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走了,萬科上演郁祝宮心計

王石走了,万科上演郁祝宫心计

上週末,知名自媒體人董小姐又發雄文:

隨後鬱亮拉薩晨跑10公里,展示50多歲年青人的肺活量。從秀肌肉到秀肺活量,鬱亮又在下一盤什麼樣的大棋?我們先來看兩張圖片(來源:一勺言):

王石走了,万科上演郁祝宫心计
王石走了,万科上演郁祝宫心计

大家猜猜,鬱亮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我們來還原一下萬科本輪組織架構改變的邏輯:

鬱亮其實是在學互聯網公司,以team為單位。有一個新任務,組成一個team小組,任務結束,新team解散。

但是,問題就出來了:

  • 傳統房地產公司是互聯網公司嗎?


  • 原來的獎金包制度,能不能適應新的組織架構?能不能調整到位?

萬科的這一套新玩法,其實並不新鮮。

大家還記得以前有個“揹包人”制度嗎?兩年前,遠洋地產總裁李明喊出“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鬥”,隨後對組織架構進行大刀闊斧調整。

我們比較一下,萬科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遠洋兩年前的“揹包人”制度相似度極高。

兩年後,遠洋“揹包人制度”實施效果如何?我們瞭解到,就一個字:亂!

具體怎麼亂法?就是一勺言後臺留言的各種亂象:

多了一個層級,溝通成本更高了。執行層還是做同樣的工作。

我倒是感覺這樣一改革,內部的溝通成本更高了,這樣會比以前有更大的部門壁壘。

是變得扁平化了嗎?難道不是多了一個層級嗎?多了一箇中心層,原來各部門負責人還是部門負責人,還在總部,但他們上面又多了一層中心領導層。設立三大中心後,中心內部各部門的溝通壁壘變小,相對應的,不同中心之間各部門的壁壘是否會增大呢?

形式上的變化很難改變日久彌深的矛盾!原來的條塊合併後能否起到化學反應很難說!畢竟在一箇中心內各個環節依然需要為自己負責!除非分配方式發生變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個人認為,這種管辦分離的架構,運行後會發現還是會存在問題,很多條線的管理會變得更加複雜。

當年中海一分為三後,溝通困難和多頭管理現象突出。本源是好的,如何走的更遠,拭目以待。

所謂的流程再造,只是一廂情願,不要為了內部矛盾而改,而要順應業務發展而改,目前看不出萬科的業務有了清晰的改變,就不清楚改革的必要和方向在哪裡。

不覺得是好事,最近變化太多了,物極必反。

運營部本身就有監督、協調的職責,如內部摩擦不斷則只能說明運營部本身沒有做好,至於管理架構,這完全可以實行管理層是董事會助手的這一改革,畢竟現在萬科董事會成員中合夥人還是佔多數的,董事會決策管理層執行,管理層也有提議權。

1,先看效果,三大中心核心是業務,財務和雜務,誰是親兒子不用說了吧,不過信息還是當皮球踢一邊了,兩個財務出身的頭子乾的又是傳統業務,確實不太跟得上時代,都ai了,還按套路來。

2,再看原因,核心業務被甩一臉塵,傲嬌和哭鬧不代表不在乎地位,新業務遙遙無期,你猜鬱亮心裡急不急,區首肯定不認是自己問題,四大區管一箇中國,管控半徑那麼大你猜鬱亮會不會動刀切一下看看效果。

3,再看結果,所以核心不是總部權力分散的問題,而是四大區首尾大不掉,總部開刀又下不去手,所以拉狠人上來當刀手,行成3打4的制衡術,不過動手也晚了,動作也慢了,只能算勉強蹭個流量,廉頗老矣,萬科我可不大看好你呦。

其實答案就在留言裡。分析問題的邏輯很簡單:哪個部門的權力增大了;哪位高管的權限減小了。

搞清楚這兩個問題,最終的答案就會浮出水面。

遠洋的揹包人制度,終其實質,就是集團收權,收了區域公司採購、招標等核心大權。

順著這個邏輯,我們再來看萬科的最新架構調整,同樣會發現這個結論:

區域公司的核心權力被剝奪,上交集團。

一個最表現的例子是,劉肖以前叫區首,現在叫合夥人。表現上看,是升了一格,很有面子。但實際上,代價是劉肖以前管理的招採等核心權力上交。

這還只是第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在區域核心權力集中到集團層面後,分別由集團張旭、孫嘉和王文金執掌。如果我們翻開他們三位的履歷,就會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鬱亮班底

所以說,鬱亮這麼一搞,總裁祝九勝的權力空間受到極度擠壓。

這就是萬科接下來最大的看點:(亮)(九勝)之爭

王石走了,万科上演郁祝宫心计

在王石時代,王石最終最心儀的接班人是祝九勝。在他被迫退出萬科後,安插了名不見經傳的祝九勝上位總裁,鬱亮接任董事長,高高在上。

王石的影子接班人祝九勝,江湖人稱九哥,能量非同一般。王石放了一枚超級核彈在鬱亮枕前,細思極恐。

據此推測,影子接班人祝九勝和鬱亮的纏鬥才是剛剛開始。鬱亮也要立儲呀!

比如在這次拉薩高原,劉肖出面宣傳。臺下就有人說,孫嘉是過度人物,孫肖才是鬱亮“親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