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數、甲骨文的角度解讀周易——周易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最近幾篇連載,從象、數、甲骨文的角度解讀了幾個周易的卦和卦辭。讀一本書,我們通常需要考慮一個問題,作者寫書的目的,以及其成書之後的意義。

先秦古籍

先秦古籍,有較大影響的也就幾本。

《周易》在談人文

首當其衝的就是《周易》,其內容的原始資料甲骨文中就有了,歷經周文王、周公、孔子後,最後形成《易經》這本書。

這本書,相當於當時的語文書、政治書、心理輔導、社會學意義。

周朝時期,從考古證據來看,特別是戰國時期的文字,各地的字形、字義雖然基於甲骨文的原始雛形,但是使用的較混亂,不易辨別,這才導致秦始皇統一後,一個重大舉措就是”書同文“。

如果你看《易經》,僅僅看卦辭部分,不看卦、不看象、不看其中的曰,不看這三部分內容,那麼,這本書就是一本人文教育使用的書,跟算卦可以一點關係都沒有。你可以試試這種讀《周易》的感覺。

這也是筆者拋棄這三部分,直接用甲骨文解讀所謂的《周易》的原因,進而推導其數學和象的使用目的。

《周易》原版我們並不知道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後世基於崇敬,就算內容有改動,這部分內容改動通常甚微。

這本書實際在告訴當時的讀者,什麼是人文的向好,什麼是人文的不吉,什麼樣會導致人文方面出差錯,如何趨吉避凶。基於人性的考慮,如果按書上的諄諄教誨這樣做了,會怎麼樣。

而這個”如果“這個大前提,在後世被固化,也就產生了所謂的算卦。

“世間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曹雪芹對人文的總結。

周易裡面談的是當時的人情世故。這種東西因為有人性的根本內容在裡面,人性不改,就算再過幾千年,其中部分內容依然是人情世故的表達。這是它能夠跨越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根本原因之一。

從象、數、甲骨文的角度解讀周易——周易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思想者

數學唯一性的64卦

至於其基於象、數的表達方式,這是當時歷史文化的沿襲,起到的作用就是對人文的事情進行分門別類,同時兼容了數理文化中的象、數的內容。這是卦爻產生之初的最原始的功能之一,兼容字義和數。

同時,我們甚至可以把象、數這部分簡單理解為是一種基於代數、幾何方法的人文分類方式。

現在西方的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包括西方的迷信算卦的方式,有哪一種對於人性的分類比周易的分類方式還詳細呢?這種分類方式至今並未被超越。

我們現在看到的西方的分類方式都是基於簡單的陰陽,簡單的對稱性的多分法的線性分類表達。而周易是同時具有數學分形、對稱、可公度性特徵的分類方式。這種分類方式,西方數學至上世紀七十年年代,才有分形數學這個概念,其數理文化方面尚未得到應用。

因為從數學角度而言,想簡單、兼容性的應用這種分類方式,例如周易的兼容2、3、4、6、8規律的數學模型方式,周易是這種複雜分類方式的最簡化表達。數學而言,不可能有第二個這樣的數學模型,這是唯一性的數學排列組合方式的結果。這也是西方物理界搞基本粒子研究的為何總要表達對周易的崇拜的原因。

而西方古代的金字塔是3、4的兼容,沒有周易數理的細緻不說,其幾何方式不能直接兼容分形、代數的數理在裡面,需要其他數學模型輔助,也就是無法最大數學覆蓋性的完成古代數理大一統願望的表達。

從象、數、甲骨文的角度解讀周易——周易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卦爻的分形規律

《周易》當時的可能的讀者

《周易》是周文王在獄中完成的,因此,內容必然有所避諱,不能直白,必須隱晦。

同時,他還要把自己認為的最重要的人文內容傳達給能看到這本書的人,希望看到這本書的人。因此,要把這本書搞的“不務正業”的樣子是有必要的。

這本書在當時是鉅著,因為就算金文、鐘鼎文發現的文章,通常只有一二百字,字數就算最多了。這本書這種“不務正業”,以搞一本占卜彙總合集的方式表達出來。

商王因此掉以輕心,而周文王的繼承人得以得到此書。書中體現了很濃厚的居安思危、謀求自保之後的發展的意味。這是與當時周文王寫書時候的處境直接相關的。

這本書在周朝成立之後,成為經典,得以在貴族、仕子間流傳了。

因其對伏羲八卦的象、數的繼承、發展以及人文性的解讀,在當時是具有領先的人文文化的意義的。

在其後幾百年,才有百家爭鳴,可見這本書在當時的影響。而且,楚國的老子見過,魯國的孔子看過,可見影響範圍之廣。百家爭鳴的文化內容,不管觀點上有多大差異,卻都是基於伏羲陰陽方式的表達,這才使得文化得以一脈相承。

其他一些先秦的重要書籍

《山海經》,先秦古籍,西漢成書。這算當時的地理、歷史書了。僅僅是寫法上有點基於現代角度認識的誇張和玄幻。當時,古人就那麼表達。至西漢的司馬遷,已經有些看不懂了。

《周髀算經》是《算經》十書之一。成書據說在周朝,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經》。這是當時的數學書。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考證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這算當時的自然科學書,內容涉及廣泛。

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的書。

墳這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發現,篆字中有墳這個字。篆字造字的本意:

土旁,實際是墓碑的形象,文在篆字中是噴的右側字形,代表大的意思。古代地表有碑銘的叫“”,地表沒有碑銘的叫“”。至秦朝,墓還有大墓的意思。現在墳、墓兩個字已經不太區分了。

古人祭祀先祖,到墳這個地方去,或者在墓碑、祠堂、祭臺前祭祀。這個習慣成為後來的傳統文化。

《楚辭》、《詩經》等。詩以言情,詩以言志,這屬於古代的文學作品了。

至百家爭鳴之後,書多了一些。但秦始皇禁燬一部分,書目不詳;項羽燒秦宮,據說秦宮裡面有個圖書館;西漢漢武帝時期開始推行獨尊儒術,百家之說漸微。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

秦始皇禁燬同時,呂不韋搞的一項文化工程,一些古書內容得以留存。

而西漢時期,整理了大部分的先秦古籍,是否修改內容了,就不得而知了。現代考古發現的《老子》、《易經》是都有改動。

百家爭鳴的著作。這個內容比較多。

古人寫書的目的

道以成器,而器以載道。

周朝的鼎起的就是這個作用。

至百家爭鳴,變成“文以載道”,這個詞出自宋理學家周敦頤《通書·文辭》。百家爭鳴各家學說,都是在描述自己的道理。而道這個字,西漢後,道理變成有宗教意味的大道,不僅僅是道家學說專用的道字。這個道實際就是古代數理文化或者說古代哲學意味的,並非簡單的道理了。

“書以傳聖人之道”是北宋石介在《答歐陽永叔書》中提出來的。

所以,古人這類著書或者編撰前人的書籍,目的往往是要說明一個道,一種思想。

而《周易》是第一本這樣目的寫成的書。

後世這類書籍變得多起來,由於當時印刷水平、抄寫的限制,以及當時非普及性教育的這一情況,書的流傳範圍通常是有限的。這雖然導致了一些書的失傳,但也同時起到了文化領域大浪淘沙的作用。

書,在當時寫作的讀者群往往是有針對性的,帝、王、徒弟、子孫、仕子等等。因此在讀的時候,還要考慮作者的寫作目的。

對於給門徒、子孫寫的書,如果具有廣泛的文化教化意義,通常也就逐漸被廣泛流傳了。這個廣泛的擴散過程,通常會比想象的要慢一些,往往百年、千年。當然不像現在,即時發佈,讀者自選。

《周易》是這樣的一本書,專門寫給針對性讀者的,之後得以廣泛流傳。後世還有幾篇有代表性的這樣的文章。

從象、數、甲骨文的角度解讀周易——周易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大浪淘沙-黃河壺口瀑布

後世教化內容傳承的幾篇代表作

《諸葛亮告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諸葛亮寫給子孫的。

《孟子·告子書》: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另外,還有一位告子是孟子的一名學生,孟子著作中專門有一篇是與告子的討論--《孟子·告子》。這裡的告子是人名。

告子與孟柯論人性問題,認為"生之謂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樣,"水無分於東西",性也"無分於善不善"。"以人性為仁義",猶如"以杞柳為杯桊"。其言論見《孟子·告子》篇。楊朱 、告子棄道德判斷而直視人之生性 ,遂形成性無善無不善之說。故其所言之性 ,實乃生命意義,而非道德意義 ,因而其立說基點 ,盡在生命肉體之滿足 ,無涉道德評判 。由於孟子的思想與其根本對立,故《孟子》中的記載不盡可信,而告子無著作,因此其真實思想已然無從查考。

後來的荀子的觀點是人性惡,但這與西方宗教文化的原罪和康德的人性惡觀點並不盡相同。

中國傳統文化往往是基於社會性這一大背景的個體人性的一種考慮,這種人文思路出於周文王。而西方這方面往往純粹的基於個體的人,這種人文思路並不是出於老子,但與莊子的道和王陽明的心學類似。

這是哲學家討論的事情。中西文化在討論人性的時候,還是有交叉的。那麼,東方的傳統文化對西方的文化到底影響有多大呢?這沒法準確描述。

《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此篇悲壯,抒發政治抱負。

《曾國藩家書》共收錄曾國藩家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致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

①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 恩; ③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 人之長; ④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 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⑥凡成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人謀 居半,天意居半。 ——曾國藩

書在古代,有教化、傳承、載道之功。

書也在考驗讀者

一本《紅樓夢》,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內容。政治家看到清朝的政治,文人看到清朝的文化,詩人看到其中的詩詞歌賦。讀的角度不同,看的結果並不相同。

同樣一個西門慶的故事,《水滸傳》中成就武松高大的形象而已,但在《金瓶梅》中,就成了幾朝被禁的淫書。有人從《金瓶梅》中看到歷史,真的在看歷史嗎?看歷史非得看這書,也算吃飽撐的。

一本《周易》,不同的人也會看出不同的內容。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