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人品,這一生,我只愛你

包辦婚姻

鶼鰈情深

在世化為連理枝

在天化作比翼鳥

這一生,我只愛你

陳意映,福建螺江陳氏19世孫女。其父陳元凱,光緒乙丑舉人,廣東截取知縣。陳意映幼年學習停訓,擅長吟詩作賦,著《紅樓夢》人物詩一卷。

林覺民,福建文峰林氏家族後代,堂哥是林長民(林徽因的父親)。少年時就接受先進的民主革命思想,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參加廣州起義從容就義,史稱“黃花崗72烈士”之一。

1905年,林覺民與陳意映結為夫妻。陳意映時年17歲。林覺民十年18歲。他們兩人實際上是家人包辦婚姻,但令我們驚訝的是,他們的感情非常融洽,融洽到讓我們意想不到。

陳意映受林覺民的思想影響,帶頭放棄了纏小腳,並進入福州女子師範學堂學習。兩人推動先進思想,並創辦小學,專收貧苦沒錢讀書的孩子。

1907年,林覺民告別陳意映東渡日本留學。這期間,林覺民加入了中國同盟會,陳意映是支持林覺民加入革命事業的,並表示:“望今後有遠行,必先告妾,妾願隨行前往。”

1911年,林覺民突然返回家,可把陳意映高興壞了。實際上,林覺民這次回家是為了密謀廣州起義。

1911年4月25日,他們會因內部出了奸細,部分秘密機關遭到破壞,清政府加緊搜捕,林覺民等人臨時決定起義時間改到27日。此時的林覺民預料到了什麼,連夜挑燈寫下兩封家書。一封是給父親林孝穎的《稟父書》,這封信內容較短:“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於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則是寫給妻子陳意映的《與妻書》(世上最美的情書)。

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開始。林文,林尹民等人都被子彈擊中而犧牲,林覺民被捕,在獄中和敵人頑強對抗,但還是被押上刑場。自此,廣州起義結束,七十二名烈士長眠於廣州黃花崗。

林覺民被殺後,其父為避免清政府滿門抄斬和速通知陳意映逃離。陳意映逃離過程中收到了林覺民連夜給她寫的訣別書,身懷六甲的她含著淚打開了這封《與妻書》:“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悲啼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餘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吾生平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摹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尋我乎!一慟!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陳意映看到這份訣別書,立刻想跟隨林覺民而去,最終在林覺民父母的再三勸說下,活了下來。

1911年5月19日,陳意映生下了早產兒林仲新。

陳意映一直走不出林覺民去世的陰影,在這兩年裡天天悲傷度日,沒堅持多久便抑鬱而終了。

父母之命,本可以反抗的,可陳意映毫無怨言的欣然接受了。哪是什麼一見鍾情,不過是早就聽聞了林覺民誠實正直、大義凜然的人品。

忠於人品,這一生,只愛你!

忠於人品,這一生,我只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