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孩子,我們能用我們的眼光看他們?

我們看見可愛的孩子,會被吸引過去挑逗一下,發自內心的稱讚一句:“真乖呀!”

家長多會心一笑,然後說一句:“調皮的時候沒讓你看見。”

確實是孩子們普遍的現狀,在家裡“稱大王”,出來了“膽小如鼠”,所以在家長眼裡自己的孩子就是“熊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我們能用我們的眼光看他們?


現在調皮的孩子我們都成為“熊孩子”,當然不能以偏概全,因為確實不乏聽話的孩子。

今天下了場雨,下班回去的路上,發現兩個孩子拿著水桶在馬路中間的積水裡打水。急得他爸爸趕緊跑進水裡把他們拉出來,之後開始:“你們這熊孩子……”

有時候路過公園,聽到“你這熊孩子”,湊近一看,原來孩子在沙地上玩沙子時,把沙子都灌進了自己的鞋子裡。

還有時逛商場,老遠就聽到:“你這熊孩子……”,不用湊近就知道就是看中了玩具,賴著哭著不走了。

熊孩子事件屢見不鮮!​

孩子就是孩子,我們能用我們的眼光看他們?


遇到這種情況,真讓做家長的很抓狂,破口大罵或者是“刀光劍影”,可之後呢?

“熊孩子”貌似還是“熊孩子”!

孩子們的身體、心智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事情沒有經歷過,考慮問題難免有所欠缺。

在孩子們的眼裡,問題都很簡單。人們全都善良,世界本是美好。他們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真的討厭你;他們開心就會大笑,難過就會痛哭;他們內心很真實,從來不搞虛的。​

有人做過有趣的試驗,孩子們眼中的愛情是怎樣的?他們的回答真的是讓我們哭笑不得。

問:合適的結婚年齡是多少歲?

小:84歲吧,那時候什麼都不用做,有好多時間彼此相愛。

(我們就不出意外:工作穩定下來,大概25歲至30歲之間吧!)

問:一個人的外表重要嗎?

小:外表並不重要的,我長得算不錯的了,可沒聽說誰要嫁給我。

(我們就比較現實:能看就行,也得有錢!)

問:愛上一個人的感覺是怎樣的?

小:如果會像學拼音那麼麻煩,我可不想是太花時間了……

(我們就回憶到:愛上一個人酸甜苦辣鹹,什麼感覺都有吧!)

所以孩子就是孩子,不要用我們大人的思維看待他們,他們也有他們看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特思維。​

那我們怎樣才能和孩子們更好地相處呢?

一、尊重孩子,換位思考​

孩子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急於否定,而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一下。 就連作家在寫作時也會運用兒童視角,以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像是魯迅的《懷舊》《孔乙己》,蕭乾的《籬下》《雨夕》,蕭紅的《小城三月》《呼蘭河傳》等。 他們尊重孩子,站在孩子們地角度寫的文章如此之好,那我們也尊重孩子換位思考,也會和孩子們相處的如此之好。

二、態度和善,並且堅定​

《正面管教》由簡·尼爾森創立的一套系統教育方法重要法則就是“和善而堅定”。 孩子犯錯後,不要劈頭蓋臉一頓大罵。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積極友善的態度和言語,讓孩子去真解,感受到他真的做錯了。 同時我們要要清楚事情地邊界在哪裡?不嬌縱孩子,讓孩子自覺主動的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及時溝通,以身作則

​ 好多家長因為工作忙把孩子推給老人帶,沒時間關心照顧孩子,也不關心孩子心裡的感受。 有位媽媽陪孩子寫作業,就真的安靜坐在旁邊陪孩子寫作業,他們之間沒有溝通,沒有交流。原來這位媽媽在孩子旁邊忙著刷手機。到第二天這位孩子見到我,就開始和我抱怨她的媽媽,家長們要堅決杜絕這種行為。 所以有什麼事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問問孩子們他們的想法。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自身先要做到,並且還要做好。

孩子調皮搗蛋是正常的,這也有利於他們身體和心智的發育,家長不要一味的扼制,好的方面還是要讓他們順勢發展的。

教育是孩子、家庭和學校三者的合力下進行的,家庭教育起著決定性作用,家長們就要好好思考一下,想教育好孩子我們自身該做些什麼?

孩子就是孩子,我們能用我們的眼光看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