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天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老师教育不听,和家长联系家长又不理的学生,怎么办?

淡然坦然怡然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一个美国教师,一个带着菜刀上课堂的老师:Jaime Escalante。我们的主人公24岁时在玻利维亚的乡村当教师,34岁移民美国,但是美国不承认玻利维亚的教师资格证。于是他边打工边养活自己,终于在十年后,也就是44岁的时候拿到了教师资格证。

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教师工作,第一天满怀激情地去上班。可怕的是,这里面的孩子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类型”。

学校里面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南美移民的后代,讨厌学习,打架、闹事是家常便饭。学校管理极其混乱,学生成绩排名当地倒数第一。

家长也觉得读书无用,希望孩子早点出来打工赚钱。家长会贿赂老师帮孩子通过考试,孩子几乎没有得到合适的家庭教育。


在这种让人绝望的环境下,Jaime内心也打起了退堂鼓,想着熬过一年就找机会离开这样鬼地方。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源于内心对教育深深的热爱,他最终创造了奇迹。在任教期间,把400多人送入全球一流的大学。也因此,他入选美国国家教师名人堂北美最佳老师、杰斐逊奖、自由精神奖......甚至,第5095号Escalante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事迹被拍成电影《为人师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看一下。


他给教师说了3句话:

1. 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只要想学就一定可以学好。

2. 老师要把自己的爱和知识融合,用自己的热情去完成育人的目标。

3. 不要照本宣科,更不要为了一份工资而教学。


上面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能够让成天不喜欢上课的学生变得有学习热情,并且考取名校的老师,是有机会获得国家荣誉的。这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这样的老师很少很少;这样的教育能力很难拥有。


老师固然要以这些优秀的教师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但是,家长不能苛求所有的老师都能让不愿意学习的孩子爱上学习。如果家长不愿意教育孩子,把孩子丢给老师,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推卸得一干二净。那么,孩子要想成才,只能寄希望于遇到我们开篇遇到的“国宝级”教师了。

受教育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教育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对于家长来说,有义务配合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教育。


当然,教育也是一种权利,孩子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如果孩子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熬过这段上学的时光,那么最后的结果自己也必须承受,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老师该怎么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需要认清现实,老师也是普通人,不具备神奇的能力。不管在世界何处,能够有改变学生命运能力的老师毕竟太少太少。

作为老师,保有教育的热情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如果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时,一方面,老师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期把学生教育得更好。另一方面,老师也需要认清现实,把有限的时间更好的运用。有时候,放下也是一种尊重。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教育又不听,请家长也不来,这样的孩子你管他作甚?你这是挑战自我,逼自己发挥最大潜能吗?

从教20余年,我的态度逐渐有了不少转变。起先,我秉持着有教无类的理念,发誓要用尽浑身解数也要把自己教的学生都带上路,务必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为此,作为语文老师,我利用课后时间帮后进生辅导,从识字造句写话开始,因为有的学生进入初中时,甚至连小学一二年级的程度都达不到!但义务教育不能留级,他们统统升到了初中。

而作为班主任,我立志要通过自己、班干和品优生的立体作用来感化品行不良的学生。说真的,年轻时的我发下的宏愿曾让当时的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现在想来却是那般幼稚可笑。

因为,我不是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我尽管有热情有干劲,但我没有这么大本事!这世界有很多人过得很累,原因就在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过低地估计了对手和困难。

常言说得好,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撞了南墙能回头的人还懂得变通,撞了南墙仍不回头的就是死脑筋。就像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上的李翠莲,为了一句说法,死磕了几十年,最后一个果农的话才让她醒悟过来,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为了一棵树木,放弃整片森林,自己不智,对其他树木也不公平!

伟大如孔子,也会发出“朽木不可雕也”的慨叹;智慧如范增,也会怒斥“竖子不足与谋”;睿智如孔明,也有“扶不起的阿斗”,更何况我等平凡至极的布衣教书匠?

你关注过,你关爱过,你尽过责,就可以问心无愧。他自己放弃自己,他的家长也放弃了他,而你尝试过挽救之后,他仍然不理不睬,我行我素,你还为他烦恼、焦虑,或许你的品德值得佩服,但做法不值得推崇。愿意前行的,竭我之力也不能让他掉队,不愿前行的,尽心之后便应该及早放手,不能让他拖累了大部队。

舍与得是一种智慧,当老师的明白得越早越好。


剑客谈教育


我曾教过这样一些学生,上课非但不听,还影响别人。请家长要么不来,要么应付一下,甚至说“我也没办法”。更有甚者,反问的话气得死人“你们老师干啥吃的?“

对待这些学生只能凭良心了。生气归生气,生气过后,想想他们,学生的情况让人感叹。有的妈妈跟别的男人跑了,有的家里穷,父亲外出挣钱,标准的留守儿童,有的父母做个小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小学没毕业。怎么办?职业道德促使我们不能都放弃,教吧,能教多少是多少,最起码良心不受遣责。对症下药,发现最佳切入点,降低作业量和难度,尽量多表扬多鼓励,多提问,作业面批。转化一个就是胜利,就可能挽救一家人,对社会稳定和谐就是一份贡献!



爱语文的老师刘


我现在是一所高职的老师,几乎没有见过这样的学生,但我以前是中专的老师,真的见到过这样的一名男学生,我称为“油盐不进”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不用说了,最关键的是找到家长后,家长一句话,直接让我无语了。

家长回:“我就是因为管不了这个孩子了,所以才送到你们学校,我听说你们学校出了名的严,所以才让你们帮着管管我的孩子,你该打打,该骂骂,我绝对支持!我还有别的事,先挂了,你尽管去管就行,出了事我负责。”

“我的天啊”,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真的是我们学校确实管理比较严格,周末不准外出,确有事情可以请假外出,难道学校管理严也是“坏事”?

没有办法,死马当活马医,这就是我的心里话。

我心里是这么想的:“既为人师,终不负业。我既然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我就不能辜负我的这份事业,我就要把我的学生努力培养好,即使不能培养出祖国的栋梁,至少也不能让这样的学生将来出校后危害社会”。

于是,我把本来应该讲授专业知识的时间,大部分用来“哄”他,这里的“哄”不是真哄,是指变着法的给他上思想政治课。毕竟能“油烟不进”的孩子,大部分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就是“小大人”,生理上的成熟和思想上的半成熟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希望得到认可,希望可以独立一些。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他的叛逆,自认为是一种英雄主义,是独立的表现。

既然掌握了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我也就有了针对性,他们无非希望得到这两样东西:

1.希望受到足够的尊重。由之前的听之任之,变成了希望家长和老师对他的尊重。

2.希望得到足够的认可。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虽然缺点都很多,这些孩子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END.

过上述思考,我决定给他一个“副班长兼纪律委员”的职务,约法三章,约定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1.不要求他学习有多么好,但要求他不能违反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还要监督好别的同学不违纪。

2.不准打骂其他同学,有问题向班主任汇报。

3.班级有同学受到欺负,首先向班主任(就是我)汇报,第二,当时要有集体责任感,要给施害者一定的震慑,但绝不能动手打人。

事实证明,我这招挺管用,但这样的“副班长”,确实自制力差一些,多教育,多关怀,多发现他的闪光点并适当给予当众表扬,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无论人处在什么角色中,例如孩子、成人、妻子、丈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只要对他尊重一些,关爱一些,认可一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我是陈老师,谢谢。


CAD课堂设计


我班之前有一个学生,他奶奶在开学那几天经常给我打电话,说他孩子底子差,让我给他补习一下,我就凑班空把他叫办公室去,帮他补习,帮他作业什么的,后来他跟我说老师我想出去踢球,我奶奶说不用你帮我补习了。我想着可能那几天他累了,让他那几天玩玩,没想到他奶奶找学校来了,在校门口堵住我说让我给他孩子办理转班,我就问他怎么了,他奶奶跟我说孩子说你天天把他拉办公室训他,他心理受不了了,整天回家哭着说要转学。我把事情给他奶奶说了,他奶奶脾气也挺不好的,转头给了孩子一巴掌,那孩子也不懂事,直接当我的面踢了他奶奶一脚跑了,他奶奶跟我说让我好好的管管他,她老了,管不住了,我也答应了。这孩子老实了几天后往我自行车里扔垃圾,我找了他谈话,死不承认,我说让你家长来一趟吧,他直接捂着头说我打他,(在这里我特别感谢监控的发明者)。后来他家长来闹,让学校赔两万块钱,等他们闹够了,主任直接给他们看了监控,全班学生作证。后来他爸妈直接来办理了转学手续,还一路骂着我跟学校走的🙃🙃


五行缺点啥


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本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感,不惜时间,倾尽心力想让所有的孩子都爱上学习。后来发现理想和现实隔着一堵墙,这堵墙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父母从不学习,却要求孩子好学上进;闲时拿着手机就放不下,却要求孩子爱上阅读;天天带着孩子出去吃喝应酬,回头却埋怨孩子家庭作业为何没有做完。对孩子顾上了问一问,顾不上用一个“忙”字开脱责任,却期望我这个所谓的名(二)师(傻)将一个习惯、态度、上进心三者皆无的孩子化腐朽为神奇。我想说我不是神,我还有家人,我还要好好地活着,我不能拿命拼。孩子毕竟是你们的,我尽力,您随意。


凡世一微尘


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上课不听讲,作业完不成的学生,有的老师教育后能改,有的和家长联系后,在家长的支持下也能改。但有个别学生,老师教育不听,家长又不管,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该怎么办呢?



老师切记不要冲动,不和家长沟通好,如果硬管学生出现意外,老师无法承担后果。

作为一个学生,连最基本的听课、完成作业都做不到,说明他就不知道自己是个学生。如果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道理,让他知道作为一个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多次要求让他养成习惯。如果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初中、高中的学生,上了多年学,连学生最基本的任务都完成不了,这个学生无论从性格,还是家庭教育方面都有问题。一般是来自于过渡溺爱或放任不管的家庭,学生都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桀骜不驯。



对于这样的学生,他根本不会把老师放在眼里,你好心的说教他只当成难听的聒噪,要么不理你,要么都有可能骂你或打你。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就因为英语老师说他上课为什么不读,他回了句不想读,老师让他出去,拉他的时侯,他一脚把那个女老师踢翻在地上。管教这样的学生,老师只能给自己找难堪。

还有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的,你一教育,他跑出学校,你还得去找。万一再发生什么意外,你连教学的饭碗都难保。



管教学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你首先得看准什么样的学生能管,再考虑好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管。管教成功,家长认为是自己的孩子聪明;管教失败,家长就是孩子强硬的后台。不知啥时侯就把你告了,或者就把你打了。当今的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保护好,才能更好的去教育更多的学生。


教坛杂谈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这种情况我们这里很普遍。孩子的父亲外出打工,跟着母亲,母亲一个人要看两个孩子。或者父母均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有了很大的缺失,孩子从小习惯不好,家庭给予的教育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不就是过于溺爱。孩子只能在学校里得到理性的教育,所以即使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的老师还是尽心的去管教。毕竟孩子的成长不能从来,就是以后成不了参天大树,也应该成为有用之人。




晓晨老师小学语文课堂


上课和作业问题都属于教学的内容,如果是因为这个不听的话,首先要了解背后的故事。

一,学生上课不听,不交作业,一种是认为自己已经懂了,这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和作业没有意思,老师讲的都已经会了,作业也没有必要做,这种学生考试的成绩也不差,课堂也不给你捣乱,只是不学你的课堂,这种情况下的家长一般都会站在学生一边,小孩都已经会了,还做那么多作业做什么,还不如花点时间做点其他科目的作业。如果是这样的学生老师大可不用理会让他自己学,只要不影响课堂就可以了,只需要在大考结束之后对他的试卷认真分析,确保是真的会了,就没有问题。以前带的班有个学生,妈妈是英国人,爸爸从事外贸工作,还有一个姐姐是做英语直译的,有些专业术语连英语老师都不懂,英语老师也不去管他,因为他的英语能力已经超出了高中生的水平,每次英语考试都接近满分。当然这种学生毕竟是少数。

二,如果是不认真学习,成绩又不好,家里又管不住的学生,父母长期在外的学生,就比较麻烦了,这种学生已经失去了敬畏之心,不管是对知识还是对人,没有任何的约束感,有些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来,缺乏监督,缺少约束,父母难得回来一次也不想对孩子太过指责,只是希望孩子能好好上学,实在学不好,大不了到时候一起出来打工。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学生的处理比较敏感,说教对他们毫无意义,大不了对你点点头,哼哼两声就算过去了,过后还是一样,他们缺乏的是原动力,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缺爱,缺乏肯定,内心敏感。对于这样的学生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如果老师联系家长讲的都是不好的事情,家长听了就恼火,在打电话骂学生,学生听了更恼火,更加不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表扬他们的家长,取得的每一点小进步都和家长沟通一下,家里的孩子听话懂事,上进好学,父母在外做事也更有劲头,然后父母就会打电话表扬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不要骄傲陆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一点一点的让父母把孩子的心里占据,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期望,对于这类型的学生表扬家长比批评学生有用。

三,还有一种就是纯粹不学的,就是不喜欢学习,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家长在身边也没办法,但是除了学习之外的一切事情都在行,都有热情,不管是值日卫生,还是晚会表演,或是运动比赛,一点都不拉后退,这种学生往往嘴巴还比较甜,手脚麻利,动作迅速,但是偶尔犯一点小错,认错太度又很好,就是不学。这种学生一般老师的教育已经没有任何的效果了,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影响,原来我班上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就是不学习,其他什么都很勤快,都高三下了还不学习,急啊,各种谈话,各种劝说,各种引导一套功夫下来,一点用也没有,联系家长,每次都没空,没空。后来还是孩子不小心说漏嘴,原来是他家长不愿意小孩考大学,怕孩子考上大学了就不回来了,让他高中毕业就回家打理家里的店面,最后怎么说也没有用,老师也没有办法了,只能让他做个班干专门衔接学生会,凡是学生会评分的项目,都让他去先检查管理,确保不被扣分,每天干得可起劲了。

四,学生不学习,要具体了解情况,不要一上来就摆着教育人的样子,每一个不听课,不交作业的学生背后都有他们的故事,把那个故事找出来,把背后的原因找出来,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好学生。


职场奶爸成长手册


医生看不好的人有两种:一是天生绝症,现在的医学技术解决不了。二是自己不想活的人,谁都救不了。

教育也是一样的。

对于“成天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老师教育不听,和家长联系又不理的学生”,别说老师,谁都救不了。这条路走不通,再硬管下去,有可能会酿成祸事。



仁至义尽就够了,已经能对得起自己的职业良心了。千万别硬管,因为:

1.硬管可能会惹祸。

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特别负责,就看不得不学习的学生,看见就不舒服,就想吵几句,骂几句,目的也是为了他能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学校。

可是有的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对上课写作业有抵触。如果我们非要他好好学习,无疑是赶着鸭子上架,他难受,咱们费劲,效果也不好。逼急了,孩子什么极端的事情都能做的出来。到那时后悔就晚了。

网上那么多家校矛盾,师生矛盾,大多是因为老师逼孩子学习造成的。血的教训,我们应该吸取,要明白做到什么程度就得适可而止。

这么说,不是不负责任,而是凡事不能强求。



2.家长或许有别的打算。

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孩子成才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路。我的一个学生,聪明灵巧,会说话,会看眼色,家是开酒店的。但就像题目中提到的这类学生,啥啥都不学,教育还不听。

我觉得这么聪明的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有更好的成就。否则就太可惜了。

请来家长一问,原来,家长早就打算好了。上两年初中, 直接去职业学校学厨师,然后去自己家的饭店上班实习,搞餐饮。家长说,考上大学又怎么样,也是一样不好找工作,还不如我跟着我开酒店呢。

我想想,也是啊,人家家长想的不无道理。



所以,我们要理解家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总抱着我们自己的那一套价值观去要求所有人,尊重他人的第一点就是不强求。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的经典台词:一个都不能不少,曾经感动了我们很多人。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跟着变化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