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怎样征收?

这主要取决于退休收入的来源。如果不继续发光发烧,只有养老金和其他社会保障系列的收入将不需要缴纳个人税。相反,如果存在劳动报酬、稿件报酬、特许经营和其他收入,则取决于是否符合纳税标准。

退休人员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怎样征收?

一、退休后,什么情况需要缴纳个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属于以养老金为主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收入的,不征税。所谓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是指养老金,除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退款、取暖、生活津贴、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养老津贴、综合津贴、丧葬、养老金等。所有这些都是合法免税项目。

但是,如果退休后,您有其他社会劳动报酬收入,如服务收入、报酬收入、特许经营收入,超过纳税门槛,您需要依法纳税。因为这部分所得税原则没有考虑纳税人是否退休了。

1,如果退休,个人只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福利,比如养老金。

当然,你不必交税。个人所得税与一角硬币无关。

2,如果退休,除社保系列外,还有其他社会报酬收入。

社会保障收入系列仍不需纳税,其他社会劳动报酬收入应另行考虑。要符合税收标准,就要纳税。

二、退休后,个人所得税具体怎样征收?

1。如果你在退休后继续闪耀,比如与雇主建立劳动关系,比如薪酬收入,比如特许经营权等社会劳动报酬收入,并且超过一个纳税门槛,那么这部分收入将需要依法纳税。社会保障系列的收入是独立的,免税项目不与这一收入相结合。

2。目前这种收入的起点是800元,超额部分按照20%、30%和40%的标准分为三类。

退休人员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怎样征收?

三。新税法几天前颁布,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最新的起点和税率从2018年10月起实施。新税法实施后,这部分退休人员的收入还将合并为综合所得税,年起征点为60000元,月均5000元。同时,税率和水平差距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三个低税率水平差距的3%、10%、20%有所增加,倾向于中低收入,25%的水平差距缩小,30%、35%、45%的三个高税率水平差距保持不变。新税法还增加了三项保险和一项养老金的税前特别扣除,以及教育、重病医疗、住房贷款租金和养老金的税前特别扣除。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一些福利也是可以享受的,没有详细的规定。个人认为,至少重病医疗保健、按揭租金、养老金支持费用、退休人员等可能是其中的享受。

退休人员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怎样征收?

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中写作题型之理证法书写技巧

写作题目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必考一种题型,因题目分值高、字数多、考察要素全面,令很多考生感到头疼。总结学员常见问题,一是文章立意找不准,容易写跑题。二是文章不会论证,缺乏论证角度和论证内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通过题干和材料进行梳理和寻找。第二个问题在短时间内似乎提高不快,因为论证更多的是靠日积月累才能提高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其解题技巧和方法,我们在注重长期积累的同时,对方法也要熟练掌握。现就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中写作题型中的理证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什么是理证法:

在文章的论证过程中既强调讲道理,又强调摆事实。讲道理包括原因分析、影响分析、政策分析、名言分析、原理效应分析等方法。

二、理证法有何作用:

我们都知道,事业单位申论考试中文章题材为议论文,议论文就强调论证有效、充实。有效指的是文章分论点论证角度要有效,能够准确、有力的支撑文章的总论点。充分指的是文章论证要充分,要采用大量的理证和例证阐述你的观点、支撑你的分论点,使分论点论证丰富。因此,理证法作为论证中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在写文章时能够让我们的文章看上去饱满、具有说服力。

极限思想是一种解题常用的思路。所谓的极限思想其实就是一种极限的状态。也就是题目当中经常说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那么这类问题应该如何快速的求解呢?我们今天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即为方程法。

一、和定最值的题特征

题目当中给出几个数的和或者平均数,求其中某个量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二、解题思路

逆向思维:若求某个量的最大值,那么让其他量尽量的小。若求某个量的最小值,那么让其他量尽量大。

三、解题步骤

1、按从大到小排序

2、标出所求量设为x

3、根据已知填数

4、列方程求解

5、若x有余数,则分析余数:求最大值时取整,求最小值时进位

四、经典例题

例1:5名学生参加某学科竞赛,共得91分,已知没人得分各不相同且为整数,且最高是21分,求最低分最低是多少?

解析:若要最低分最低,则其他尽量高

排序:1 2 3 4 5

21 20 19 18 x

可列出方程21+20+19+18+x=91解得x=13分。

例2:某机关20人参加百分制的普法考试,及格线为60分,20人的平均成绩为88分,及格率为95%。所有人得分均为整数,且彼此不相同。问成绩第十的人最低考了多少分?

A. 88 B.89 C.90 D.91

解析:及格率为95%可知有1人没有及格,若求第十的人最低,则其他人尽量高,所以没有及格的人最高得59分,第1-9名分别为100,99……92,第10 为x,第11为x-1以此类推第19名为x-9,第20名为59.则可列得方程:10x=882,解得x=88……2,因为求x是最小值,其他位置已经是最大值,所以余数2只能分配到第10名和第11名上,即得到第10名的最小值为89分。选择B。

行程问题是数量关系题中常考的题型之一。无论是事业单位考试还是公务员考试,都经常出现在数量关系的考题当中,而且是数量关系题中比较难的题型,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我们却应该意识到:行程问题绝不是制约我们通向成功之路的一颗绊脚石,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将其变成助推我们上岸的垫脚石。

一、比例法的应用环境

比例法在公职类考试的数量关系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当然要想能够把比例法应用到我们的题目当中,还需要我们能够快速的判断出来相应的应用环境:

当存在M=A×B关系,而且存在不变量的时候,我们可以应用比例法来解题。

在行程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即S=v×t。所以符合M=A×B这样的列式。当然还需要满足另外一个条件:存在不变量。也就是说对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基本量,只有存在其中一个量不变的时候,另外两个量才存在着正反比。

二、比例法解决行程问题的应用方法

要想利用比例法解决行程问题,需要我们对于行程问题基本公式中的三个量的比例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总结下来,有以下一些常用关系:

当路程一定的时候,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当速度一定的时候,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的时候,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这三条规律不难理解,两个人进行百米赛跑,当甲速度大的时候,甲所用的时间就短,当乙速度慢时,乙所用的时间就长。所以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其余两个规律也是类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