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汽車出呼和浩特市往南郊行駛,不長時間停在昭君墓景區。昭君墓已經改稱昭君博物院了,面積比過去大了不少。進入昭君博物院大門,是一條直通昭君墓的神道。神道上依次排列著漢白玉製成的董必武詩碑亭、王昭君塑像亭、牌坊。最引人注目的是巍峨高聳的“青冢”下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並轡前行的青銅塑像,單于側身回眸,昭君含情脈脈,那坐下馬兒也作繾綣狀,這琴瑟和鳴的深情帶給人無限遐想……

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墓區內昭君故里、匈奴文化博物館等建築群及墓表之類的裝飾性建築星羅棋佈。綠樹叢中碑碣林立、亭臺遍置,整個博物院恢弘大氣、莊重典雅。此時,太陽開始西沉,西方天際彩霞絢爛,陽光透過彩雲灑在潔淨的墓區內、灑在遊客們身上。昭君博物院在滿天彩霞的映襯下顯得寧靜而又肅穆。

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景區的遊客絡繹不絕,或駐足瞻仰,或與靜穆端莊、溫柔賢淑的昭君姑娘塑像合影留念,極少有高聲喧譁者,人們刻意地將腳步放得極輕,似乎在擔心驚擾了長眠於地下的這位美麗女子的幽夢。我隨著人群沿筆直的神道緩緩行進,漸漸來到那座被喚做“青冢”的昭君墓前。這是一座用黃土夯成的大土丘,佔地面積73畝。當地傳說,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時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被稱作“青冢”。

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冢頂是一飛簷斗拱的六角亭,亭內置石碑一通,一面鐫刻“大德”二字,另一面是靜雅端莊的昭君畫像。那飄逸的衣裙,讓人聯想到她婀娜行走的姿態,安詳的神態,把人帶入兩千年前那段“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歷史時空。

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今湖北省興山縣寶坪村)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呼韓邪單于得到天生麗質、容貌出眾的漢家姑娘王昭君,自然喜出望外,他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意思是通過和親將與漢朝建立永遠和好的關係。漢元帝更是將和親看做當時極其鄭重的大事,下詔改年號為“竟寧”,意思是永遠安寧。

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王昭君的自請求行之舉,固然有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和把握自身命運的要求,但她畢竟經過了深思熟慮,她不能不考慮到,出塞和親要面對朔北的苦寒,要面對異族異域生活習俗的差異,要面對語言不通的困擾……

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這些都沒有動搖昭君出塞和親的決心,她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出塞的漫漫長路。苦也罷,樂也好,在昭君面前都不重要了。出塞僅僅是她人生舞臺上展示自我的序曲,她在辭別自己的家鄉後,就伴著呼韓邪單于生活在遙遠的匈奴遊牧地。在寒星冷月、悽風苦雨的胡馬北地裡,為漢匈間的親善、團結、友好而積極奔走,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從此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王昭君不但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漢匈兩族交和結好事業,她的女兒、女婿、外孫以及老家的兩個侄子也都為漢匈間的民族團結不遺餘力地鼓與呼。

昭君出塞是急於擺脫老死宮廷的悲劇還是另有他故?

在青冢之上,我重溫昭君的故事,感悟這位奇女子的高風亮節,直到夕陽西下。茫茫大漠、古墓碧草、琵琶聲裡、立盡斜陽……眼前的意象,是一種說不出的惆悵與悲壯。在脈脈餘暉裡,我與昭君告別,沿古墓另一側的石階朝下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