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3万人对8千人的战斗,清军伤亡过半,敌方仅5人死于意外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如以2万人胜10万人的官渡之战,5万人胜20万人的赤壁之战,以及著名的淝水之战、巨鹿之战等。

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出现了一场堪称耻辱的“以多败少”的战斗,这场战斗之所以会被视为耻辱,不是因为3万人败给了8千人,而是因为在这场战斗中,我方3万人伤亡过半,敌方的8千人却仅阵亡了5名士兵,还是死于意外。正是因为如此,史书(正史)根本就不敢记载这场战斗。

一场3万人对8千人的战斗,清军伤亡过半,敌方仅5人死于意外

这场战斗就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抗击外来入侵者——英法联军的“八里桥之战”。

1860年8月,天津大沽被攻陷后,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率领清军退守至距离北京不远的通州和八里桥一带,企图在这里与英法联军进行野战,并将其阻挡于此,从而达到守卫京师的目的。

一场3万人对8千人的战斗,清军伤亡过半,敌方仅5人死于意外

由于八里桥是英法联军从天津,经通州进犯北京的咽喉要地,所以僧格林沁在这里部署了一支精锐的万人满、蒙骑兵部队,并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林,构筑了战壕和土垒。

1860年9月21日清晨,英法联军8000余人(英法各4000余人),分三路向八里桥的清军阵地发起了进攻。

一场3万人对8千人的战斗,清军伤亡过半,敌方仅5人死于意外

僧格林沁作为清军守将,面对英法联军的进犯,选择了以骑兵正面向联军发动了反冲锋,最终发动反冲锋的骑兵不但被联军的炮火所击溃,还将清军的步队给冲乱了,从而致使清军大败,三万清军伤亡过半,而英法联军仅5人死于意外(另一种说法是12人),被战马踩死,其中英军2人,法军3人。

八里桥之战是一场典型的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的战役,清军之所以会如此惨败,主要有3个原因:

一场3万人对8千人的战斗,清军伤亡过半,敌方仅5人死于意外

1、清军将领僧格林沁指挥上的严重错误,再加上英法联军采取了当时最新的战术,如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等战列步兵线;

2、双方武器悬殊巨大,清军武器十分落后,冷热兵器混用,只装备了少量的旧式滑膛枪和自制的鸟枪,大多数使用的还是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而英法联军装备的则是配备了刺刀的前膛燧发枪、滑膛炮、线膛火炮、线膛步枪等;

一场3万人对8千人的战斗,清军伤亡过半,敌方仅5人死于意外

3、军队战斗力悬殊巨大,与清军相比,英法联军大多经历了拿破仑战争以及克里米亚战争的锤炼,战力远胜于清军。

虽然这场战斗堪称耻辱,但从客观上来讲,清军士兵悍不畏死的冲锋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