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低估的清代帝王,竭尽所能救国,却背负骂名

谈起历史上被低估的帝王,人们往往会想到刘禅、杨广之类,虽然成为亡国之君,千年以来在民间享有骂名,但正史上却客观的评价了他们,将他们的功过罗列,刘禅治蜀,杨广凿运河,这都是铁证。

然而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在位之时却实实在在的有着让国家蒙受屈辱的铁证,他割地赔款,还贬戍忠良,然而却不得不说的是,人们因为他的能力和处境太差而忽略了他的努力,后世只是一味的指责他,却没有体会到他已竭尽所能,失败的根本不在他,他却不得不承担骂名,这个人就是道光皇帝。

说道光皇帝被低估,倒不是因为他有多高明,而是因为他很努力。

被严重低估的清代帝王,竭尽所能救国,却背负骂名

道光皇帝一生主要的污点莫过于鸦片战争,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清朝与英国在各方面的差别如同天地,这是属于时代的差距,绝对领先的优势并不是一个皇帝所能够改变的。莫说道光皇帝,就是把他的圣祖太爷爷请来,也是无能为力的,就从整个历史来看,当时的情况纵然是秦皇汉武在世,也是枉然。

有人说当时清朝的GDP占世界的30%,这纯粹属于胡说八道,且不说英法等国生产力遥遥领先,就问一句清朝何曾统计过GDP?晚清末年真实的情况是,西方列强经过了一系列的近代改革,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尤其是英国,总面积3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接近5亿,工人们使用蒸汽机进行生产,效率是中国工人的几百上千倍,GDP会比清朝低?

被严重低估的清代帝王,竭尽所能救国,却背负骂名

道光皇帝所统领的国家,是一个全面落后的国家。很多人喜欢用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与中国清代的几位皇帝相比较,但实际上清代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曾拥有彼得一世的改革环境。我国数千年留下的封建儒家传统积弊,根本不存在改革的可能性,就算是道光死后100多年,学习西方的改革还在纠结中踟蹰,哪怕时至今日,仍有人认为诸葛八卦阵可以困住八国联军,中国功夫真气隔山打牛,中医远胜现代医学,他的称只是高手隐世了。

因为数千年来,无数人依附在这些传统技术上生存,根本不想俄国那样与欧洲相邻,对现代社会发展看的真切,且不说道光皇帝根本无法接触这样的视角,就算他心里明白,有心去做,也根本做不到改革。

事实上他是一个优秀的守成之君,生活简朴,谥号为“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只为了把江山治理好,只可惜世界已经不是旧世界了。一个不贪图自己享受的人,无论做错了什么,都很难怀疑他的初心。

道光的第二个污点是发配了林则徐,起因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琦善等人要求与英国媾和,惩治了林则徐,而道光皇帝晚年也不愿意见林则徐,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误国。实际上,这种解读非常偏颇,要说是谁成就了林则徐的千古美名,道光皇帝当仁不让排名第一。

被严重低估的清代帝王,竭尽所能救国,却背负骂名

道光皇帝大臣们征求禁言看法,林则徐等人力主强硬,而温和派更在多数,道光皇帝力排众议并且委任林则徐,这表明他本身更倾向于禁烟。而道光皇帝晚年不愿意见林则徐实际上有别的解释,因为如果他那么厌恶林则徐,当初一早就把他咔嚓了,更不会晚年重新启用林。这标明他心底有数,只是力不从心。

抑郁而终的道光临死前重新启用了西陵,原本清廷已经决定不再启用西陵,有人说,道光自己感觉没脸去见康熙和乾隆,所以决定把自己埋在西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