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不用一滴膠水

經過20多萬道工序

共7169個零件,12個魯班鎖

最小零件只有1.2毫米

比實物縮小50倍

全榫卯結構的趙州橋

亮相於世人面前!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全榫卯結構的微縮趙州橋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近距離看,每一個細小的零件都嚴絲合縫,令人歎為觀止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閔行區非遺傳承人、華漕工匠王震華昨天在華漕鎮國際家庭日活動中,發佈了他的新作品——微縮50倍全榫卯“趙州橋”。

這款微縮趙州橋長1280毫米,寬280毫米,高260毫米,比原版整整縮小了50倍,採用紫光檀、黃檀材質,完完全全的榫卯結構,由7169個零件組成,最小零件只有1.2毫米,打破此前微縮天壇祈年殿最小零件1.5毫米的紀錄。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趙州橋,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大型石拱橋,橋洞像一張弓,而非普通半圓。1400年前,若不是用榫卯結構,趙州橋難以穩固牢靠。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趙州橋實景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對建築營造法痴迷了大半生的王震華,力圖用微縮榫卯結構,來展現趙州橋力學之美。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這其中的兩大奧妙,就是榫卯結構和魯班鎖。

榫卯是中國古建築中最具特色的結構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榫卯的功能在於使千百件獨立鬆散的構件緊密結合成為一個符合設計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種荷載能力的完整結構體。

魯班鎖也叫孔明鎖,即不用釘子和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連接支撐的土木結構固定器。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既然要展現力學結構之美,那外觀上的復刻必不可少,穩固牢靠的結構更是關鍵。王震華的理念是“尊重原型,但不侷限於原型”。為此,他創造出兩大創新拼搭方式。

燕尾榫相互鎖定

弧形橋拱共包括28道拱圈,一道拱圈由41個相同零件組成。41個零件用燕尾榫相互鎖定,28道拱圈則用穿帶燕尾榫鎖定,再用護拱鎖定。如此,弧形橋拱就正式完成。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百變”魯班鎖

在橋基、橋墩、橋面,王震華研究出“百變”魯班鎖,組合性強,可自由拼接,再輔以特殊件,即可拼搭。光這個“百變”魯班鎖零件,就花費了90000多道工序……


拆卸、滑動的的秘訣,就在於看似嚴絲合縫的部件間,其實有精確的縫隙,肉眼根本看不出來,有了這樣拉伸的空間,魯班鎖才能被真正“上鎖”和“解鎖”。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微縮趙州橋最小零件只有1.2毫米,再次突破最小榫卯零件的極限。其中,最小的卯(凹槽)寬度只有1毫米,市面上根本沒有工具可以鑿出來。

王震華拿出一把刀頭只有1毫米的燕尾槽刀告訴話匣妹,這些刀具都是他自己設計和製作的,先從二手市場上10塊錢買一把廢舊的,然後打磨成其需要的尺寸。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刀具損壞,是模型製作過程中最頭疼的一個問題。這麼薄的刀片,在手工製作的時候,不能有絲毫的失誤磨損。因為每個刀具打磨出的零件是獨特的,不允許有超出“0.02毫米”的誤差,否則就沒法組成“魯班鎖”。

每次刀具壞了,就意味著前面所有的零件白做了。“為了達到任意組合拼裝的目的,所有部件不會像普通模型那樣進行編號,都需要精確至極,而每一把1毫米的燕尾槽刀,不可能是標準的1.0的,有可能是0.99幾。”有一次,王震華需要打磨2000個零件,但打磨到1800個零件左右的時候,刀具壞了。沒辦法,只能全部重新來。這麼多年以來,光因為刀具問題而廢棄的零件就有3萬個以上。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縮小50倍後,還要符合審美,微縮趙州橋是王震華的再創作。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站在橋的一端向另一端望去,趙州橋有了一點點“小蠻腰”。王震華說,“中間我弄了一點點收腰,這樣望過去在視覺上更美觀”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橋上能走人”,是王震華展現榫卯結構力學魅力的願望!他成功了,理論上橋體可以負重80 斤。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而在獲得成功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王震華的生活是“孤獨”的,上千小時的工作時間裡,無人說話,無經濟收入,不知哪天能成功,天天遇上難題。如此執著究竟為何?

他說有兩個執念,一是要為後人保留下中國古典建築的技法,在努力復原古建築結構的同時,不斷優化、創新,使模型在視覺上真實還原古建築之美,彰顯其內涵與底蘊。

第二個,話匣妹萬萬沒想到,王震華說,這些年看著市面上的樂高玩具被孩子和家長們追捧,收藏之風盛行,而相比於樂高的單一維度拼接,榫卯結構是三個維度的拼接,更考驗智慧和動手能力,可惜,市面上所謂的“榫卯模型”,有的直接就是用膠水粘合而成的,中國當代微縮模型界落寞到靜寂無聲。

他現在決定不斷優化他已經創作出的天壇祈年殿、趙州橋這兩件作品的拼接模塊,適當減少部件,但仍保持榫卯和魯班鎖的拼接奧妙,讓孩子能玩上濃縮著中國千年建造精華的榫卯模型。原本計劃再做一件“故宮”模型就收山的他,還決定要還原更多經典建築,終其一生,將“中國造”的精髓傳揚下去。


20多萬道工序,7千多個全榫卯零件,上海老伯伯做了“趙州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