是个求快之人,见廉颇避战,心急如焚,甚至想亲自统军出征,当然被大臣们否决了。

与此同时,秦国的丞相范雎为了让廉颇调离,发动政治攻势,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老将廉颇老了,不敢出战,容易解决,秦国最害怕那位曾打败秦军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的确,赵括的老爸是多次击败秦军。

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历史大决战:这位老太婆早就预测到了结局!

赵括的父亲

流言在赵都四起,众口铄金,经验不足而且对廉颇战法早就不满的孝成王耳朵软了,决定换将,让将门之后赵括上。

其实赵括的父亲在世时就曾经预言过:如果国家要用赵括,将来让赵国战败的肯定是他不成气的儿子。

名满天下的贤相蔺相如岂能不知,不过他老了,当时又身染重病,正躺在床上。听说换将之事,那是急怒攻心,给孝成王上书:“大王呀,我和赵括父亲是同事,赵奢多次说过,赵括不行,这个人只会读书,不懂随机应变,不能为将。”

孝成王那时年少气盛,只想快速求胜,更是犯了君主不能干预前线军政的大忌,要换一个年轻的改变廉颇的政策,他以为廉颇那老一套过时了,赵括年轻,正合他意。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铁了心要赵括,蔺相如的建议他都懒得听!

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历史大决战:这位老太婆早就预测到了结局!

蔺相如

赵括的母亲年龄很大了,得知蔺相如劝谏失败,儿子就要掌军。她便给赵王紧急上书制止:“我儿赵括绝不能任赵国大将,否则赵国将面临灭顶之灾。”赵王很吃惊,没有想到老相国反对,赵括的老妈也反对。

赵母说:“我虽不懂国家大事,也不懂兵法,但他父亲在时,他的行为方式与他的父亲是截然不同的。他父亲待人和善,身为将军,尚且屈尊亲自端饭招待别人,不拘小节,平易近人。大王的封赏,他父亲大多都赏给了部下,而且一心为公,受命之时,就很少过问家事。这样的人,部下如何不爱戴他呢?而我的儿子整天做什么呢,他当了将军,对士兵们正眼都不看一下。大王的赏钱,他不给部下,全部带回家。还常出去购买便宜的宅子,爱钱如命。我比大王了解自己的儿子呀,如若赵括为主将,国家就要出大事了。”

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历史大决战:这位老太婆早就预测到了结局!

但是赵孝成王是听不进去了,他的眼光让他无法接受这样合理的建议,他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君主。

最后的结果,赵括这位年轻的将军代替廉颇后,变坚守为主动出击,而秦军却秘密派遣名将白起进入前线军中。

一个不谙大阵的赵括如何是身经百战的武安君白起的对手, 四十多万赵军成了冤魂野鬼。决定战国历史走向的命运大决战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这一年是公元前260年。

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历史大决战:这位老太婆早就预测到了结局!

赵括的母亲虽不似丈夫精通兵法,但她从儿子的生活细节已看清儿子的为人,眼光比他父亲还高一筹!确实是知子莫若母呀!明知赵国就要战败,却不能阻止儿子祸害国家,这大概是赵母内心最为痛苦的事了!所幸的是,她有言在先,赵王自认倒霉,却不能诛杀赵家!这不能不说赵母确有先见之明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