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拒绝当皇帝,有三大理由,被冤沐猴而冠

对于西楚霸王项羽,历来是毁誉参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看待项羽,他就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人,而且是已经定性的。其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项羽居然拒绝当皇帝,重新启动周朝的分封制度,逆历史潮流,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项羽拒绝当皇帝,有三大理由,被冤沐猴而冠

对于这件事,《史记》中太史公还记载着这样一件事:韩生去见项羽,让项羽以咸阳为都城,因为咸阳沃土千里,又有秦国几代明君的经营,十分富饶,又兼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项羽执意要回楚国称王,并且对韩生表示:富贵不归故里,犹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韩生出门之后大骂: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如此。项羽听说之后,就把韩生给煮了。

且不说这句话项羽究竟是否说过,毕竟读书人搬弄是非无中生有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就算说过了,难道没有道理吗,刘邦当了皇帝不也会沛县请了全乡老小吃一顿装一下吗?

几千年来,就连给了项羽“本纪”待遇的司马迁,也在这件事上把项羽真的当成那个爱洗澡的猴子。事实上,如果真的像某些人所说,项羽完全可以称帝却不称帝,才是完全不尊重事实,也不合情理。项羽当时真的有能力称皇帝,定都咸阳吗?我们从三个角度去看,会发现西楚霸王要比后世很多人聪明的太多:

项羽拒绝当皇帝,有三大理由,被冤沐猴而冠

第一:项羽抵达咸阳后,天下有能力成为一方诸侯的人非常多,项羽实力最强,与项羽接近的也有不少:汉王刘邦、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其次还有赵国、齐国、韩国以及秦国降将四大二流集团,我们可以看到,后来齐国发生内乱,项羽讨伐二流的齐国也并不容易。

人们只看到了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却忽视了当时的天时地利条件,误以为项羽每次都可以带领几万人战胜几十万大军。楚国大军至于是否每次都能以一克十,项羽自己比谁都清楚,别人瞎叨叨是没用的。

第二:咸阳在整个东周时期确实是易守难攻,然而秦国的土地也并非没有被三晋所攻取过。其次,如果汉中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刘邦是怎么打进汉中逼子婴杀胡亥献出都城的?章邯又是如何自杀的?所以说,依靠崤关、函谷关的天险,在天下诸侯群起的状态下,绝对不是王霸之道!如果自己在三秦旧地龟缩,赵国、齐国、韩国等等,都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坐大。

项羽选择彭城,除了这里是他的发源地、根基比较深厚之外,还有一个公认的重要原因:彭城地势开阔,方便西楚军队能够迅速的进攻各个不服从管理的诸侯国。

第三,楚怀王还在旧地,如果项羽坐了咸阳,诸侯为了压制项羽,必然首先尊楚怀王,天下归心,楚地归心,楚地归心则项羽手下士兵生异心,诸侯就可以无时不刻不去想办法干掉项羽。

这种情况下,如果项羽在咸阳称帝无异于掩耳盗铃,比沐猴而冠还蠢,这更使自己成为诸侯的靶子,而且秦国人心不归附,项羽只怕死的更早。

要说刘邦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一统天下,这其中的运气因素是很多的,军事天才韩信能够带领少数军队迅速扩张兵力,在当时的军事历史上是绝对的大奇迹;然后齐国集团内讧,赵国集团内讧,韩国集团内讧,这些都成就了刘邦的汉军最后的超强独大局面。

后刘邦攻打九江王英布,被一箭射中,当年就殒命了。如果不是英布和他的老丈人衡山王在刘邦死前发生内讧,刘邦死后天下如何真的不一定。

项羽拒绝当皇帝,有三大理由,被冤沐猴而冠

因此项羽的选择断然没有错误,可惜在巨鹿一战中,他已经用完了所有的运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