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3萬人對8千人的戰鬥,清軍傷亡過半,敵方僅5人死於意外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如以2萬人勝10萬人的官渡之戰,5萬人勝20萬人的赤壁之戰,以及著名的淝水之戰、鉅鹿之戰等。

但在中國近代史上,卻出現了一場堪稱恥辱的“以多敗少”的戰鬥,這場戰鬥之所以會被視為恥辱,不是因為3萬人敗給了8千人,而是因為在這場戰鬥中,我方3萬人傷亡過半,敵方的8千人卻僅陣亡了5名士兵,還是死於意外。正是因為如此,史書(正史)根本就不敢記載這場戰鬥。

一場3萬人對8千人的戰鬥,清軍傷亡過半,敵方僅5人死於意外

這場戰鬥就是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抗擊外來入侵者——英法聯軍的“八里橋之戰”。

1860年8月,天津大沽被攻陷後,晚清名將僧格林沁率領清軍退守至距離北京不遠的通州和八里橋一帶,企圖在這裡與英法聯軍進行野戰,並將其阻擋於此,從而達到守衛京師的目的。

一場3萬人對8千人的戰鬥,清軍傷亡過半,敵方僅5人死於意外

由於八里橋是英法聯軍從天津,經通州進犯北京的咽喉要地,所以僧格林沁在這裡部署了一支精銳的萬人滿、蒙騎兵部隊,並利用八里橋周圍的灌木叢林,構築了戰壕和土壘。

1860年9月21日清晨,英法聯軍8000餘人(英法各4000餘人),分三路向八里橋的清軍陣地發起了進攻。

一場3萬人對8千人的戰鬥,清軍傷亡過半,敵方僅5人死於意外

僧格林沁作為清軍守將,面對英法聯軍的進犯,選擇了以騎兵正面向聯軍發動了反衝鋒,最終發動反衝鋒的騎兵不但被聯軍的炮火所擊潰,還將清軍的步隊給衝亂了,從而致使清軍大敗,三萬清軍傷亡過半,而英法聯軍僅5人死於意外(另一種說法是12人),被戰馬踩死,其中英軍2人,法軍3人。

八里橋之戰是一場典型的近代軍隊與封建軍隊的戰役,清軍之所以會如此慘敗,主要有3個原因:

一場3萬人對8千人的戰鬥,清軍傷亡過半,敵方僅5人死於意外

1、清軍將領僧格林沁指揮上的嚴重錯誤,再加上英法聯軍採取了當時最新的戰術,如空心方陣和三排陣列等戰列步兵線;

2、雙方武器懸殊巨大,清軍武器十分落後,冷熱兵器混用,只裝備了少量的舊式滑膛槍和自制的鳥槍,大多數使用的還是大刀、長矛、弓箭等冷兵器,而英法聯軍裝備的則是配備了刺刀的前膛燧發槍、滑膛炮、線膛火炮、線膛步槍等;

一場3萬人對8千人的戰鬥,清軍傷亡過半,敵方僅5人死於意外

3、軍隊戰鬥力懸殊巨大,與清軍相比,英法聯軍大多經歷了拿破崙戰爭以及克里米亞戰爭的錘鍊,戰力遠勝於清軍。

雖然這場戰鬥堪稱恥辱,但從客觀上來講,清軍士兵悍不畏死的衝鋒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對此,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