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二夾弦表演藝術家黃雲芝(藝名小白鞋)《楊二舍化緣》兩段

關於二夾弦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奇故事:清朝嘉慶年間,山東濮州有一姓明的秀才,雖然家境貧困,但他酷愛詩歌,精通韻律,一日,他聽到女兒紡花時哼唱的小調與紡花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美妙悅耳,十分動聽,於是便把譜子記錄下來,教女兒唱。因遭天旱,他們父女倆南下逃荒,沿途唱著他編的小調乞討,所到之處都很受歡迎。這就是最初的紡棉小調。後來在“花鼓丁香”、“大五音”和“四股弦”的基礎上,經過老一輩藝術家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逐步形成今天的二夾弦。曾廣泛流行於蘇、魯、豫、皖四省邊界地區。

睢縣是河南省最早傳入二夾弦這一劇種的。睢縣二夾弦有兩個分支,一個是後臺鄉閻莊村二夾弦劇團,另一支是尤吉屯鄉丘井村,其中後臺鄉閻莊村二夾弦玩會班由韓寶印創建於1895年,尤吉屯鄉丘井村玩會班則成立於1900年。

韓寶印對二夾弦情有獨鍾,無論是生、旦、淨、末、醜,還是拉弦無所不能,韓寶印家境貧寒,以走村串鄉演藝為生。

閻莊人韓祖興(1919年生,已故)7歲學藝於韓寶印,學習了二夾弦的全部精華,繼承了許多傳統唱腔和劇目,有50多部戲至今仍在傳唱,並做了許多增補益善工作,使得二夾弦在民間更受歡迎。韓祖興與彭素鸞結婚後,又教會了彭素鸞二夾弦,他們邊繼承、邊發展、邊收徒,成立了閻莊二夾弦劇團,二夾弦得以在睢縣及周邊地區流傳。

另一支睢縣尤吉屯鄉丘井村玩班會,由該村張玉春、陳化玉創辦於清朝宣統年間(1900年),距今也有百餘年曆史。

據二夾弦老藝人郭振東講,陳化玉家庭很窮,從小跟隨父親在河北、山東一帶要飯,在當地拜師學藝,學會了二夾弦劇種的各種行當,後回家鄉創辦了丘井戲曲玩會班,其所收弟子有開封第一任二夾弦劇團團長李學義,以及連孝志、連普備等。1958年,山東菏澤二夾弦劇團來睢縣演出期間,該團團長、著名錶演藝術家黃雲芝(藝名小白鞋)親自到陳化玉家拜訪,稱其為老師。

1958年,睢縣政府在閻莊、丘井兩個二夾弦玩會班的基礎上,合併成立了睢縣二夾弦劇團,配備了音樂唱腔設計人員,並舉辦了數期戲曲培訓班。“文革”期間,為破“四舊”,原來的曲目全部不讓唱,劇團基本停止了演出活動,至1968年,睢縣二夾弦劇團被撤銷,演員全部回家,由政府主辦的二夾弦劇團至此壽終正寢。

1970年,在藝人韓祖興、彭素鸞、馬義生、張新正等人的組織下,重新組建了睢縣後臺鄉閻莊村二夾弦劇團,並保留了大量傳統劇目,繼承了二夾弦的優秀聲腔,培養了一批二夾弦的傳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睢縣又成立了河堤鄉二夾弦劇團,使得二夾弦劇種得以壯大和生存。

著名二夾弦表演藝術家黃雲芝(藝名小白鞋)《楊二舍化緣》兩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