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禁令周年紀 「胡割」 「亂割」後區塊鏈新起航

“94”禁令週年紀 “胡割” “亂割”後區塊鏈新起航

“94”禁令迎來一週年。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國內各大虛擬貨幣交易所和國內一切ICO行為被明令禁止。一時,業界譁然。

ICO被禁後,區塊鏈概念迅速興起。大量真假莫測的區塊鏈項目迅速轉戰海外,但仍面向國內用戶ICO。區塊鏈旗幟下,一條由項目方發起,大佬站臺,投資機構吶喊,交易所主導,媒體參與,莊家操盤的產業鏈生態湧起。

這一顛覆互聯網模式的生態模式在引發人們對區塊鏈世界的好奇和探測外,也讓人們認知到資本和人性的底線。

造假的項目白皮書,利益驅使的大佬站臺,暴利收割的交易所,瘋狂逐利的操盤大軍,無序規則下,行業亂象叢生。

這是一場關乎資本嘴臉和真實人性的探底。

逐利是核心關鍵詞。

突破認知底線的收割亂象

“幣圈的真經是如何割韭菜”。一位已退出幣圈的投資人向《全鏈財經》總結幣圈投資之道時說。

比起其它投資市場,幣圈的生存之道更為赤裸裸:賺錢。

身處利益鏈條中,整個幣圈的人們心智被利益所矇蔽。

在資本和信息完全不對稱的無序戰場,闖蕩幣圈的人們難免淪為資本收割的“韭菜”大軍。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國內主流交易所 ICO 上幣後破發率超過 95%,部分項目 Token 的價格跌幅甚至超過 99%,近百個區塊鏈項目淪為空氣幣。

破發意味著收割韭菜。

“94”禁令週年紀 “胡割” “亂割”後區塊鏈新起航

在圍繞“歸零”和“腰斬”的大規模破發潮中,那些拉盤、喊單的大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以及項目方是獲益者。絕大多數的韭菜大軍被割得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在上週刷屏的《一個韭菜的血淚控訴》一文中,一位玩家控訴了被張健操控的FCoin收割的過程。儘管事後,張健回應被汙衊,韭菜們心中陣痛依舊難以被撫平。

今年6月,一夜成名的Fcoin成為2018年交易所行業最大黑馬。被媒體大肆宣傳的是,上線短短半個月時間,Fcoin24H的交易量不僅超過了OKEX、幣安等知名交易所,甚至超過了第二名到第七名的總和,穩坐交易所頭把交椅。

儘管外界對Fcoin模式頗有微詞,行業內資金盤模式的聲討聲不絕於耳,Fcoin依舊收穫幣圈大佬和大批投資者信任。其平臺幣FT曾經暴漲60倍,但很快呈瀑布式下跌,讓無數平臺投資者血本無歸。

披上交易所“創新神話”外衣的Fcoin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從創新者淪為國際投資人打算起訴的詐騙者,經歷水火之境,再一次暴露了無序的行業亂象下,強勢交易所收割的本質。

突破大眾認知底線的是,在新舊資本湧入的契機下,更有項目方把收割之手伸向了投資機構。媒體曾爆出,一位投資大佬被業內大咖引入幣圈後,被割得“只剩底褲”的橋段。

“何止是互割,簡直是胡割。”以上退出幣圈的投資人稱,幣圈種種亂象再三突破人們認知和行為底線。

監管再出拳 掀嚴打風暴

兇殘的“胡割”,“互割”亂象打破了維繫行業生態平衡的運行規則,利益紛爭之下,大佬本性畢露,兄弟“分崩離析”。見《全鏈財經》前文:幣圈“崩盤”危機:“導師撤 兄弟散” 寒冬下如何自救?

熊市是最好的洗牌過程。無論是對參與者亦或是參與模式而言。

退出或轉型對區塊鏈行業來說,意味著泡沫褪去,從業者的真正起步。

在迎來ICO禁令一週年之際,監管再出重拳嚴打虛擬貨幣亂象。

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等方式吸收資金,用傳銷的方式曲解區塊鏈技術,誤導公眾盲目參與募資,嚴重侵犯公眾合法權益。

BAT也加入了整治亂象的隊伍。

就在近期,針對近期虛擬貨幣、區塊鏈領域出現的一系列亂象,騰訊發佈整治措施。

聲明稱,騰訊已在支付渠道上採取三項整治措施:限制問題平臺收款帳號的收款功能,禁止其使用微信支付進行虛擬貨幣交易收款;限制個人賣家帳號的收款額度,限制虛擬貨幣相關交易收款;同時還將對日常交易進行實時監控。

隨後,百度的幣圈吧、數字貨幣吧、虛擬貨幣吧等貼吧被全部封禁,就連一些名不見經轉的幣項目貼吧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實行對幣圈的全面封鎖。

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表示,支付寶對於個人賬戶涉嫌虛擬貨幣交易的行為,會根據情節採取限制賬戶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處理措施。

監管新形勢下,意味著新的航向和航線。人們期待,在亂象下被放肆的人性會有所收斂,慾望會有所剋制。

區塊鏈行業長跑才剛開始,不能再跑偏了。

作者為資深財經媒體人 關注vc pe tmt溝通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