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藥業——曾經與恆瑞齊名,今日能否翻身?

最近海正的的阿達木單抗上市,反響巨大,被券商冷落了幾年後又開始大肆寫他的單抗市場受益巨大。

若回到2000年,海正和恆瑞可是同一起跑線上的王者,2011年恆瑞營收45億,海正50億。

但如今,恆瑞2178億的市值,海正卻只有113億。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那到底這18年來海正經歷了啥?現在是不是苦盡甘來了呢?他還能同恆瑞齊名嗎?

今天就來聊聊海正這家有故事的昔日王者!

海正藥業——曾經與恆瑞齊名,今日能否翻身?

海正藥業這幾年都發生了啥?

海正藥業,前身是海門化工廠的小公司,主要賣樟腦丸給東南亞,1998年成立後,投產阿奇黴素,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進化成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非專利藥企,也是頭一家通過合作模式進入歐洲市場的自主品牌,是絕對的龍頭。

2000年到2004年,恆瑞的腫瘤藥從1.33億到5.77億。而海正的腫瘤藥是從1.20億到3.72億。兩家企業品種相同的還有抗感染藥,恆瑞從1億到2.55億。海正從3300萬到1.32億。但當時海正手上有4個上億的產品,而恆瑞只有兩個(但感染藥恆瑞比海正強)。2004年,海正不管收入還是淨利都是高於恆瑞的。

真正拉開差距的是接下來的十年(2004-2014)。

恆瑞開始精簡,專注拳頭產品,2004年出售了包裝業務;

而海正心大,手上抓著4個產品還要做醫藥銷售。比如當時恆瑞的腫瘤藥撐起了營收的半邊天,收入6億。而海正產品線凌亂,最強的心血管有6億的收入,但抗腫瘤藥只有3億多,遠遠落後於恆瑞。後來海正的心血管降到了3億多,恆瑞憑藉腫瘤藥分分鐘趕超。

恆瑞一直拉著腫瘤、麻醉、抗感染的線穩穩地走到現在,而海正則方寸大亂。個人認為還是管理層格局的問題。

緊接著,輝瑞指定海正輝瑞以分包裝生產原研藥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特治星),並在中國內地的獨家市場推廣和分銷。從此,特治星成為海正輝瑞主營營收超10億的明星產品。但2015年由於特治星供貨原因導致銷售收入減少,抗腫瘤藥產品銷量下滑、部分原料藥因FDA進口警示(暫時不能進入美國市場),淨利潤同比下滑95.59%。因此特治星的斷供對海正打擊巨大。

禍不單行,2016年又受歐盟藥品管理局警告影響,部分原料藥品種不能進入歐洲市場,再疊加原材料漲價、降本壓力的轟炸,整體收益下降,淨利潤虧損9442.81萬元,同比下滑796.03%。曾經一度跟恆瑞齊名的藥企瞬間風光不再。

這期間,海正還與輝瑞有場跨國戀(2012年開始合資)。

當初海正圖的是輝瑞的技術,輝瑞是想借海正在國內的地位開拓中國市場。但看起來輝瑞無心傳海正技術,海正自身的營銷也達不到輝瑞的目標。終究也沒逃脫“合資多分手”的魔咒,2017年11月兩者正式分手,然後輝瑞將持有的49%的海正輝瑞股份轉讓給了高瓴資本(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已發展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下圖示例▾

海正藥業——曾經與恆瑞齊名,今日能否翻身?

2017年終於迎來了海正的春天,淨利潤1356.62萬元,與2016年相比實現扭虧為盈。我將海正扭虧為盈並寄希望以後利潤突破歸因為以下三個方面

阿達木單抗類似藥上市成首仿

阿達木單抗這種爆款藥就他獲批上市了,信達生物、復宏漢霖等進入了臨床III期,與主要競爭者相比公司領先1-2年左右,上市後競爭格局將不會迅速惡化,有助於維持產品利潤率。

目前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和強制性脊柱炎患病率分別為0.42%和0.3%,存量病人合計約1000萬人,然而2017年阿達木單抗樣本醫院銷售僅為1800萬元左右,僅覆蓋約2000名患者,因為太貴。

國產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上市後,基本比原研藥價格下降個30-50%,未來有望進入國家醫保,滲透率大幅增加,市場迅速擴容。

海正藥業——曾經與恆瑞齊名,今日能否翻身?

特治星斷貨危機解除,轉型已見成效

2014年輝瑞海外工廠因生產過程改造暫停生產原研藥特治星,導致供貨不足的困境,業績跳水,海正輝瑞先後換了三任CEO。

不過好在今年7月輝瑞有關工廠已經恢復生產並全面放開供貨,預計全年供貨300萬支,2017上半年已銷80萬支,全年預計190萬支,實現銷售額3.04億元,

公司計劃2018年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的70%,2019年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

國際一流CMO

2014年海正藥業騰出了一部分產能給有志於國內市場的外企和有志於國際市場的國內企業做CMO。

帶量採購(協同一致性評價)實施後,仿製藥的發展機會越來越侷限。製藥企業對成本控制需求的增加有望進一步提升CMO行業的滲透率

從海正17年的年報中也可以印證這一點,主要營收增長來源於CMO業務的。

競爭優勢方面也大有看點。

研發進度領先

截止2016年末,公司擁有發明專利254件。2017年研發支出達8.44億元,同比增長8.92%,絕對金額在行業中排在前茅,雖然佔整體營收比例不到10%,但是實際上佔醫藥製造收入達19.6%,這在整個A股醫藥公司中絕對是第一名。

海正藥業——曾經與恆瑞齊名,今日能否翻身?

風溼免疫科藥品梯隊齊全,國內NO.1

目前,公司共有6個上市或在研風溼免疫科用藥(安佰諾、阿達木單抗、英夫利昔單抗、託珠單抗、小分子藥物人參皂苷c-k和託法替布,其中安佰諾已上市),未來將組成強大的產品群,產品的豐富程度遠超競爭對手,有望在風溼免疫用藥領域形成寡頭壟斷地位。

總結一下:

創新對於藥企來講是永恆的發動機,顯然這一點恆瑞比海正看得透,踏實搞研究專注拳頭產品。如今似乎海正也是浪子回頭,轉型專注風溼免疫類藥物(研發投入佔醫藥製造收入的比例兩市第一)。同時,海正先與恆瑞佈局了CMO,在帶量採購的浪潮到來之時,製藥企業對成本控制需求的增加必然助推CMO行業的發展。因此,恆瑞雖好,估值已高,海正稍差之,但性價比凸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