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宋辽相争,到底是谁得利

耶律楚材这首《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诗中说明了当时宋辽是“唇齿”关系,宋实在不应该与金人约盟攻辽。此处写宋辽绝交,宋企图借金兵灭辽,哪想到唇亡齿寒,辽还没有被灭,金人就南下攻宋了,占领了中原地区,掳走了二帝,宋朝现在后悔莫及了。

马植献计谋燕云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初,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开始攻辽,屡战克捷。至宣和二年(1120),阿骨打亲率大军攻占辽上京临潢府。辽朝这时又爆发了董庞儿、安和儿等多起人民反抗斗争。辽只好以议和为缓兵之计,时战时和。北宋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宋徽宗花天酒地之余,想借北伐辽朝、收复燕云之机,稳定他的腐朽统治。他听说辽朝已经岌岌可危,就认为要是和金联合攻辽,夺取燕云,完成太祖、太宗未竟之大业,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于是,政和元年(1111)宋派宦官童贯出使辽国,去探听辽的政治虚实。在途中辽朝降官、燕人马植向童贯献计取燕,受童贯赏识,改名李良嗣,随他回到开封。李良嗣向宋徽宗建议如联合金人攻辽可收复燕云之地。徽宗很是欣赏,就又赐马植姓赵,开始联金攻辽活动。但是朝中对当时形势比较明朗的人就上书说,这就像强盗到了邻家,自己非但不帮忙,还想着和强盗分东西。唇亡齿寒,宋以后必受其害,但是宋徽宗等人一意孤行。

唇亡齿寒,宋辽相争,到底是谁得利

宋徽宗自画像

海上之盟

重和元年(1118)起,宋朝就以买马为由,一再派马政等人从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第二年,金朝派遣粘木喝等人使宋,商议攻辽问题。宣和二年,宋再派赵良嗣等人使金,金人也派人使宋。终于双方达成协议:一、金兵攻取辽长城以北的州县,宋兵攻取辽朝的燕云地区,共同灭辽,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接受辽的投降;二、灭辽以后,长城以南州县归宋管辖,宋朝廷要把原来给辽的岁币如数交给金朝;三、如果宋兵出师失期,就不能按原约定实行,既不能把燕云十六州交宋管辖。因为宋、金朝的使者都是从海上往返,所以历史上就称这个协约为宋、金“海上之盟”。“海上之盟”之后,金朝就对辽展开攻势,接连攻占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大名城)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辽天祚帝被迫率兵逃入夹山(今内蒙古包头附近)。辽皇族耶律淳便在燕京自立为帝,辽内部更加分裂。

唇亡齿寒,宋辽相争,到底是谁得利

宋朝人生活图

宋军一败再败

宋徽宗调集精兵也准备攻辽。可此时南方方腊起义,宋徽宗不得不派童贯率军去镇压;宋徽宗又胆小怕事,担心辽军对宋报复。宣和四年(1122),宋徽宗君臣考虑到如果此时再不出兵,金人占领了燕京就不能归宋,才仓促派童贯和蔡京之子蔡攸率军十万向燕京进发。此时,金军已经占领辽朝五京中除南京以外的四京,天祚帝率残部也逃到西夏。以童贯为首的宋军将领以为以这样的形势,宋朝大军一到,辽军定然不是投降就是内变、逃跑,竟下令将士不得杀辽兵一人一骑的荒唐命令,根本不作战斗的准备。结果遭到辽兵的袭击,被辽兵打得大败。宋徽宗急忙下诏退兵,第一次攻辽战争结束。辽耶律淳不久病死,辽内部更是自相残杀。宋以为有机可乘,又派二十万大军攻辽燕京地区,可是宋主将刘延庆刚见到辽兵在北岸的火光就吓得烧营逃跑,辽兵乘机追击,宋军大败,损失惨重,军需丧失殆尽。北宋统帅童贯为了掩饰自己的指挥无能,邀请金军夹击南京。宣和四年年底,金军经古北口、南暗口、居庸关三路越过长城,不战而下南京。

唇亡齿寒,宋辽相争,到底是谁得利

宋徽宗签笔画

一座空城百万税

金朝攻占燕京之后,见宋腐败无能,又有辽朝的降臣向金朝廷提出,燕京是金军占领的,不应划给宋朝,金统帅粘罕建议只将原来投降宋朝的涿、易两州归宋,不可归还燕云诸州。但阿骨打坚持执行协议,并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也要按约交还诸州,把燕京所属六州划归宋朝。但这是有条件的:北宋在每年原来给辽朝的岁币(绢30万匹、银20万两)之外,还要加百万贯作为“燕京代税钱”。当金兵撤退时,把燕京城内金帛诸物、官员百姓席卷一空,北宋只是接管了一座空城。

辽保大三年(1123),阿骨打在返回上京的路上病死,完颜晟继位,为金太宗,改元天会。辽保大四年,天祚帝又纠集余众,联合阴山鞑靼兵南进,妄图夺回燕云地区,在武州与金将完颜希尹大战,遇到伏兵大败,天祚帝率部南逃。五年二月,金将完颜娄室在余睹谷俘获辽天祚帝,辽朝灭亡了。后来,契丹余部在辽宗室耶律大石的带领下,西行万里,沿途征服了新疆和中亚的许多突厥部落,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二月称帝,称“葛尔罕”,尊号为天祜皇帝,改元延庆,仍称辽,史称西辽,又称黑契丹或合剌契丹。通过不断的扩张,建立起雄踞中亚的强大国家。南宋嘉定四年(1211),蒙古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夺西辽末帝耶律直鲁古帝位,仍称西辽。嘉定十一年(1218),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在今阿富汗境内擒杀屈出律,西辽也灭亡了。

唇亡齿寒,宋辽相争,到底是谁得利

辽人 雕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