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没有农民起义?只因宋朝的“退休制”,60岁后国家养你

你口中的“弱宋”是司马光眼里的“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这句诗就是司马光先生感叹当时百姓生活的奢侈,就连街上的商贩和下地干活的农民穿的也是一副官僚做派。

为何宋朝没有农民起义?只因宋朝的“退休制”,60岁后国家养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状况非常好,百姓们生活的很富足,正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画的那样,献给宋徽宗的时候,人家都不以为然,因为这在宋徽宗看来无非就是正常生活的场景,没有什么别出心裁,值得夸耀的地方啊!

为什么这样的场景对于宋徽宗来说是司空见惯,不值一提的呢?这不得不说的就是宋朝非常发达的工商业了,中国一向是小农经济,是农业大国,可是偏到宋朝这里工商业繁荣,这又是因为宋太祖一改过去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推行比较自由的土地买卖和民间借贷政策,这就导致了地主豪强不断兼并土地。

为何宋朝没有农民起义?只因宋朝的“退休制”,60岁后国家养你

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也对土地兼并有些抑制作用,不过大多数农民还是买不到土地,再加上明智的君王鼓励发展工商业,所以这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也不至于失业了,反而更挣钱了。

除此之外,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那也就是说那些饥民灾民可以去部队,不仅为国报效,而且可以吃军粮,最关键的是军人可以带上自己的家人,国家一直养到你60岁退休,多好啊!

为何宋朝没有农民起义?只因宋朝的“退休制”,60岁后国家养你

这样一来饥民灾民有着落了,农民想开了去从商了,谁还想着天天去起义呢?所以,中国历朝历代中,唯一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朝代就是宋朝了。(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起义都是艺术效果,根本没有形成规模。)

“你好我好大家好”,说的就是宋朝了,百姓想要舒服安逸,那么政府一定也是钱袋子很足的!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政收入是政府的血液命脉,所以宋朝政府为了获取高额财政收入,对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如盐、茶、酒、矾和进口商品实行专卖与合买。

再加上收些商业税,这每年的财政收入必然充足了,不像历朝历代的政府都要剥削压榨农民,加收许多农业税来填补财政亏空,不仅收不了几个钱,还烙下了骂名!

为何宋朝没有农民起义?只因宋朝的“退休制”,60岁后国家养你

好像说到现在都是觉得宋朝很强啊,国富兵强,皇帝还受百姓爱戴,可是为什么在世人的印象中还是只记得“”弱宋”“唐强”呢?

这可能与宋朝的国土面积没有唐朝大,加之开唐盛世的繁荣印象实在太深了,所以我们总是放大唐朝的强盛,更何况唐宋开国背景截然不同,唐朝开国时有隋朝的大一统,天下大势已定,自然容易步入正轨。

而宋朝在五代十国四分五裂、军阀混战完成的统一,这难度系数比唐朝高多了。再加上唐朝只是在开国的时候国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240万平方公里,可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国土面积直降至800万平方公里,虽然到宋朝的国土面积只有460万平方公里,可是这是货真价实的。不像唐朝那时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是为了防止突厥人抢夺丝绸之路沿线的利益,而宋朝时已经没有必要再像唐朝那样大规模的设置了,因为原先的这个丝绸之路已经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崛起。

为何宋朝没有农民起义?只因宋朝的“退休制”,60岁后国家养你

经过以上来看,我们口中的“弱宋”实际上一点也不“弱”可是也无法摆脱这么一个帽子,可真的算的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另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