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劉益謙,人喊其毛毛,堪稱近十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第一藏家, 每年購買藝術品在幾億元,甚至十幾億元。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劉益謙

記者:您從事收藏很早,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能否簡要介紹下?

劉益謙:1978年後,改革開放開始,國家著手經濟建設。只要 國家穩定,老百姓有一定的財富,就會對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喜愛, 就會喜歡藝術品。因為它傳承記載了很多的東西。我們是一個泱泱大 國,這種民族自豪感是很強的。不僅僅是我,只是我用不同的方式表 達對藝術品的喜好,人家可能不是用的我這種方式。我通過公開拍賣 的方式,參與到收藏當中來。

有了這個背景,我認為我買藝術品也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也不是 因為當時有什麼規劃,人生本身就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你想20年前我 買藝術品的時候才30歲,我能看到20年後的今天嗎?我能想到開美 術館?那是不可能去想的問題,也想不到這個層面。而且藝術品原來 的交易方式,從古到今都是你轉讓給我,我轉讓給你,轉讓過程中兩 個人感覺受讓價格可以,但是沒有相應的供應價格、市場價格作為參考。拍賣很簡單,排除非理性的因素,參考人家的價格去決定你這件東西花多少錢買。到今天為止,我的作品基本都是從公開市場競拍來的。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劉益謙、王薇夫婦

記者:是不是從小就有藝術因子?20世紀90年代時,是從收藏 角度還是投資角度購買藝術品的?

劉益謙:也沒有什麼藝術因子。好的東西曆代都會有人收藏,因 為它會升值,更多的還是從投資的角度,加上我很喜歡。收藏家收藏 一件藝術品,我認為是從兩個角度,一個是這個東西本身能給你帶來 一種愉悅;第二它會帶來一種滿足感或成就感,就是這個藝術品可能 會升值。收藏是離不開市場價值的。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巨幅明代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

在香港佳士得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巨幅明代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以3.1億元落槌,創下拍賣新紀錄。據悉,拍得這件天價藝術品的是滬上藏家劉益謙。


記者:據說,您和夫人內部有分工,您主要涉及古代方面,夫人負責當代這塊兒。具體在收藏中真的是有這種分工嗎?遇到分歧的時候怎麼辦?

劉益謙:字畫她很少關心,油畫我最近比較關心。從拍賣油畫角度上,我基本上還是支持她的,不參與。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5036萬買一本字帖

劉益謙在2013年9月的蘇富比紐約拍賣上買下了蘇軾《功甫帖》(約1790年)

記者:現在一城兩館已經辦起來了,規模也很大,需要耗費大 量的人力、財力,您對館的定義,是純公益性的,還是將來讓它自我 發展甚至開始盈利?

劉益謙:美術館在中國乃至在亞洲,不管辦了多少年的,基本上 都是在虧錢。我當然希望它能在財政上收支平衡,但是我這一代肯定 是看不到了。關心藝術的人越來越多了,對傳播中國的文化有積極意 義就夠了。這種傳播是沒有盈利模式的,它不掙錢,所以它只能是公 益性質,能做的就是儘量節省開支。

我為什麼把美術館的名字叫“龍美術館”,而不是我自己公司的 名字,是因為我不需要它給我帶來附加的價值,我想做一個純公益的 事情。我公司的盈利還是不錯的,但是美術館是我自己願意做的,我沒必要把我的個人愛好跟我的商業行為掛鉤。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上海龍美術館

記者:建了兩館,庫存也是很豐富了,在這之後您的收藏力 度有增無減,再過幾年東西越來越多了以後,有沒有計劃擴大您的 美術館?

劉益謙:不弄了,牽扯精力太大。時間上的錯位我開了兩個館, 如果沒有這個錯位,我只開一個美術館就可以了。浦東館是用了我買 的商品房用地,建設時又花了不少錢。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記者:您一直比較謙虛,說自己對藝術品的鑑賞不是很瞭解, 但是您收藏的都是大家的作品,您收一件東西會經過什麼樣的流程, 或者說最後誰確認了之後您才會購買?

劉益謙:我這麼多年買東西,沒有一件是別人最後給我確認了 的。其實鑑定這事情,憑的是閱歷和見識。但是隨著現在科技的進 步,東西的質量都比原來提高了很多,我願意相信市場。天上不會掉餡餅,現在全中國也沒人敢說自己是絕對的權威和專家,一件東西很 多人都懂,大家心裡都有數,所以我願意聽大家的意見,而不是某一個人的。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您平時有沒有固定的,對您收藏鑑賞提供專業意見支撐的團隊?

劉益謙:一直有的,至少有七八個人的書畫鑑定專家或行業人士。跟他們探討,聽聽大家的看法,最後自己做出決定。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收了這麼多的東西,有沒有對您的藏品進行一個估值?

劉益謙:沒有這個必要。我認為,就算估了值,這些東西也不是我的,變了現也不是我的,我也花不完。男人需要一些事業成就感, 這些錢再多我也用不了,人一天能用的錢總是有限的。現在我用自己 的財富積累了這麼多藝術品,我認為已經很好地把這些財富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大家覺得您的民營美術館已經成了一個標杆。您認為還 有機會再建一個像您這樣的民營美術館,並達到您的高度嗎?畢竟民 間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了。

劉益謙:

我認為機會還是有的,就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收藏是一件費力、耗時又費錢的事情,中國有很多有錢人,但不是說現在有錢 就能一夜之間把東西都收起來的。我花了20多年,才收了這些東西。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您建的美術館,可謂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您買的東 西都很貴,動不動就幾千萬甚至過億,您每年有預算嗎?

劉益謙:還是有預算的,有時候控制不住。我收藏得 很雜,古代近現代書畫、瓷器、油畫、雜件我都很喜歡。一個人的收 藏,沒必要歸於哪一類。哪個點能代表我們的文化,代表我們民族最 精髓的東西,哪個東西就值得收藏。你說到底官窯好還是字畫好,沒 人說得清楚。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一個明成化的杯子賣兩個多億,拿來喝茶,您真喝了嗎?

劉益謙:只喝了一口。我是一個男人,玩一下這個東西,很正常。我認為有看法的人是神人,我是個凡人,凡人肯定有好奇的啊。 你想,換成你也會喝的,這個杯子兩億八千萬元的。兩億八這麼小一 個杯子,其實是很隨性的一個東西,我感覺是一個人一種真實情感的流露。我認為這沒什麼好驚訝的,我又不是買個兩億八的杯子天天喝茶,如果天天喝,那你說我土豪我沒意見,可我就喝了一口。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您見證了這麼多年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歷程,您覺得未來藝術品哪個版塊的收藏投資機會更多?

劉益謙:我認為都有機會,但是門檻越來越高。有些話我不好 說,藝術品本來就是花閒錢玩的東西,少數人才能玩得起,暫時沒有 閒錢的人應該多去看。現在說全民收藏,全國有7000多萬人收藏, 但大多數人收的都是假的。平時到處有推銷古董的,但絕大多數是假 的,哪有那麼多真東西。拍賣跟市場比較近,拍賣公司是越來越徵集 不到東西,為什麼這麼多拍賣公司到處跑來跑去,根本就拿不到東 西,真的沒有啊,不可能挖地三尺啊,全世界挖也不可能挖到。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您有沒有考慮收些國外的藝術品呢?

劉益謙:我和我太太也關注,現在買了一點,但是不多,因為 對國外整個文化的背景不太瞭解。從我太太這個角度來講,國外的, 主要是油畫和裝置多一點。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的,主要收 藏一些亞洲的。在這個基礎上,慢慢買過幾個西方當下比較活躍的藝 術家的作品,也辦了個西方藝術家的展覽,對於西方藝術的瞭解,需 要時間。現在西方比較有名的畫廊,也總是向我推薦一些東西,其實 這個急不來,我認為美術館應該做好我們本土化的東西,我才可以從 民間角度,去和西方對話。將來會去收藏些西方比較經典的,如畢加 索、凡·高等人的作品,現在價格不合適,太高。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對於接下來的藝術品市場您怎麼看?

劉益謙:我認為藝術品持續發展是沒問題的,但從拍賣公司來說 的話,我認為市場壓力越來越大,徵集不到東西,這是要命的事情。 徵集太難,加上很多東西都拍過,一張畫拍三次,佣金漲了50%,100 萬元的一張作品,轉三個手,150萬元 ,本金就要150萬元,還不要說你賺錢。現在喜歡的人多,參與的人多,原來可能三年五年拍一下, 現在可能一年半年拍一次,流通的時間在縮短,在加快。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收了很多藏品,可是您收藏當代書畫的東西卻很少,您是怎麼考慮的?

劉益謙:當代書畫,價格比當代油畫波動還要大,我不太關心這 塊,當代書畫我收到範曾、黃永玉為止,更年輕的我基本上沒買過。 當代水墨和當代書畫我覺得很難有個突破。怎麼去突破?你認為突破 了,別人可能不這麼認為,齊白石不是你認可的,不是我認可的,是 市場認可的,這麼多人認可的,他有了時間的沉澱。中國傳統有的字 畫有1000多年曆史了,書畫超越前代人肯定是需要時間。因此價格波 動會比較大一些,前陣子範曾作品的價格波動就很大,這麼大的畫家 波動都很大,何況是年輕人。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藏品

記者:您評判當代油畫是站在中國的範圍來評判還是站在世界 的範圍來評判?

劉益謙:中國油畫已經和世界融合了。你看中國一些年輕的油畫 家都去國外辦展覽了,全球一體化了,和西方的交流也多了。我認為 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這麼快肯定與全球化有關,很多80後畫家的畫,我 都買了,他們有些和世界上最大的畫廊簽約,技術是夠的。只是西方對我們瞭解的比對我們瞭解他們的多。

投資大咖專訪:劉益謙的收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