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前首富80歲出山,欲賣廠房自救,曾騙國家1億補貼遭重罰

文|AI財經社 裘雪瓊

編|梁夜

2018年9月19日上午,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力帆股份”)發佈關於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稱《知豆欠薪、力帆欠款,新能源產業鏈資金問題漸顯》的報道,存在不實情況。

不實之一在於“力帆近期被爆出供應商追討貨款的消息”,公告稱已向公司相關部門瞭解,公司目前與供應商合作關係良好,除個別供應商質量糾紛之外,沒有供應商追討欠款的情況。

另外,針對上述報道中“據統計,今年1月至今,力帆控股已經進行了16次股權解押和質押操作,以進一步續貸”的表述,公告如此解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質押融資是市場上常見的融資手段之一;公司控股股東質押率為62.85%,質押風險在可控範圍內,不存在平倉風險或被強制平倉的情形,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

一定程度上,這份公告也折射出力帆股份正處於困境之中。這家重慶老牌製造企業,早年因製造摩托車發家,隨後主營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曾九度入選中國企業500強,且連續多年位列重慶市出口第一名。

但眼下,主業汽車多年虧損,新能源汽車發展蹣跚,汽車租賃模式前景不明,力帆股份債務壓力重重,處境嚴峻。

連續4年負債率高於70%,出售廠房換收益

供應商追討貨款一事,發生在2018年8月初。

根據《經濟觀察報》當時的報道,力帆集團的2級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下稱“力帆乘用車”)採購部一位員工爆料,稱力帆乘用車部分供貨商要求力帆結清貨款才能重新供貨,另一些供應商直接找上門來要求付清貨款。

對此,力帆股份董事會秘書郭劍峰的回應是“個別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不達標而產生了糾紛”。他未詳細說明哪些供應商的產品有問題,同時承認公司遇到了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問題。

力帆股份的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力帆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9.7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6%;淨利潤為1.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1%。在負債方面,力帆股份目前資產負債率為75.02%。實際上,力帆已連續4年負債率高於70%。

截至 2018 年 3 月底,作為力帆股份控股股東——力帆控股的全部對外債務為 278.63 億元,其中短期債務佔其全部債務的 81.53%;其次,力帆控股的企業經營性淨現金流為 -2.22 億元,長期處於負值;而且,力帆股價處於上市以來最低的價格區間,一直在 5 元附近徘徊。

資金壓力之下,自年初至今,力帆股份已進行 16 次股權解押和質押操作,原因就是亟需資金輸血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

此外,力帆股份試圖賣地換取流動資金。2018年2月,力帆股份發佈公告,宣佈計劃在重慶兩江新區範圍內擇址修建新廠區,同時搬遷力帆乘用車現有的乘用車生產基地進,以此獲得約15億-25億元的土地出讓收益。

一個月多月前, 80歲的創始人尹明善現身力帆股份2018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他坦言,公司“大概還有33億元的債券到期需要歸還,我們隨時都想到這些事情,增發部分資金可以拿來還債,但是更多的,我們還是要從經營上想辦法。”

重慶前首富80歲出山,欲賣廠房自救,曾騙國家1億補貼遭重罰

尹明善進一步提出,“我們還有很多的閒置資產,比如上新街的土地,閒置差不多已經10年了,廠房一直空著,我們想辦法處理,跟南岸區政府商量。目前經濟形勢嚴峻,我們要密切觀察。”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力帆股份的自身發展戰略和新能源化進行並不順利,兩者均影響了其汽車的銷量和盈利。

力帆股份2018年1-6月的產銷數據顯示,其上半年累計生產54562輛汽車,其中傳統乘用車為51067輛,新能源汽車為3495輛;月平均生產汽車大約為9094輛。“對於一家產能為18萬輛整車製造商而言,這樣的數字無法令其主業,也就是汽車製造業達到盈利的規模水平。”《經濟觀察報》如是評價。

此外,產品質量問題也困擾著力帆股份。

知乎上,ID為“霸氣的加油過好每一天2008_542”的網友大吐苦水。他買的力帆邁威汽車開了3萬公里,尾牙就爛掉;他打電話給廠家,被拒絕保修。“千萬不要買力帆汽車,以後悔都來不及。”他留下警告。

20天前,有廣州網友發佈一輛力帆新能源電動車疑似自燃起火的視頻。隨後,力帆集團給出回應,稱網傳起火車輛為力帆650EV電動車,發生事故是由於廣州連日暴雨,車輛被雨水浸泡超過2小時,而車主並未及時與服務站聯繫,繼續用車導致電池著火。

一年賣50萬臺摩托車發動機,純收入一億元

深陷泥淖的力帆股份,曾擁有過高光時刻。

故事要從創始人尹明善說起。這位個子瘦高、面容清癯的耄耋老人,經歷曲折——1939年,他出生於重慶涪陵一個小地主家庭;12歲因政治運動和母親在荒山頂上艱苦謀生;在重慶一中就讀高三時,他被揭發“有右派言論”,隨後被升級為“反革命”,在20多年“牛鬼蛇神”的生活中苦熬。

直到41歲,尹明善才獲得平反。“姜子牙 81 歲出山,我今年才 41 歲,一切都並不算晚。”憑這股信念,他成為重慶電視大學英語教師,又轉行成為一名編輯。七年後,他辭掉鐵飯碗,通過經營出版賺得第一桶金。

51歲那年,重慶市最大的民營二渠道書商尹明善將一倉庫的存書拉到廢品回收站賣掉。他打定主意,“不被生活的潮水裹挾向前”,做自己真正該做的事業,“像像騎士堂·吉訶德那樣,手持長矛,向命運的風車挑戰。”

上世紀90年代,重慶“摩托幫”全國聞名,既坐落著兩大行業巨頭“嘉陵”和“建設”,還匯聚了一大批生產銷售摩托車及配件的民營企業。

1992年春天,尹明善回老家看望母親,碰到一個經營摩托車廠的朋友抱怨,從沿海省份買進口發動機價格太高,本地的嘉陵、建設又不肯賣價格較低的發動機給小廠。他嗅到了商機。

1992年,尹明善投資20萬元註冊創立“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在租來的40 平方米不到的車間裡,他給9 名員工打雞血:我要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摩托車發動機。

事實證明,這並非狂言。創業第三年,當國內主流發動機還在採用腳踏式啟動時,轟達投入 100 萬元開發出 100mL 電啟動發動機,一舉賺得 1500 萬元;隨後推出的110mL 立式機,一年賣50 萬臺、純利潤達1 億元。

轟達保持了幾乎每半年就上新一款產品的速度。有一段時間,國內生產摩托車的大企業如新大洲、錢江、港田等都購買轟達發動機。

而尹明善再次跑在同行前面的一點是,他將目光投向海外。自1999 年起,尹明善兩年內抵達20 多個國家,逐步在越南、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家和地區打開銷售市場——截至 2001 年,售出184萬臺摩托車發動機,銷售收入超過 38 億,位居全球第一。

2000年,“轟達”變身“力帆”,開始發力摩托車生產,重點開發主打運動、休閒、時尚的新品摩托車,並建立“力帆”、“轟轟烈”、“氣派”三大不同排量的品牌。

重慶前首富80歲出山,欲賣廠房自救,曾騙國家1億補貼遭重罰

同年,尹明善以5.2億元人民幣的個人淨資產,被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列為中國的50富豪之一;他斥資 5580 萬元買下了寰島俱樂部,將其更名“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此後幾年中,《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年年有他的名字。

2003年,尹明善當選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位步入省部級高官行列的民營企業家。

無爆款車型,質量偏低,銷量慘淡

在摩托車行業聲名顯赫之際,尹明善又改了跑道——這一次,他看中了需要投入更多、須冒風險更大的汽車業。

2003 年8月,力帆收購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 80% 的股份(後增持到 95% ),並將企業名稱改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產品商標由“北泉牌”改為“力帆牌”。

這無異於瘋狂之舉——不僅耗資巨大,而且缺技術、缺牌照——幾乎能將力帆帶入萬劫不復之地。尹明善所揹負的壓力,不比如今的賈躍亭小。

但他不氣餒,曾吐露內心:“如說寶馬可以賣到 100 元一斤,力帆的車如今只能賣到 30 元一斤,這就是差距,也是我追趕的目標。”

也有人勸他,力帆這時候造汽車,是不是晚了點?他是這麼回答的:革命不分先後,造車不分早遲。

此般堅韌,終讓尹明善守得雲開見月明。2005年12月,他拿到望眼欲穿的生產轎車的批文。2006年1月,力帆 520 轎車全球同步上市。他心情激動,在上市現場即興賦詩:“當年追車兒,今朝造車人。恍然如夢中,幸運中國人。”

四年後的11月25日,尹明善帶領力帆以國內首家民營乘用車企的身份成功登陸 A 股。上市後,力帆集團市值達 100 億,擁有力帆 80% 股份的尹明善身價一路飆升到 80 億。

重慶前首富80歲出山,欲賣廠房自救,曾騙國家1億補貼遭重罰

但問題逐漸湧現。其一,力帆本身營收能力有限。前期主要依賴於摩托車、發動機業務,後期摩托車銷量銳減,盈利大幅下滑,這導致支持汽車研發的資金吃緊。

其二,力帆旗下車型多達十幾款,產品佈局完整,卻始終拿不出一款爆款車型。尤其是2017年面世的X80車型,高配置僅售10萬元,本想衝擊10萬元檔這一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市場,卻被行業普遍質疑是山寨版的豐田漢蘭達。X80 慘敗,上市之後單月最高銷量為 429 輛;同日上市的軒朗最高銷量為 6654 輛,五月份銷量也跌到了 1532 輛。

其三,力帆汽車質量堪憂。在汽車之家發佈的 2016 《中國乘用車市場整車質量表現研究報告》中,力帆汽車以 658.2 的故障係數排名榜單倒數第四,遠遠高於行業平均的 486.9。

在 2017 年第三期 C-NCAP 碰撞測試中,力帆軒朗得到39.7 分,為當期最低,而且側面安全氣囊、 ESC 等安全配置統統缺失。

可以用“慘淡”形容力帆近年的銷量數據。2016年力帆傳統乘用車銷售12.87萬輛,同比下滑3.48%;2017年實現傳統乘用車銷量12.5萬輛,同比下滑2.3%。

2018年7月的產銷快報顯示,1-7月力帆累計銷售新車為13247輛,除了邁威和軒朗兩款車型的銷量能達到三位數之外,其餘車型均只有兩位甚至一位數的銷量。而比亞迪、長城,一款汽車車型一月內就能賣出上萬臺。

這或許與力帆內部的管理混亂有關。

兩年前,ID為“兩河流域的候鳥”的網友在知乎回答“如何評價力帆汽車、力帆集團?”,提出如下問題:

1、技術高管平均一年半一換,以前有個通用退下來的高管,董事長親自請了兩回,都不到一年,兩回都被擠兌走了。

2、項目小組立了撤,撤了又立,有的車型三番五次重啟,就因為上面變動太大,一把手屁股沒捂熱就撤了。

3、一天八小時,員工有效工作時間不超過三小時(車間除外),一杯茶一份報,一坐一天。

AI財經社發送知乎私信、試圖聯繫該網友核實,但截至發稿前,未能收到回覆。

唯一的好消息來自國外市場。自2011年開始,力帆汽車出口到俄羅斯、伊朗、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累計總數超過20萬輛。在俄羅斯,力帆汽車2017年賣出近1.7萬輛,連續7年獲得成為在俄羅斯銷量第一的中國汽車品牌。但杯水車薪,這點成績挽救不了力帆汽車的頹勢。

騙補1.14億,新能源汽車銷量一年不及一萬輛

低迷的力帆,抓住了“新能源”這根救命稻草。

早在 2007 年,力帆就進軍新能源領域了:成立上海中科力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電動車有限公司,搭建新能源產業研發、生產、運營、銷售體系。

2014年,力帆首款電動轎車320E上市,但沒能激起銷量水花。2015年6月,力帆發佈新能源I.BLUE 1.0戰略,拉開轉型新能源序幕。

吸引力帆的,是彼時國家出臺的大幅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以2016年為例,力帆獲得4091萬元的新能源補貼,幾乎佔到當年淨利潤的一半。

隨即發生的騙補事件是對力帆轉型新能源的重要一擊。

2016年10月,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收到財政部下發的處理決定,公司不符合新能源汽車補貼申報條件車輛共計2395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達1.14億元,對上述新能源汽車中央財政不予補助,並取消力帆乘用車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

更嚴重的是,力帆被收回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還被處以超過億元的罰款。一直到2017年,國家才恢復其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資質。

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幾乎是汽車銷量的悲慘翻版。據力帆股份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力帆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5550輛和7738輛——雖然數量增加,但這一銷量遠不及比亞迪超過2萬輛的月度銷量。

重慶前首富80歲出山,欲賣廠房自救,曾騙國家1億補貼遭重罰

加碼新能源的同時,力帆為自己找了第二條跑道——2015年,出資1000萬創建重慶盼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盼達用車),開啟了一個新的模式——共享汽車,分時租賃。

根據《新京報》報道,截至9月,盼達用車累計用戶數量已突破300萬,較上年增長約60萬人,是目前國內註冊用戶最多的分時租賃項目。但隨著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玩家的湧進,這一行業的競爭和淘汰也在加快。

一個嚴峻的事實是,盼達用車這樣的共享汽車模式需要重資產投入,會讓公司的現金流更加緊張。

2018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半退休卻仍掌握實權的尹明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力帆在新能源領域已做了大量準備,“儘管目前產量不高,但已經具備一定生態效應,從研發到生產到運行,以及資本支持,鏈條和生態已經建成,未來有望進一步穩中求進。”

只是,現實會給這位堅韌的民營企業家那麼長時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